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
试题预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而是像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伯母的曼声低吟,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反而适得其反。吟诵是一门口耳相传的艺术,吟诵前辈要么有家传要么有师承,他们的吟诵实践是当世宝贵的文化遗产,后学理应请吟诵界前辈总结吟诵规律,将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行和传播。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
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还有良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谱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在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的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绽放出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上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就像屈大夫生前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细细密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中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贫乏的生活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涌到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活动,热热闹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中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在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也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一条河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的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引用余光中说的“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作者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8.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
9.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6分)
。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4—15题。
月夜怀故人
寇準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①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旧国:故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15.“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离骚》中用方枘圆凿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渔家傲》中,写征人想家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历史启示我们,一个大国崛起图强,绝不是轻轻松松、_________就能实现的。这一历史进程,必然是一个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内生发展的艰难蜕变历程,必然是一个经受外部考验进而提升自我的艰辛成长历程,必然是一个正视自身不足并且不断改进的_________历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加剧了国际竞争的不确定性,世界贸易和科技格局呈现明显的“量子化”特征,我国面临的技术围堵趋向严峻。国际创新局势“乱云飞渡”,我们必须坚定自信、保持定力、不卑不亢、沉着从容,始终不渝把自己的路走踏实。自信何来,定力何来?_________不可能有自信和定力,妄自尊大更不可能有自信和定力。我们的自信和定力,源于对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和问题的客观认识。( ),只做_________的客观派。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增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比较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是制约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必须意识到,我们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的本钱,科技竞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且不论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上还有很大差距,就算已有与科技先进国家一较高低长短的能力,我们也不能有松气歇脚的思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敲锣打鼓 艰苦卓绝 目中无人 发奋图强
B.锣鼓喧天 艰苦奋斗 目中无人 实事求是
C.锣鼓喧天 艰苦卓绝 妄自菲薄 发奋图强
D.敲锣打鼓 艰苦奋斗 妄自非薄 实事求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和“天真幼稚”的乐观派都不是我们
B.我们不做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不做“天真幼稚”的乐观派
C.我们并非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更不是“天真幼稚”的乐观派
D.无端“玻璃心”的悲观派不是我们,“天真幼稚”的乐观派不是我们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B.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增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C.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作比较,我国科技事业起步晚、起点低
D.这些年我国科技取得的巨大增长,世人瞩目,但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起步晚、起点低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朱自清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及由于执着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⑥④ C.③①②⑤④⑥ D.④⑥⑤②③①
21.下面是五类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5分)
①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②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③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④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⑤学生打算于5月4日上午9点在万达中学健身馆举办“个人书画展览”,诚邀恩师届时光临。(请柬)
①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成长的岁月中,我们经历过很多触动心灵的一瞬,它是坎坷中的一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一个拥抱……这些瞬间激励我们一路走来,在我们心底沉淀成美好。
请用我们手中的笔,解开情感密码,激活心灵记忆,以“行走在美好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分析错误,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一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C项,“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D项,“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意思是不以表演为目的,而不是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
2、D【解析】并没有将吟诵与唱歌作对比分析,也并未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3、C【解析】“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理解错误,应是吟诵者的心灵、感情、意念会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跟那首诗融为一体,最后一段“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
4、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文中是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曲解文意。
5、B【解析】本题综台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根据材料二,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
6、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水冷的机器人教学。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甚至采用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2分)②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2分)③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下一个『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