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2021届旧高考9月份联考试题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百校联盟2021届旧高考9月份联考试题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试题预览
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全国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时候,儿童读物是我们趋近经典的桥梁。对于西方文化而言,莎士比亚无疑是一座文化宝库,只是小读者长期苦于没有进入宝库的钥匙。英国美文家查尔斯•兰姆写过诗歌、传奇、剧本、莎剧论文和美术评论,深受周作人、梁实秋、吕叔湘等老一代文人的喜爱。兰姆与姐姐合作撰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以散文体将莎翁重要戏剧做了浅白的改写,为两百年来东西方小读者初步接触莎士比亚立下汗马功劳——例如萧伯纳就是该书的重要读者。莎士比亚流传到中国,也是此书率先登陆:1903年上海达文书社用文言文选译其中10个故事,取名为《湖外奇谭》,第一次把莎士比亚的戏剧以文言章回体介绍给中国读者。1904年,商务印书馆方才出版林纾和魏易用文言文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全译本,题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对于中国小读者而言,起到类似桥梁作用的,还有《DK莎士比亚百科》——每一章讲述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包括主题、主要人物、幕场安排、情节概要和历史背景与影响,并在孩子可理解的范围内做了精彩注解和主题延伸。
更多时候,文学经典本身就适合孩子进行阅读,并初步体味文化的魅力。如果说西方社会往往通过分级阅读和桥梁书接触“西方正典”,那么中国读者对于经典文学文化则更多采取直接接触。我们接触传统文化,往往从一些古典神魔小说入手,例如《西游记》。其价值绝不仅在于一个个“打怪通关”的故事,或者那些容易被“读后感”所捕捉的“人物品质”。《西游记》暗藏的文化符号博大精深,阅读的同时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解密”的过程。
《西游记》人物命名与形象设计包含了传统道家五行思想。在五行学说看来,事物之间的联系,其规律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有学者指出,悟空被称为“金公”,既属金,又属火。悟能被称“木母”,道家称汞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亥为水属猪,水能生木,悟能既是木,又是水。道家强调铅汞化合,需有土相助。沙僧别号“刀圭”,“圭”为二土相加。土使金木相交、水火调和,作用如同媒婆,故而沙僧又有别号叫“黄婆”。人物关系与五行变化呼应:悟空有金、火两重属性,性情急躁,与属木、水的八戒常有矛盾。两人之间大多数时候金克木,少数时候反过来却是水克火,其中许多时候需要属土的沙僧从中调和。
《西游记》绝不仅是佛道两家角逐的舞台,在故事流变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渗透其中,其忠君报国、孝悌、仁义、大同等理念在西游故事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最终成为了隐在背后的主导观念。唐僧对唐王的“忠”、悟空等徒弟对唐僧的“忠”“孝”,以及取经行为背后的“事功”与“义”,才是小说在世俗层面广泛流行的原因。
文化积淀并非一时一地之功。一些文化符号如密码一般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深处,等待未来的机缘将它解开。成为一国合格之国民,必须让血脉丹田之中蕴藏这些本民族的“密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持续高质量的输入,终有一天会让孩子的举手投足带有文化气息,沉稳、儒雅,有君子之风。
(摘编自陈思《优秀的儿童文学,提供的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在中国翻译出版,首次将莎士比亚戏剧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B.对于中国的小读者而言,他们最先接触到的西方经典文学便是莎士比亚的戏剧。
C.《西游记》的价值不仅在于降妖故事和“人物品质”,更在于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
D.每个孩子的潜意识深处都埋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它们会因特定机缘而被解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比较,指出了中国儿童接触经典与西方儿童接触经典在方式上的不同。
B.文章举了《西游记》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经典能够让孩子初步体味文化魅力。
C.文章从传统文化积淀的角度,回答了“优秀的儿童文学,提供的是什么”的问题。
D.文章重点分析了儿童文学与文学经典的辩证关系,最后总结全文,思辨性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獬外奇谭》《英国诗人吟边燕语》《DK莎士比亚百科》都有助于莎翁戏剧的传人。
B.作为古典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不断渗透。
C.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小读者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D.《西游记》的人物命名,《红楼梦》的诗词曲赋,都是经典文学文化符号的代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拥有很多独特优势。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数量超过9亿人,大型消费互联网平台具有强大市场需求支撑。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体系和1亿多市场主体,建设产业互联网能够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分摊巨额初始投资成本和形成深度专业化分工。还拥有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数据挖掘和数据开发潜力巨大。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和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让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摘编自王一鸣《数字经济启动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
