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线上考试语文试题(二)(含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线上考试语文试题(二)(含解析)(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石家庄二中高一暑假考试语文试题(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
试题预览
石家庄二中高一暑假考试语文试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
B. 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
C.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
D. 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
B.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
C. 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
D. 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B. “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 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项,“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以偏概全。原文说“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由此可知,现代社会不孝敬老人的因素很多,这个点只是其中之一。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正好颠倒过来”曲解文意。原文说“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知,说“正好颠倒过来”与文意不符。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的能力。
D项,“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曲解文意。原文说“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是传统孝道逐步演化成了现代孝道,二者之间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故选D。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拨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瑄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饷北京及辽东        饷:犒赏 B. 浸至五百石            浸:浸渍
C. 又于军多卫所佥军   佥:签派 D. 往返一年,失误农业   失误:疏忽
5. 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B.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C.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D.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瑄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白塔河等。
B. 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
C. 陈瑄治理漕运,筹划周密: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
D. 陈瑄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7.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A. 筑起四道闸时常排放湖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供拉船用,从此,漕运船只可直达黄河,节省费用,再也不用花钱。
B. 筑起四道闸按时注入淮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供拉船用,因此,漕运船只可直达宽阔的河流,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C. 筑起四道闸按时排放湖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供拉船用,从此,漕运船只可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D. 筑起四道闸时常排放湖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引导船只通过,因此,漕运船只可直达黄河,节省费用,再也不用花钱。
8.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A. 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亲自治理漕河三十年,全都没有失策过。
B. 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独自治理漕河三十年,一举一动没有失策过。
C. 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亲自治理漕河三十年,但都没有留下策略。
D. 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独自治理漕河三十年,全都没有失策过。
【答案】4. C    5. A    6. A    7. C    8.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
A项,饷:供给。句子翻译为:供给北京和辽东地区。 
B项,浸:逐渐。句子翻译为:逐渐增至五百万石。
D项,失误:耽误。句子翻译为:耽误农业。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中,“自淮至通州”作“置舍五百六十八”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且“五百六十八”作“舍”的定语,本句是定语后置句,正确句式为“置五百六十八舍”,排除BD;“舍置卒”中,“卒”作“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句子翻译为:担心漕运的船只会搁浅,就从淮安到通州设置了五百六十八所馆舍,馆舍里安置士卒,引导漕运的船只避开浅水区。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开凿了会通河”错。原文说“宋礼既治会通河成”,可见会通河是宋礼开凿的,而非陈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需注意:“以时”,按时,排除AD;“宣泄”,排放(湖水),排除B。句子翻译为:筑起四道闸按时排放湖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供拉船用,从此,漕运船只可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需注意:“身理”:亲自治理,排除BD;“遗策”:失误,失策,排除C。句子翻译为: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亲自治理漕河三十年,全都没有失策过。
故选A。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陈瑄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凭着射雁的本领为人称道。
永乐元年(皇帝)任命陈瑄担任总兵官,统辖海运事务,运送粮食四十九万多石,供给北京和辽东地区。
宋礼疏浚会通河以后,朝廷商议打算停止海运,但仍然让陈瑄监管漕运。商量制造二千多艘浅船,开始时运粮二百万石,逐渐增至五百万石,国家的经费就能富足。当时江南漕运的船只到达淮安,都是通过陆路运输翻过大坝,越过淮河到达清河,耗费的人力财力很大。永乐十三年,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从淮安城西的管家湖开凿二十里长的水渠,命名为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筑起四道闸按时排放湖水。又沿着湖岸筑起十里长的湖堤供拉船用,从此,漕运船只可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在这之后,又疏浚了徐州到济宁的运河。又因吕粱洪险恶,在西面另外修筑一条水渠,设置两道水闸,蓄水开通漕运。又修筑了沛县刁阳湖和济宁南旺湖的长堤,开凿泰州白塔河以接通长江。又筑起高邮湖的湖堤,在堤内开凿了四十里的长渠,躲避风浪造成的凶险。又从淮河到临清考察水势,设置了四十七处水闸。在淮河岸上建造了常盈仓(用于储存漕运的粮食),共有四十个区,等徐州、临清、通州都设置了粮仓,就方便转运了。担心漕运的船只会搁浅,就从淮安到通州设置了五百六十八所馆舍,馆舍里安置士卒,引导漕运的船只避开浅水区。又沿着河堤开凿水井,种植树木,以方便路人。凡是他筹划安排的事情,都体现了他的精心严密、眼光长远。他亲自治理漕河三十年,从没有失策过。
