《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
(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C.“江州司马
试题预览
《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2.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3.《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声音低沉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司马青衫 枫叶荻花
B.转徒江湖 漂沦憔悴 梦啼妆泪 忧愁暗恨
C.轻拢慢捻 天崖沦落 幽咽泉流 谪居卧病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添酒回灯 暮去朝来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幺(yāo) 缱绻(qián) 湓浦口(pén) 呕哑嘲哳(yā)
B.商贾(jiǎ) 赧然(nǎn) 铮铮然(zhēng) 轻拢慢捻(niǎn)
C.嘈杂(cáo) 钿头(diàn) 虾蟆陵(há) 钿头银篦(pì)
D.迸裂(bèng) 飙升(biāo) 江浸月(jìn) 容颜憔悴(qiáo)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音乐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黯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球,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世界复又静寂。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娓缓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底下发呆。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杨而奇妙,使我生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⑦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而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为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恒久呢?
⑧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这场音乐会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性格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
⑨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音响。我在音乐中闭上眼睛,想透过轰鸣的旋律寻找《唐豪赛》中的人物,然而我失败了。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妖娆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我在音乐中感觉到的是毫不相干的一种景象。
⑩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飘扬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闷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开裂了,露出了隙缝,一道阳光从隙缝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浪波又把阳光反映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有刪改)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和音乐有关的经历,思考音乐独特的价值,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想象与联想并用,诗意地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B.住在荒僻乡野的作者听见了附近人家的开门声, 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关于音乐的美好幻想,这也算是美丽的错误。
C.第③段中“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运用通感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音乐的灵动和飘逸之美。
D.文章从二十年前的感受写起,最后又联想到二十年前漫步江堤的情景,前后呼应,有虚有实,表现出音乐带给人的强烈而深刻的震撼。
10.文章开头两段有关深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1.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处写道:“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了一层亮晶晶的银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pén)浦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明年秋
b、铮铮然有京都声
c、穆曹二善才
d、年长色衰
e、委身为贾人妇
f、使快弹数曲
g、曲罢悯然
h、因为长句
j、凡六百一十六言
1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其声 B.问其人
C.遂命酒 D.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15.“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B.“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C.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当时生活极度贫穷困窘。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18.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夜闻歌者①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①诗人当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景色,用秋江月夜的环境来烘托故事的悲凉气氛。
B.三至十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歌女悲哀的神情。她的歌唱和哭立令人伤感难受,她年轻美丽,又是那样悲哀,靠着帆樯站立,眼泪直往下掉。
C.最后四句,诗人想去探寻歌女悲哀的原因,可是这位年轻的歌女却守口如瓶,一言不发,让人猜疑,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D.这首诗用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位楚楚动人的歌女形象。诗人是冷静、纯客观地记叙,语言中没有融进多少个人的感情。
20.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相比,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六、语言表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约3000篇诗作,①____________。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②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③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酒赋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登高》同步训练
』  下一个『
《琵琶行并序》同步训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