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作业推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故都的秋》作业推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作业推荐》——故都的秋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椽子/掾吏疏落/落枕惆怅/稠密卓著/著单衣B.嘶叫/厮杀颓废/颓唐落寞/荒漠称砣/普陀山C.点缀/拾掇愧疚/瑰丽泡桐/泡茶折寿/潭柘寺D.租赁/恁凭落蕊/芯子焙烧/蓓蕾凤辇/廿四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chuán/yuàn,luò/lào,
试题预览
《作业推荐》——故都的秋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椽子/ 掾吏疏落/落枕惆怅/稠密卓著/著单衣
B. 嘶叫/厮杀颓废/颓唐落寞/荒漠称砣/普陀山
C. 点缀/拾掇愧疚/瑰丽泡桐/泡茶折寿/潭柘寺
D. 租赁/ 恁凭落蕊/芯子焙烧/蓓蕾凤辇/廿四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chuán/ yuàn,luò/ lào,chóu/ chóu,zhù/zhuó;B项,sī,tuí,mò,tuó;C项,zhuì/duo, kuì/guī,pāo/ pào,zhé/zhè;D项,lìn/nèn,ruǐ/xìn,bèi/ bèi,niǎn/ n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 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 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 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中常见易误写字。A项黄应为皇,C项圆应为园,D项蓑应为衰。
3、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
A.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B.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红花
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要注意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理解题干,然后是认真理解和分析所给的诗句。本题题干问的: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考生根据理解不难抓到题干的信息“秋天”,然后结合选项去进一步辨别诗句描写的季节。选项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通过理解诗句,“春山”描写的是春景。故答案选C。
4、下列对《故都的秋》一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 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色、秋味便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色”和“以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 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答案】A
【解析】B项,作者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文章基调也是如此;C项,没有“绘色”;D项,只是原因之一,不全面。
5、下列句中画线的“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A.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答案】C
【解析】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判断。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建的“夜郎古国”和现有的众多仿古建筑景区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想借助夜郎文化得到游客的认同,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B.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在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文章内容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C. 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对文学的批评这个基本出发点来,必须是对文学的和伪文学的批评,必须有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真知灼见。
D. 中华民族是崇尚学习的民族,历史上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不能用来形容人多。A项,一厢情愿: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B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C项,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 在德国,从来没有过因为堵车而致使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紧急情况下让出救命通道已成为德国司机的基本认识。
C. 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 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故。
【答案】A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B项,成分残缺,“从来没有过”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医院”后加“的现象”;C项,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症状”;D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的缘故”连个句式糅合在一起,可删去“的缘故”。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地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1936年的2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枚,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冬景、闽粤的冬景对比着写,表达了独爱江南冬景的情怀。
B. 文章对江南冬景做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 文中在描绘江南冬雨图时,远近结合,以动衬静,黑白的画面上点缀红黄的亮色,给人以既古朴又优雅的感受。
D. 本文与《故都的秋》在景物描写上都很生动,在感情基调上也都表现了浓重的悲凉,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歌颂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作者并没有说“独爱江南冬景”。B项,首尾没有呼应,结构也谈不上圆合。D项,“浓重的悲凉”分析有误,本文的基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充满了生机。

9、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答案】①首段描写北国冬天的蛰居生活,突出了“吃喝”之乐,但缺少赏景之乐,开启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②为下文写江南的美丽冬景做好铺垫。③并与江南的冬天带给人的乐趣形成对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作答,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奠定感情基础。首段描写北国冬天人们蛰居室内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为下文写江南的冬景做铺垫,与下文写到江南冬天人们屋外曝背谈天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
点睛: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10、在第⑧段中,作者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这些引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诗句,既写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时段的美丽又表现了从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的整体意境之美。②通过引用,作者以虚写实,触发了人们对江南雪景的联想,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些诗句也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诗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在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及效果,回答此题,注意掌握在散文中加入诗句内容,一般作用是:增强文章诗意,突出中心,为了使文章结构安排清晰、条理。第⑧段中引用诗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江南日暮时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是入夜的景象,“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早晨的景,写出了雪景不同时段的美,并巧借这些诗句的意境避实就虚的写出江南雪景的意境,增强文章诗意,又体现出作者闲适的心情。

三、语言表达
11、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请认真阅读,然后仿写画线的句子,必须另选喻体。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答案】正像奶茶之与咖啡,甜蔗之与辣椒,河贝之与鲍鱼,家鸭之与鸵鸟。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综合复习题(下)』  下一个『《读书:目的和前提》作业推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