宣宗即位以后,命令他镇守淮安,让他仍像先前一样监管漕运。宣德四年(他上书)说:“济宁以北,从长沟到枣林运河河道淤塞,打算用十二万人疏浚,半个月就能完工。“皇帝考虑到陈瑄长久辛劳,就派尚书黄福前往和他一起治理。 宣德六年,陈瑄(上书)说: “每年运送粮食调用军队十二万人,连年劳累辛苦。请求从苏、松各郡以及江西、浙江、湖广另外签派民丁,再从军士多的卫所签派军士,总共有二十四万人,分次轮流运送。再说,江南的老百姓,运粮到临清、淮安、徐州,来回要一年时间,耽误农业生产。而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松、安庆的军士,每年带着空船前往淮安装载粮食。如果让江南的老百姓调拨粮食给附近的卫所,官军把粮食运载到京城,衡量粮食的多少及路程的远近支付给官军费用,那么军士和老百姓都很便利。“皇帝派黄福和侍郎王佐商议去做这件事。变民运为兑运,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宣德八年十月陈瑄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九岁。(皇帝)追封他为平江侯,并追赠太保,谥号恭襄。
当初,陈瑄因为疏浚河道给老百姓带来恩惠,老百姓在清河县为他建造了祠堂。正统年间,皇帝命令有司每年春秋举行祭祀活动。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悦。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帝下诏废后。诏李勋、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宾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俄而二齿生,下诏改元为长寿。神龙元年,太后有疾,久不平,居迎仙院。宰相张柬之等建策,请中宗以兵入诛易之、昌宗,于是羽林将军李多祚等帅兵自玄武门入,斩二张于院左。中宗于是复即位。徙太后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复唐宗庙,诸武王者咸降爵。是岁,后崩,年八十一。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去帝号。谥曰则天大圣后,拊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卷七八,列传第一》)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项是(   )
A. 母韪其意    韪:违背 B. 后阴不悦    阴:暗中
C. 后廉知状    廉:查访 D. 后就顾弄    就:靠近
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武则天“有权数,诡变不穷”的一组是(   )
①引内后宫,以挠妃宠               ②昭仪潜毙儿衾下
③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    ④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
⑤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⑥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④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则天以容貌美丽而侍奉皇上。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武则天入宫中侍奉,受到皇上的喜爱,于是被准予和皇后协理后宫事务。
B. 武则天为了获得权力地位而不择手段。她不惜一切代价争权夺位,以致不惜害死自己的女儿来嫁祸于人,使身份由昭仪升为皇后。
C. 武则天用各种办法来巩固统治地位。她笼络四面八方的豪杰,选取有真才实学的人,下令要求为上报言变的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D. 武则天的失势与她年龄大、身体久病有关。武则天久病不愈,唐中宗、宰相张柬之、羽林将军李多祚等推翻了她的统治,恢复了李唐王朝的统治。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
A. 武则天言行谦卑,这事以后,皇后很高兴,但多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她,所以被降为为昭仪。
B. 武则天言行谦卑,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所以晋封为昭仪。
C. 武则天谄媚逢迎,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但多次在皇上面前诋毁她,所以被封为昭仪。
D. 武则天言行谦卑,这事以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所以晋封为昭仪。
13.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宾馆。
A. 凡是报告事变的,官吏不许诘问原因,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迎出来见面,赐予他住在宾馆。
B. 凡是报告事变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迎出来见面,安排他住在宾馆。
C. 凡是报告事变的,官吏不许诘问原因,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请进来见面,安排他住在宾馆。
D. 凡是报告事变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请进来见面,赐予他住在宾馆。
【答案】9. A    10. B    11. A    12. B    13.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
A项,韪: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这里是“认为……对”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她的母亲认为女儿说得对。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①“引内后宫,以挠妃宠”的是皇后;⑤“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是说武则天善于化妆;⑥“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是唐中宗所为。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受到皇上的喜爱”无中生有。文中只说“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并没有提及武则天受到唐太宗喜爱。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事后”,侍奉皇后,排除AD;“誉”,赞扬,夸赞,排除C。
句子翻译为:武则天言行谦卑,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所以晋封为昭仪。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何诘”,呵斥责问,排除AC;“延”,往里请,请进来,邀请,排除B。句子翻译为:凡是报告事变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请进来见面,赐予他住在宾馆。
故选D。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高宗的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是并州文水人。父亲名叫武士彠。文德皇后驾崩了。过了很久,唐太宗听说武士彟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召入宫中做才人,当时武则天才十四岁。她的母亲杨氏痛哭流涕和女儿告别,而武则天却像原来一样,对母亲说:面见天子怎么就知道不是福呢,何必为儿女悲泣呢?她的母亲认为女儿说得对,不再哭泣。拜见过皇上,被赐号武媚。皇上驾崩,武则天与嫔女们都作了尼姑。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入宫侍奉受到高宗的喜爱。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萧淑妃正受宠幸,王皇后暗中不高兴。有一天皇帝经过佛庐,武才人见到皇上并且哭了,皇上也触动了情感,王皇后暗查知道这个情况后,将武则天引入后宫,以便阻挠萧淑妃得宠。武才人很有权术,诡计多端。起初,武则天言行谦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所以晋封为昭仪。武昭仪生了女儿,王皇后近前看望逗弄。皇后离开后,武昭仪偷偷地在被子下面将孩子闷死。等到皇上到了,她假装与皇上谈笑,揭开被子看孩子,孩子已经死了。忙惊慌地问左右侍从,都说:皇后刚刚来过。武昭仪立刻痛哭流涕,皇上也不能明察,大怒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往常和妃子们互相嫉妒诋毁,现在又干出这样的事!从此武昭仪诋毁皇后的话被得以相信,而皇后却无法自己辩解,皇上更加信任喜欢武昭仪,产生了废除皇后的想法。皇上下诏废了王皇后。下诏让李勤、于志宁捧着印玺晋封武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为天后。皇上驾崩,唐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太后不惜爵位,来笼络四面八方的豪杰来帮助自己,即使是狂妄男子,言论和她相契合,就破格任用,至于不称职的,不久也会废黜诛杀而不会任由其胡来,一定选取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武则天又害怕天下百姓有蓄谋造反的人,就下诏准许人们上报(任何)有变乱(的蛛丝马迹),所在之地必须提供快捷的车马,提供五品级别的餐食,护送到京城。武则天即日就召见,用丰厚的食物爵位来赏赐招待他。凡是报告变乱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必须亲自请进来见面,赐予他住在宾馆。地方有胆敢留下不送上来的,就按照所告的罪来处置他。所以告发政变的人遍布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下一个『河北省滦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艺术)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