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考试语文试卷(高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2小题,6分)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杨延文①几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守艺术的价值乃创造。②生
试题预览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2 小题,6分)
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
杨延文
①几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守艺术的价值乃创造。
②生活是美好的。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现在许多画家图省事,以拍照代替写生,但人的眼睛的视域和观看方式,是相机所无法替代的;画家在现场对艺术感受的捕捉,更是后期根据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所无法弥补的,须知无论摄影技术多发达,拍照片都无法代替写生。现在人们对“个性”特别看重,都想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了这些,有些画家甚至连生活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也只有融入生活,具有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语言,符合时代要求,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
③画画的人还要重视理性思考。我个性要强,在艺术上更不屑拾人牙慧。我一向认为,艺术本来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尊师吴冠中先生熟谙西方绘画精神,又深会中国绘画意境,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又从董寿平、李可染、亚明、许麟庐等中国画大家那里受到启发,努力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与已有艺术风格保持距离,尝试突破前人的格局。
④书画家还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因为只有具有艺术才能并能够珍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历史证明,一个翰墨家,不磅礴睥睨,没有凌厉百代的雄心,岂能在艺坛立足?就像著名书画家林散之所说,书画家必须“争千秋”!
⑤珍视艺术才能,就是珍视艺术标准和艺术创造力。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谓“嘴一份,手一份”。“嘴一份”是要能说出有足够影响力的话语;“手一份”是手头必须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给后人留下作品还不够,还要留下思想。历史上的艺术经典,其主要特征便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所以我认为,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因此,我也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反对重复别人、重复自己,时时尝试创新。因为任何一种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都无法承载今天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对艺术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按照时代精神出新,艺术才能完成应有的使命。
⑥如今,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但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却在误导群众:一些画家有“山寨王”思想,自己擅长什么就说什么好;一些画家成了“礼品加工厂”,市场需要什么创作什么;一些展览一味求大;一些作品一味求大;再加上批评家失语,以及艺术品市场炒作等问题,艺术的普及工作,常常非但不能提高群众的审美,反而影响人的艺术判断力,令艺术标准似乎更加模糊……因此,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时间是判断艺术的最好标尺。
⑦要有所创造,艺术家还需要一些质疑精神。上世纪80年代,我曾对传统山水的“三远法”提出质疑,认为这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桎梏。随着地球村越来越小,中国人的视觉审美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画家应该有意识地从已有的经验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中国画的发展空间。我崇尚活学活用。借助古人留给我们的思路非常重要,但不能被其束缚,要有所创造,必须从中挣脱出来。在这方面,我总结出一句话:延续是必须的,创造是根本的。要善于吸收,更要善于进取,即便是个人艺术面貌已经形成,也要不断探索艺术创造的深化。
⑧新时代呼唤全新的艺术作品。当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应该呼唤,艺术创作回归艺术的本源,艺术家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返璞归真。艺术与整个时代大道同行。我相信,这个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这个珍珠,是新的作品,也即明天的经典。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创造更多艺术精品。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8日 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文艺的源泉是生活,呼吁艺术创作回归生活,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发展创新为己任,增强时代使命感。
B.作者在艺术上不拾人牙慧,认为要有理性思考,对于前人的风格要有破有立,突破前人的格局,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
C.作者对著名书画家林散之“争千秋”的理解是,书画家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具有凌厉百代的雄心,这样才能在艺坛立足。
D.当代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书画家要根据市场需要创作自己擅长的作品,从而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引出观点: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
B.作者列举有些画家以拍照代替写生,追求所谓的个性的错误做法,旨在证明生活是美好的,艺术家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C.作者列举艺术从业者误导群众的诸多做法,从反面证明真正的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份艺术的初心,更需要一种定力。
D.作者认为山水的“三远法”在绘画的空间再造方面对现代人是一种桎梏,是为了证明艺术家的创造性要有质疑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 2 小题,6分)
材料一:
近日,一条“低头族专用通道”亮相西安街头。消息引起热议,有人质疑此举是鼓励人们走路玩手机,有安全风险。
笔者认为,“低头族专用通道”是纵容不是警示。“低头族专用道路”的设立,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喜欢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的人自然会“点赞”。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手机低头族”改掉这种不良习惯,而不是为他们设立一个专用道路。这无疑是在浪费城市里有限的道路资源。更可怕之处在于,我们用这种所谓的人性化措施,助长了违规出行的坏习惯。
目前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低头族”的重罚。笔者建议,对奔走于马路上的“低头族”,我们应当像对待酒驾一样保持高压态势,该顶格处罚的就要顶格处罚,不能无视甚至纵容。在此基础上,有关方面也应该加大对“低头族”现实危害的宣传,要通过一些事故案例引导公众自觉远离开车走路“低头看屏幕”。总之,要想方设法警示“低头族”,让“低头族”从此抬起头来,而不是纵容他们,为他们提供“方便”。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二:
日前,浙江温州交警对斑马线上的“低头族”胡女士开具罚单一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这是《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19年元旦实施后,温州交警对在斑马线上看手机的行人开具的首张罚单。该条例第二十八条(三)规定,对于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等不文明行为要重点整治,违反该规定的会受到警告或十元罚款。
不提倡行为是否就要处罚,或是怎么处罚,仍是个需要精细处理、充分讨论的问题。目前看,对于难以准确纳入执法体系的行为,可能仍以警告或宣传较为有效,温州在相关规定中的“警告”与“十元罚款”也是比较实际的做法。这种警告,既包括交警的警告,社会层面来理解,也包括舆论宣传或是在信号指示灯处有所警告,同时也要考虑赋予机动车警告的能力。有些地方为了控刹噪音污染,将鸣笛纳入违章行为。乱鸣笛固然不文明,但很多时候鸣笛起着警示作用,对于“低头族”等行人来说仍是必要的,一刀切恐怕并不合适。对此,一些地方不妨妥善考虑。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7万行人,死于路面交通事故,而行人走路时玩手机分散注意力被认为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园之一。分析具体的案例,既有害人的也有害己的。据报道,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专注玩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导致火车被逼停18 分钟;而中山市一个男子一边玩手机,一边闯红灯,与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相撞,导致摩托车乘客身亡。
