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高2021届高三9月第二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高2021届高三9月第二次双周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年9月中牟一高高三第二次双周考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分条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同时吸收道家与法家思
试题预览
2020年9月中牟一高高三第二次双周考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分条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礼记·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同时吸收道家与法家思想,是世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音”为其艺术诉求,以“天人合一”为其文化理念,明显区别于西方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礼记》记载,当年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统一天下中国古代的“礼”起源于宗教祭祀之礼仪,发展为政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之人文礼仪等;“乐”是乐舞歌诗的总称。礼乐教化是一种集政治、道德与审美等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特点,相异于西方文化区分性的特点,强调发挥礼乐刑政交融互补的综合性治理作用。礼乐教化还可以发挥特有的和合父子君臣族长乡里的团结教育作用,还有感染熏陶、移风易俗之用,所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总之,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充分发挥交融性与综合性作用,是治国之重器。
《乐记》言:“乐者,通伦理者也。”儒家学说认为乐与道德相通,乐音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对整体音乐的理解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礼乐教化之乐教包含乐德、乐语与乐舞等部分,所谓“乐德”指“中、和、祗、庸、孝、友”等德性的核心内涵,是乐教最重要的成分。礼乐教化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抛弃淫乐与溺音。《乐记》说:“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又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这里将正声与德音提到“纪纲既正,天下大定”的政治高度,将奸声与淫乐视作扰乱思想与破坏心术的负面现象。礼乐教化涵养德性的精神需要提倡与继承,以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价值倾向。
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有其独特意蕴与魅力。《乐记》阐明礼乐与天地宇宙相应相和的特点,从而带来四海之内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合敬同爱的结果,充分强调礼乐教化沟通天地人的巨大作用。《乐 记》还阐述礼乐教化所形成的一种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万物繁茂的生命之美,诚如《周易》所言 “生生之谓大德也”这种生命美学体现于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乐记》还强调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诚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万物一体。这些美育观念不同于西方古代的人类中心论,具有重要思想价值。
中华美育历经几千年历史,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发扬其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美育精神。
(摘编自曾繁仁《珍视并发扬中华优秀美育传统——从〈礼记•乐记〉美育思想谈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记》以儒家思想为主,认为礼乐教化即美育,将“正声”与“德音”提到治国的高度,又强调了礼乐教化与亲和天地的关系。
B.礼乐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交融性与综合性的作用,体现了传统文化关联性特点,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弘扬德音与正声。
C.乐包括乐舞歌诗,儒家学说认为其与伦理道德相通,有教化作用,都可以改善人心,乐音可以区别人与禽兽,乐教最重要的部分是乐德。
D.生命美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包含礼乐交融、天地相合、阴阳相得等内容,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直接指出美学论著《乐记》的历史地位、内容特性、价值意义。
B.文章主体内容分别论证了中华美育是家国天下的教育、涵养德性的教育和天人相和的教育。
C.全文依次通过中西方美育观念的对比来突出中华美育的三个特点,强调中华美育的成熟与伟大。
D.文中引用《周易》《中庸》里的话,是补充论证《乐记》中中华美育“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只是一种礼仪规范的礼不同,礼乐教化是一种融合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制度,具有综合治理、团结人心、移风易俗等作用。     
B.如果发挥好礼乐教化的政治、道德和审美的教育功能,提倡与继承礼乐教化涵养德性的精神,能有效纠正重利益而轻道德的倾向。
C.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指自然宇宙与人类社会是合敬同爱的,所以天地与礼乐是相应相合的,礼乐教化能沟通天地人。
D.中华美育传承几千年,是今天我们美育工作的宝贵财富,需要全面继承,并发扬其民族文化力量,建设新时代的美育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海民营企业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值、1/5 的进出口总额、1/3的税收收入。在上海科技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全市近半数的专利授权由民营企业获得。近些年来,上海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民营企业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市的比重超过七成。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上海市政府要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带头贯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还要更加全面、更大力度,目标是加快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民营企业是内贸流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是商务发展的生力军,国内贸易份额占90%,外贸出口份额占48%,对外投资份额占49%。
近年来,商务部一方面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内贸流通企业松绑减负,同时,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取消商务部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口退税、贸易融资、贸易便利化等措施落地,出台扩大消费、创新流通等政策,让民营企业更有活力。