材料二: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19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GDP比重的1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内GDP中的占比已连续三年走高。
把“三新”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新动能,绝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应该着眼于民生,聚焦于利用科技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商业应用上的拓宽,反过来又能作用于数字技术本身的发展,促进基础理论和应用场景的研究。从这个角度看,“三新”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与商业应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过程。商业创新的底层是技术创新,“三新”的发展基础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所以,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继续以更大的力度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研发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动力。
(摘编自张影《拓展“三新”经济应用场景》,《人民日报》2020年7月29日)
材料三:
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化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也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不是两个平行的进程,而是会彼此叠加、相互促进。未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大交叉、大融合与大协同,技术、科学、产业、区域经济、社会间的高度交叉与融合,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现象与新的价值创造方式。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双螺旋将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普惠化,工业数字技术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中小制造企业将真正享受到与大企业一样的数字红利;智能化,“数据+算力+算法”形成的智能决策将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管理进行系统性优化;分布化,每一个带有明显产业集群效应的区域,都会自成生态;去边界化,万物互联、万物上云将推动连接的泛在化,极大拓展新价值网络的边界与规模。
(摘编自刘松《推动产业化与数字化相互促进》,《人民日报》2020年7月30日)
4.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与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的广泛渗透有很大关系。
B.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数量超过9亿人,产业体系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充分展现。
C.当前,要不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网络,这样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将贏得主动。
D.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化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展现,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疫情是挑战,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腾飞的起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近三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内GDP中的占比连续走高,其中2019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B.将“三新”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新动能,除了要创新商业模式外,还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提升研发效率,利用科技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C.未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大交叉、大融合与大协同,会催生许多新模式、新业态、新现象和新的价值创造方式,这将引领就业新趋势。
D.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彼此叠加,将会呈现出普惠化的新特点:工业数字技术的成本将大幅下降,万物互联、万物上云将推动连接的泛在化。
6.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激发数字经济的新动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斤小麦
[印度]普列姆昌德
有一个村里住着一个古尔米①种姓②的农民,名叫辛格尔。他是一个心地淳朴的穷苦人,整天埋头干活,和别人无来无往。他不晓得什么是欺诈,从来没有沾过“欺诈”二字的边;他从未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也不懂得什么是骗术。有饭吃,他就吃点饭;混不上饭,就嚼几口炒三角豆。
但是,如果有客人登门,那他就只好放弃这种“超脱”的方式。特别是有出家的圣者光临的时候,他免不了要采取世俗的做法来应酬一下了。出家人毕竟是大神的信徒呵。
一天黄昏,有一个圣者来到辛格尔的家里。辛格尔家里只有大麦面,这怎么能招待客人呢?幸好从婆罗门③韦布尔老爷家借了半斤小麦,叫自己老婆磨一磨。圣者吃罢饭,高枕而卧。第二天清早,向主人祝福以后就上路了。
韦布尔老爷通常一年向各家收两次献给婆罗门的布施粮。辛格尔心想,半斤小麦有什么好还的,我多把几斤布施粮送给他,彼此的心里就都明白了。
印历正月,当韦布尔先生来的时候,辛格尔就把大约十来斤小麦送给了他。辛格尔自以为这样一来借的债就偿还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提起这件事。韦布尔先生也从没有向他要过。
七年过去了。韦布尔先生由婆罗门变成富翁,而辛格尔却由农民沦为雇工。
辛格尔出外做工回来,半路上韦布尔先生拦住他说:“辛格尔,明天到我家来算算账吧!你早就欠下我五个半满的小麦没还,而你连提都不提,莫非你想赖账不成?”
