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时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归园田居(其一)课时作业(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7.2归园田居(其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ài)B.吹笙(shēng) 周匝(za) 暧暧(āi)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D.守拙(zhuó) 吐哺(ú) 荫凉(yìn)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暧嗳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B.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
试题预览
7.2 归园田居(其一)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ài)
B.吹笙(shēng) 周匝(za) 暧暧(āi)
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
D.守拙(zhuó) 吐哺(bú) 荫凉(yìn)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情致) 暧嗳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B.鼓瑟吹笙(弹) 但为君故(但是)
C.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契阔谈讌(同“宴”)
D.桃李罗堂前(排列,分布) 依依墟里烟(村落)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隐逸文人在自然审美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返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不同。请从所给篇目中任选一篇,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例句:感慨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时光,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功业,渴盼贤才归附建功立业。 
8.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羁鸟恋旧林            羁鸟:
②守拙归园田            守拙:
③虚室有余闲            虚室:
④久在樊笼里            樊笼: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C.这首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比喻贴切。
D.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来到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3)将诗歌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①思远翥②。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③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①骞翮:展翅。骞,高举。翮,翅膀。②翥:飞翔。③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的道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2)“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呦yōu,陌mò; B项,暧ài; D项,拙zhuō,哺bŭ。
2.答案:B
解析:但:仅,只是。 
3.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以“尘网”喻“官场”;B项,以“朝露”喻“过去的日子”;C项,以“樊笼”喻“官场”;D项,使用了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杜康”代“酒”。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横线处是对“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④①在前,讲隐逸文化未出现时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③是过渡,引出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②,⑤紧接着补充说明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由此可知选A项。
6.答案:(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答案:【答案示例】厌倦如樊笼般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对所选篇目非常熟悉,其次要做到感情色彩、修辞、句式等与例句一致。 
8.答案:(1)①笼中鸟 
②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③空室
④比喻官场生活;
(2)C;
(3)①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就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②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乡里的炊烟。
9.答案:(1)D;(2)【答案示例】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未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解析:(1)“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一至四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五至十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十一到十六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
(2)【诗歌鉴赏】诗歌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自已少壮时代,即便没有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这两句用语自然简练,使人感到又惊讶又亲切。三、四句言这种向上的精神生命受了文化的教养,便升华出“猛志”。以上四句回忆少壮时代生命情调,诗情从容而有飞扬之势。“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时光流逝,当年那种雄心渐渐离开了自己,诗情由此转为沉抑。“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即便遇上了欢乐的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会常常怀有深深的忧虑。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与起笔二句形成深刻的对照。诗人对自已的遭遇、时代,一概略而不言,所以写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体验的提炼,是一种生命自身的忧患意识。“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气力渐渐衰退,感到一天不如一天了。诗人深感形体生命的逐渐衰老,这才仅仅只是他忧患意识的第一个层次。“壑舟无须臾”至“未知止泊处”四句语气连贯,是一个意群,传达出生命耗逝,片刻不停,使自己不得停留地走向衰老之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未来的人生道路,不知还有多少路程,也不知生命的归宿将在何处。联系上文“猛志”及下文结笔,这二句实质是对自己志业未成的隐忧。生命日渐有限,而生命之价值尚未实现,这就是诗人忧患意识的第二层次。结笔“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二句,深沉有力,更进一层:古人珍惜寸阴,每每顾念到它,不得不使人警惧怵惕。诗人这种思想体现了他仍旧思虑奋发有为,这就是他忧患意识的第三层次,也将忧患意识进一步提升。纵观全诗,诗情波澜,飞扬而沉抑,体现了陶渊明诗文风简朴而意蕴深远的基本特色,呈现出一种苍凉深沉的风格。陶渊明的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的特质是:虽然形体生命逐渐衰老,但生命的价值却尚未能实现,由此情不自禁地产生再奋发努力的自我觉悟。诗中包含了少壮时的欣悦,中晩年的悅虑,以及珍惜寸阴的警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桃花源里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拓展阅读练习』  下一个『《归园田居(其一)》同步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