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对外投资意愿较强,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1.6万亿美元,民营企业占半壁江山。对此,商务部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对境外投资设立企业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取消了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批。要继续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为民营企业营造更优越的环境。
(摘编自央广网)
材料三: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民营企业有困难是难以避免的,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宏观来看,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从中观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丰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从制度来看,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体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可以合理预期,未来一系列“有意义、有温度、能感知”的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政策效应会进一步释放,解决民营经济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燃眉之急,让民营企业在政策上有更多获得感。
民营企业最大的挑战是民营企业自身,一定要走出舒适区,成为勇于创新的勇敢者。这说明,民营企业要渡过难关,不仅需要政府创造条件,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产生“等靠要”的想法。“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发挥企业家精神,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广大民营企业就可以在这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生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市政府优化了政务服务,推行多项措施,为民营企业打造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B.为推动内贸流通企业创新发展,商务部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企松绑减负。
C.政治优势、不断增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等都是我国民营企业能够较好发展的有利条件。
D.民企最大的挑战是其自身,说明了企业家不敢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上海科技创新和新增就业做出了贡献。
B.商务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是在民企走出去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提出的。
C.民营企业能否走出当前困境,其根本在于政府能否对民营企业提供优越的政策扶持。
D.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给民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6、三则材料均体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回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水家乡    蔡楠
鸬鹚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黑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
   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我就留在了白洋淀。陈瞎子当初是不瞎的,只是后来被我啄瞎了。那天,我飞过浩淼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白洋淀。我看到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我呆了,我醉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唰地落下一道白光。荷叶倾倒,荷花飘零,我被一条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提起后,透过缝隙。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船上,在阳光下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到那人撒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我失去了自由,而这个叫陈大船的年轻人成了陈瞎子。
   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她洁白的羽翅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船头。我呐喊着,跳跃着,一头扎进汪洋恣肆的大淀,给她叼上一条欢蹦乱跳的红鲤。我轻啄着她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待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鱼鹰
   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陈瞎子更辛苦,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们总能看到满淀荷花艳丽无比,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嬉荷,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令声……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我们每只鸬鹚单独作战,每天能从淀里逮住二三斤重的鱼。碰到大鱼,我们就协同作战。记得那一次围攻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的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看着他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翅膀覆住白鸬,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她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
老等
   我和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戛然而止。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也没了用场。陈瞎子的老婆病死了,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拿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村边的小岛上。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他盖好最后一锹土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独眼里滚下了几大滴混浊的老泪。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流完泪,把我抱住,一边梳理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天快冷了,你飞到南方去吧。淀子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游人看呢!