说完这句话,韦布尔先生就提起七年前借给辛格尔半斤小麦的事。
辛格尔听罢目瞪口呆。“天哪!我向他布施过多少次粮食,可他为我干了些什么呢?当他占卜、择吉的时候,我总是多多少少给他一些‘布施品’。多么贪得无厌哪!这个家伙竟然像孵小鸡一样把一捧粮食变成了魔鬼,简直要把我一口吞下去。这么多日子哪怕向我要过一次账,我也会把麦子称给他的,难道是我故意躲在家里不吭声吗?”想到这里,说道:“老爷,说起来我倒是没还过您那点粮食,可是我曾几次以布施的方式一斤两斤、三斤五斤地给过您。您今天向我要五个半满的小麦,我怎么还得起呢!”
韦布尔:“礼物可多可少,账目毫厘要清;就算你过去给了我一些东西,可那是礼物,不能抵账,哪怕你借了一斤给过几十斤也罢。账簿上你的名下写的是五个半满,你要是乐意的话就算算清楚!要是你还了,就把你的名字一笔勾销;不然的话,你欠的账会越滚越多!”
辛格尔:“婆罗门老爷,干嘛折磨一个穷苦人呢?我连吃都吃不上,这么多的小麦我上哪儿弄去呀?”
韦布尔:“你爱上哪儿弄去就上哪儿弄去,反正少给我一点儿也不行,不在这世还,难道要到老天爷那里还吗?”
辛格尔吓得浑身发抖。“一旦债主的账簿上留下了名字——尤其是欠下了婆罗门的债一那我是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
韦布尔:“哎,你到底什么时候还?”
辛格尔:“我身边现在没有,等我跟别人借来了,还有不还的?!”
韦布尔:“这我可不答应!已经七年了,现在我一天也不宽容。如果你还不起麦子,你就写一张借契。”
辛格尔:“反正我得还,不管你是要麦子,还是让我写借契。怎么算价吧?”
韦布尔:“市价是十斤麦子一个卢比,我按十斤半一个卢比来扣。”
辛格尔:“既然我要还你,就按市价扣吧,我何必因为多扣半斤去担不是呢?”
账算完了,小麦折价六十卢比。六十卢比的借契写好了,三分的利息,一年不还,利率增加到三分半。此外,半个卢比的印花税,一个卢比的手续费也归辛格尔付。
辛格尔整整辛苦了一年。到年底居然攒下了六十个卢比。于是,辛格尔带上钱,把它恭恭敬敬地献到婆罗门先生的脚下。
婆罗门先生:“要是欠我的钱不如数付清,从今天起你就得出三分半利息。这个钱,你愿意放在自己家里也行,存在我这里也可以,随你的便!”
辛格尔:“好吧,我拿来多少钱,您就都存着吧!我走了,我再想法子跟别人借十五个卢比。”
辛格尔走遍全村,但是谁也没有借给他钱。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人们不相信他,也不是他们身边没有,而是因为谁也不敢惹那个婆罗门先生。
辛格尔灰心丧气,于是就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他不再忧虑还账的事,仿佛他谁的钱也不欠似的。
这样,又过了三年。韦布尔先生一次也没有催着要账。他像一个狡猾的猎人一样,想一下子击中猎物的要害。时机不到去打草惊蛇是违背他的策略的。
一天,婆罗门先生把辛格尔叫来跟他算账。从第二天起,辛格尔就开始到韦布尔家里去做工。仅仅因为半斤小麦他的双脚就戴上了奴隶的锁链!那点麦粒就像金箍一样一生一世压在他的头上。
(赵永发译,有删改)
[注]①古尔米:印度一种从事农业的低等种姓。②种姓:指由种姓制度划分出的若干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种姓之间等级森严。③婆罗门:印度最高级种姓,祭司和学者的阶级。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从未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也不懂得什么是骗术”,小说开头的描述,既体现了辛格尔的人物特点,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及丰富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塑造了辛格尔老实本分、逆来顺受甚至是麻木的特点。
C.丧失希望的辛格尔自暴自弃,再也不把还债放在心上;韦布尔就在三年后乘机逼迫辛格尔卖身为奴,以劳动抵偿债务。
D.作者通过夸张的情节,尽力彰显了生活在不公平社会制度下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表达自己批判种姓等级制度的主题。
8.简要分析小说为何以“半斤小麦”为题?(6分)
                                                                               
9.有学者评论:所有一切的不平一旦建立在不公的宗教种姓制度上之后就都可以视为合情合理了”。请据此分析在影响辛格尔命运的几个事件中他的心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人。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弃宽奠新疆八百里,徙编民六万家于内地。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覆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疏竟不下。时有诏兴屯,廷弼言辽多旷土,岁于额军八万中以三分屯种,可得粟百三十万石。帝优诏褒美,命推行于诸边。边将好捣巢,辄生衅端。廷弼言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有十五利,奏行之。岁大旱,廷弼行部金州,祷城隍神,约七日雨,不雨毁其庙。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廷弼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疏入,悉报允,且赐尚方剑重其权。数月守备大固。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B.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C.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D.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疆指新开拓的疆域;现在的“新疆”一词一般指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屯指屯田,是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农业耕作制度。
C.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在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尚方剑是皇帝御用剑,赐予重臣则其全面代表皇权,斩杀官员后无须上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廷弼明察无畏,敢于弹劾重臣。他巡按辽东时,宋一韩弹劾赵楫与李成梁弃土冒功,朝廷让他审核,他查清后弹劾两人以及前任巡抚结党包庇之罪。
