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理解儒学,需要回到儒学自身的历史语境。从其原初形态看,儒学的内涵首先体现于“仁”和“礼”上,两者同时构成了儒学的核心观念。②“仁”主要关乎普遍的价值原则,其基本内涵则在于肯定人自身的
试题预览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理解儒学,需要回到儒学自身的历史语境。从其原初形态看,儒学的内涵首先体现于“仁”和“礼”上,两者同时构成了儒学的核心观念。
②“仁”主要关乎普遍的价值原则,其基本内涵则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比较而言,“礼”更多地表现为现实的社会规范和现实的社会体制。从社会规范这一层面看,“礼”可以视为引导社会生活及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社会体制方面,“礼”则具体化为各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
③“仁”和“礼”固然各有侧重,但所侧重的两个方面并非截然分离。“仁”以情感的沟通和情感的凝聚为主要方面,但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理性关联。首先是以“爱人”规定“仁”,既以肯定人的内在价值为前提,又包含情感关切,它所侧重的是“仁”的内在的情感凝聚和情感沟通。其次“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更多地表现为对理性规范的认同和接受“复礼”同时涉及理性的引导和制约,这样,“仁”既有内在的情感侧重,同时也兼及理性之维。就“礼”而言,与之相关的首先是“理”:“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记》)这里的“理”既指条理,法则,也涉及依据这种条理法则对人的知和行的制约。不过,在与“理”相关的同时,“礼”并非与“情”完全隔绝,所谓“礼因人之情而为之”(《语丛一》),便表明了这一点。这里的“因人之情”,便关乎“礼”与情感沟通和情感凝聚之间的联系。作为儒学的核心,“仁”和“礼”同时构成了儒学之为儒学的根本之点,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内在区别,也与之相关。
④墨家提出“兼爱”,这一观念在肯定人道价值方面,与儒家的“仁”具有相通之处:尽管“仁”基于亲亲之情,“兼爱”则并未赋予亲亲优先性,后来的儒家学者(尤其是理学家)一再由此辨析“仁”与“兼爱”的差异,但在关切人这一点上,二者确实有一致之处。然而,墨家对“礼”总体上持批评态度,其“非乐”“节葬”的主张以及对“亲疏尊卑”“昏(婚)礼威仪”等的抨击,从不同维度体现了这一点。这种取向,具有重“仁”而轻“礼”的特点。
⑤法家更倾向于化“礼”为“法”。“礼”与“法”在注重规范性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但“礼”建立于情理之上,具有引导性的特点;“法”则以法理为基础,表现为非人格、冷冰冰的律令,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法家总体上已由“礼”而走向“法”。与此相应的是对“仁”道的拒斥:谈到法家之时,历史上的学者常常以“刻薄寡恩”来形容,“刻薄寡恩”与“仁”彼此相对。在以上方面,法家与注重“仁”和“礼”统一的儒家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⑥道家从另一层面表现出来对“仁”和“礼”的疏离。老子曾指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尽管对“绝仁弃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说,但其对仁和礼义不予认同的立场,无疑显而易见。这一价值立场与道家推崇“自然”,而对人文或文明化的规范持批评和怀疑的态度,总体上前后一致。在这一方面,道家与儒家注重“仁”与“礼”的统一,同样形成了某种对照。
⑦作为儒学的核心,“仁”与“礼”的统一既体现于儒家自身的整个思想系统,又展现于人存在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杨国荣《儒学的内核和多重向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和“礼”构成儒学的核心观念,两者内容各有侧重又并非截然分离。
B. “礼”更多地表现为现实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体制,与“理”和“情”相关联。
C. 后来的理学家认为“仁”和“兼爱”有差异,但在关切人这点上完全一致。
D. 法家由“礼”走向“法”,拒绝、排斥“仁道”,具有“刻薄寡恩”的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第②③段对“仁”和“礼”的内涵分别加以详细阐述。
B. 第④~⑥段论述了儒家和其他学派的内在区别,区别在于对“仁”和“礼”的态度。
C. 在把儒家与其他学派进行比较时都先指出相通之处,再论述存在的本质区别。
D. 文章引述了大量儒家、其他学派,以及一些历史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较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和“礼”相辅相成,存在于儒家的整个思想系统。其中“仁”可具体化为一些基本准则,政治制度。
B. “爱人”的“仁”和“克己复礼”的“仁”不同,前者侧重对理性规范的认同和接受等,后者侧重内在的情感凝聚和沟通。
C. 墨家主张“非乐”“节葬”并对“亲疏尊卑”“昏(婚)礼威仪”等进行抨击,可以看出其具有重“仁”而轻“礼”的特点。
D. 道家对仁和礼义不予认同的立场,推崇“自然”,批评和怀疑人文或文明化的规范,与儒家形成了鲜明对照。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表述绝对,“但在关切人这点上完全一致”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但在关切人这一点上,二者确实有一致之处”可看出;另外,“后来的理学家”张冠李戴,应为“作者”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不合文意。“都先指出相通之处,再论述存在的本质区别”不准确。在把儒家与道家学派进行比较时只指出了区别,没指出相通之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其中‘仁’可具体化为一些基本准则,政治制度”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比较而言,‘礼’更多地表现为现实的社会规范和现实的社会体制。从社会规范这一层面看,‘礼’可以视为引导社会生活及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社会体制方面,‘礼’则具体化为各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可知,“仁”应为“礼”。
B项,对应错误,“爱人”的“仁”侧重内在的情感凝聚和沟通,“克己复礼”的“仁”侧重对理性规范的认同和接受等;
C项,不合文意,“墨家主张‘非乐’‘节葬’并对‘亲疏尊卑’‘昏(婚)礼威仪’等进行抨击”只是说墨家轻“礼”,而文中第④段末尾“这种取向”中的“这种”还包括“兼爱”,即重“仁”的一面。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規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晨351顼国际合作,招收沿线各国的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此外,职业教育不断补齐短板环节: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
(选自《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材料三: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和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职业教育比例在50%以上。我国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有的学校报到率仅达60%。世界各国的业教育都存在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更明显。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如我国每万人中职业教育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15人,西部地区仅为58人;西部地区职校生平均预算内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办学条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另外,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要强,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
(选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材料四: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
我囯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我国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遠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既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
(选自《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大。
B. 2010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平稳,均保持在96%以上。
C. 虽然我国传统上对职业教育不太看重,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