   他把我往灰暗的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奋力地开始了许久不曾有过的飞翔。
   我终于没有飞出白洋淀。我已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
后来,我就成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
注:老等:苍鹭的别称,主要以鱼、虾、蛙类、昆虫等动物为食,常缩着脖子,长时间等待猎物到来,被称为“老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通过“我”的感受来表现环境的祥和宁静,也为“我”最终选择留下来埋下伏笔。
B.陈瞎子被“我”啄瞎了眼睛后,不但没有报复“我”,为了让“我”安心留下,还为“我”找来一只白鸬,可见陈瞎子是个宽容厚道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精明的渔夫。
C.“拟人化”是这篇小说的重要叙事技巧。动物的人格化,也隐藏在叙事结构中,通过故事叙述者与亲历者身份的重叠,使人感觉更加真实和可靠。
D.文章题目为“水家乡”,除了表现“我”对白洋淀的依恋,视其为家乡,也用一个“水”字,借助“流水匆匆,时光易逝”的意蕴,传递出思家念亲的主旨。
8.在这篇小说中,鸬鹚、陈瞎子、白洋淀三个形象具有命运的一致性,请结合全文,对其“一致性”加以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构思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9.小说采用鸬鹚的不同名称作为小标题的形式行文,有何好处?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时吉顼与元方①同为吏部侍郎,顼擢象先为洛阳尉,元方不肯当。顼曰:“为官择人,岂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俄迁监察御史。初,太平公主②谋引崔湜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公主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湜尝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不当废嫡立庶③。”象先曰:“帝得立,何也?”公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废?” 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公主怒,更与窦怀贞等谋。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以保护功,封兖国公。初,难作,睿宗④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 ”于是有投名自验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 ”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 ”故所至民吏怀之。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谥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唐睿宗的妹妹,受其母武则天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谋反被唐玄宗赐死,其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③废嫡立庶:宁王是嫡长子,李隆基是庶子。④睿宗:此时已退位,他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持支持态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B.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C.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D.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第,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等,文中指陆象先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
B.宰相,指辅佐帝王的最高行政长官,随着朝代更替出现过相国、丞相、同平章事等名称。
C.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任官,和《琵琵行》中“予出官二年”中的“出”意义相同。
D.谥,指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为了褒扬他们而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陆象先声望卓著,深受人们推崇。太平公主想推荐崔湜为相,崔湜认为陆象先很有声望,如果他没有拜相,自己不敢为相,太平公主只得同时推荐陆象先为相。
B.陆象先为官正直,敢于发表己见。太平公主专权之后,陆象先不依附她;太平公主以立嫡长子为由想废掉唐玄宗,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没有过错不应废除他的皇位。
C.陆象先很有胆略,暗中保护多人。唐玄宗得到对唐睿宗表忠心的名单,命陆象先搜捕,陆象先却将名单烧毁,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陆象先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
D.陆象先为政宽仁,受到民吏爱戴。有人建议用严酷的刑罚树立威信,陆象先没有接受;对犯了罪的小官吏也宽容以待。因而,陆象先所到之处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顼曰:“为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5分)
译文:
 
(2)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夏日三首(其三)
 张耒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①久拚藏姓氏,致身②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③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注)①养拙: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②致身:出仕。③白居易诗有云:“汉庭卿相皆知已,不荐扬雄欲荐谁?”借扬雄的典故表明自己才华卓绝却无人引荐的苦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枣径瓜畦”写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白衫乌帽”描绘出诗人山野农夫般的朴素形象。
B.颔联写幽花躲避夏日骄阳,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绿树迎风招展,风带来绿叶的芳香。
C.诗歌前两联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用语平易晓畅,恬淡优美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清闲的心境。
D.尾联和白诗一样写到“汉庭卿相”,却反其道行之,丝毫没有不被赏识的失落与惆怅。
15.诗人在本诗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自述在江州的居住环境潮湿荒凉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            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梦想就开始了。(      );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而言,几十年如__________。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人人都要有__________的紧迫感,要对得起时代的期盼,也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说,不让历史留下遗憾。
奋斗的生活是美好的,追梦的青春是丰满的。行进在时代的峡湾中,有激流和险滩,也有可以__________的河岸。曲折的峡谷会薄弱人的斗志,隐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然而,不感受入海口的辽阔,不知道世界的格局之大;没有在海洋“扎猛子”的经历,就不懂得弄潮儿的气魄。
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志之所趋,__________。青年追求伟大梦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阳光,眼里才有远方,才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青春的辉煌。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十年的时间,对人的一生很漫长
B、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
C、几十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漫长
D、人的一生,要度过漫长的几十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驹过隙        时不我待        苟安一隅        无远弗届
B、稍纵即逝        时不我待        得过且过        无远弗届
C、白驹过隙        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百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高2021届高三9月第一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