B.熊廷弼兴办屯田,提出具体措施。他认为辽地多荒地,每年在编内军队八万人中调用三万人垦荒种田,便可以得到很多粮食;皇上命令在各边境推行。
C.熊廷弼熟悉辽东,受到皇帝器重。他代杨镐经略辽东,奏疏上达,皇帝都答复允许,并赏赐尚方宝剑来增加他的权威,几个月后辽地防守设施大为坚固。
D.熊廷弼有勇有谋,稳固辽地人心。属下办事不利,他就冒着危险亲自巡视沈阳、抚顺等地,吊祭死于战事的人,在奉集炫耀兵威,测量地形地势而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2)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金陵还家作①
归有光
自从出门口,预言相见期。
西风扬子渡,犹嫌归棹迟。
于今对寒月,芭蕉露漓漓②。
一儿县城西,一女松江湄。
心情两萦系,有如蛛网丝。
[注]①此诗是作者落第归家时所作。②漓漓:水滴下地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功名,诗人外出远行,但心中不舍,出门前就与家人预先约定了回家日期。
B.强劲的西风,使归船受到阻碍,诗人嫌它迟缓,急于回到家中的心情可见一斑。
C.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一双儿女不尽的牵挂之情,就像蛛网丝一样,缠绕万端。
D.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自然,无意雕饰,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愫,感人肺腑。
15.“芭蕉露漓漓”一句,尽显凄凉。试做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写女主人公痛斥婚后“氓”的感情没有定准,一变再变。
(2)《论语•为政》中“          ,          ”两句,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          ,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就最终不能解惑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心民意,并由此认识到道义对于人心民意的统合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身为          的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指出行政法律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的          ,而德礼代表的道德教化则可以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这一德政思想。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在孟子看来,道德具有上行下效、         的特点,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更能感召人心,因此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居仁行义、以王政待民,那么“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          。与孟子相近,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权才与民心相通,才能收获民意、称王天下,而单纯以武力、财富为基础的政权都不得不仰仗外在条件,因此是不稳固的。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保民而王”也因此被视作政权获取合法性的唯一途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代楷模  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  锐不可当
B.一代楷模  言谈举止  耳濡目染  势不可挡
C.万世师表  言谈举止  潜移默化  势不可挡
D.万世师表  一言一行  耳濡目染  锐不可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B.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C.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D.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C.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更能感召人心。
D.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天问》是一篇独特的作品:不仅在屈原作品中是独特的,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独特的。全诗一千五百多字,三百七十多句,叩问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摩罗诗力说》)。其实,①        :他问过太卜郑詹尹,问过渔父,问过灵氛,问过女媭,问过虞舜……但无“人”能回答他“天”大的问题,“天”大的委屈,“天”大的痛苦,“天”大的不幸,所以②        ,只有“天”才能回答他那一百七十多个至今也没有答案的问题!③        ,而是这种疑问的精神与勇气,这种精神总是通过人类中最杰出的分子来集中体现。
                                                                               
21.将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压缩为一句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20年7月26日10时18分,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首次从海上起飞,在完成回转、调整方向、加速、机头昂起等一系列动作后,AG600飞机10时49分顺利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机场,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飞行试验。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