D. 高等教育要想加速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B.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不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C. 职业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我国这种情况较突出,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大大落后于东部。
D. 社会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作和岗位消失,也让新技术新工种出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变革。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依据。
【答案】4. C    5. B    
6. ①发展势头好。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②政府重视。启动并实施职业教育计划;加大了投资力度;颁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③优势明显。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要;入学门槛低,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走向了大众化;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项,“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中“彻底”的说法太绝对。根据材料三“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可知:“不太看重职业教育”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还是存在,更不是“彻底改变”。
故选C。
【5题详解】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推论错误。材料二的图表只是表明了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好,但不能因此就说“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请结合材料分析习总书记“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句话的依据。从材料中可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正是发展势头好的表现;“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这些正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等可概括出:“优势(特点)明显”的要点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童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大队成立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亘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柑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时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哲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裁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陈秉正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他住在招待所,当天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便走出房间。因为院里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两头、留下中间的一段盘节,又粗又短又弯又扁,很不好转动。老人很费了点气力才掀起来,转过去了一点就又映跌死了。老人邀四个青年一同去转动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带脱下他的新棉袄来放在床上,就跟着走出去了。短短一截木头,四个人就护满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让他们转,而自己去搬动另一截。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
紧接着,大家用铁锨拢着院里的残砖、破瓦等类的零乱东西,老人跟在后边扫地。不过个把钟头就把六个院子都清理完了,垃极都堆在大甬道的两旁,成材的东西都抬到存剩余材料的后门外,只等夜间有卡车来装载。老人对这成绩欣赏了一阵,觉着这样一清理,走步路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袄。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发现把手套丢了。老人跑到雨道旁边的垃圾堆里找,可几十筐垃极,怎么会找到呢?
……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搭在靠近火炉的一个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
(摘选自《人民文学》1960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高级社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 小说的语言质朴平易,口语化很明显,但又生动形象,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 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D.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延伸。
8. 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细节描写。如“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小耙子”,通过陈秉正手部的细节刻画,突出了他作为做活质量最高的劳动人民的鲜明的特征。②语言描写。如陈秉正和满红媳妇的对话,写出了他为了方便劳动而顾不上保护自己的手,体现出他对劳动的无比热爱。③动作描写。如“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陈秉正娴熟的劳动技能和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品格。④衬托(或烘托)。王新春是教练组副组长,种地的能手,比陈秉正还小十多岁,但他却最怕和陈秉正握手,衬托陈秉正老当益壮的特点;众多的青年劳模在陈秉正的带动和组织下参加大扫除,衬托(或烘托)出陈秉正思想觉悟高。    
9.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达到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目的。②塑造人物形象。标题“套不住的手”,通过一双劳动的手,为人们揭示了陈秉正一颗伟大的心灵,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事业的形象特点。③串联故事情节。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先是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因为戴了手套而丢了手套,最后回家后归还手套。④揭示主题。作者通过对这双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然后仔细阅读选项,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这个地方,这个表述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分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和侧面描写两大类,答题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
 从“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等语句可看出,这属于外貌描写,展现出他作为劳动人民勤劳的一面;而“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这些文字属于白描,用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出陈秉正认真负责的品质;“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等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陈秉正的能干利落的特点;陈秉正带人把院子清理干净,也属于动作描写,这表现出他思想觉悟高。“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等属于语言描写,表现出他的质朴、爽利的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从标题手法、读者感受、文章线索、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等多个角度入手。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的用意。从读者层面来看, “套不住的手”初一看到,令人疑窦丛生,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人物塑造和主题的角度看,“套不住的手”指的是陈秉正那双勤劳的手,这是对陈秉正品质的形象概括,高度概括了文章主人公勤劳淳朴、热爱劳动的形象特点,热情讴歌了这样的劳动者,展现了文章主旨;从文章的结构层面来看,文章从始至终由这双“套不住的手”来连接,起到了线索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点睛】标题的常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