近年来,一直有关于立法规范“低头族”的呼声。地方立法的空间相对有限,有的时候可能还达不到舆论希望的“沉重痛感”,但要看到,这代表着一个趋势。只要“低头族”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对“低头族”普遍立法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现在,法律已经明确禁止“开车玩手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有不少人建议,把开车玩手机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同样是玩手机,行人“低头族”恐怕也很难置身法外。
(摘编自《北青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认为“低头族专用通道”,不是警示而是纵容,浪费城市里有限的道路资源,助长了违规出行的坏习惯。
B.温州交警对在斑马线上看手机的行人开具首张罚单,材料二对这种警告或十元罚款的做法并不认同。
C.全世界每年有很多行人死于路面交通事故,玩手机分散注意力被认为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D.虽说地方立法的空间相对有限,但材料三依然建议对于行人“低头族”也应给以法律的处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行人“低头族”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问题,尤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B.材料一、三都认为不能对行人“低头族”纵容,而材料二认为需要再充分考虑,精细处理。
C.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通过阅读多家报纸,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还能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D.行人“低头族”害人害己,因此必须要突破地方立法的空间的限制,用法律约束行人“低头族”会成为一种必然。

(三)现代文阅读 Ⅲ(本题共 3 小题,15分)
洗碑
许辉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么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野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再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再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选自《芒种》,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生活底层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
B.小说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中,首尾圆合,艺术上颇为别致精巧。
C.小说主旨鲜明,作者既通过叙事和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又通过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直接揭示小说深刻的意蕴。
D.语言详略有致,小说中写景大多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重在渲染氛围。而人物描写则较为细致传神,重在显出精神特质。
6.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请简析文中促使罗永才心理转变的原因。(6分)                                                                                             
7.请探究小说题目“洗碑”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考查(6分)
8.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进学解》)
A.行成于思毁于随     随:因循随俗
B.占小善者率以录     占:具备
C.名一艺者无不庸     庸:庸俗不堪
D.爬罗剔抉           爬:爬梳
9.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送董邵南序》)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强:强盛
B.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      矧:况且
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哪里
D.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卜:判断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节选自《曾巩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B.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C.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D.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所涉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禄、乞骸骨、填沟壑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B.知越州,任越州知州。知州乃官名。宋初州本有刺史,别命京官知军州事,以分其权柄。其后罢刺史,专用知州,总治州郡政事。
C.熙宁八年夏,“熙宁”为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D.月相纪日法,即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公在熙宁八年九月临危受命,出任越州知州,到任之前他就下发文书详细了解各属县受灾情况并认真做好了赈灾准备,这突出了赵抃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B.赵公不惜违反规定,给予灾民更多救济;不仅如此,赵公还躬行善政,捐资助民。这突出了赵扑救灾突破常规的做法和高尚的人品。
C.赵公忧民爱民,救饥救疫等规划得严谨周密。文中通过一连串的数字,准确介绍救灾措施,充分反映了赵抃出色的救灾成绩,歌颂了赵抃的吏才。
D.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为后世所借鉴。通过一次救灾全过程的记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荒政史的珍贵资料。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其他篇目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4分)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原毁》)(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②组练:指军队。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 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 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15. 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     ▲    ,     ▲    ”。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    ?”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    ,     ▲    。” 
(4)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   ▲  、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   ▲  ,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   ▲  、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   ▲  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B.筚路蓝缕    揣测    删选    过于
C.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D.筚路蓝缕    揣度    删选    仅仅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B.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C.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D.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19.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线上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