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近年来,《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一系列幻想类网络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受到青年观众较多关注,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
试题预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一系列幻想类网络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受到青年观众较多关注,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况。随着读者、观众对作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幻想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②总体而言,当前我们的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存在两类突出的创作问题。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处理失当。应当说,任何成熟的幻想类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特定历史文化土壤。近年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修仙”和“盗墓”类作品,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然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使用,不少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名物”阶段,借用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特定文化内涵,艺术传达也仅限于表面上的视听奇观和叙事上的铺陈猎奇,难免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③更深层次地,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应当解决精神文化内涵贫乏的问题。虽然形式上五花八门,但一些作品的主题表达还停留在对青年群体的爱情和职场等切身感受的简单模仿和情感宣泄上。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不仅主体情节单薄,常受观众批评,而且价值层面也充斥着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精神的落后思想。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简单搬用、套用,而要结合现实挑战和时代精神进行反省和甄别,面向未来、古为今用。
④在创作过程中解决上述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⑤首先,要处理好想象与历史的关系,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多层次创造性转化。应该看到,中外成熟的幻想类作品塑造的想象世界和英雄人物,不仅在故事和视听细节上富有很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更重要的是承载和发扬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现。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⑥其次,要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就是要深入当下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精确捕捉和艺术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时代精神。20世纪以来,幻想类作品中内分化出一个被称为“当地幻想”的重要类型。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即使是《饥饿游戏》《镰仓物语》这类体现着亚文化特征的幻想作品,也在表达青年群体的切身情感和青春叛逆的同时,凸显勇气、责任、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
⑦此外,还需处理好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就是要在全球环境下将幻想类文学作品视作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平台,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幻想类文艺作品创作还应当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让中国故事为世界所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虚实相应的审美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能够贡献于人类文明,《功夫熊猫》等文艺作品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
(选自樊君健《幻想类作品亟持提升文化内涵》,有删节)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能扎根传统精华,凸显时代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幻想类作品的未来可期。
B. 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承载和发扬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观,是优秀幻想类作品的共性。
C. 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
D. 《功夫熊猫》的成功证明将幻想类作品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平台,具有可行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以“修仙”和“盗墓”类型幻想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了当前一些幻想类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使用还存在问题。
B. 作者认为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
C. 文章的第⑥⑦自然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说明了在创作中应如何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D. 文章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处理好想象与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与世界的关系,才能解决幻想类作品创作的形态、价值问题。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单借用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当使用,这样做会降低幻想类作品的吸引力。
B. 《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 人物想象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但仍然存在着想象力匮乏等问题。
C. 当前的幻想类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并未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质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
D. “修仙”“盗墓”类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增添了故事历史厚度,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第六段的表述是“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这是说“当代幻想”的特点,不能由此得出“魔幻”“科幻”作品“难以反映”这一结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错误,选项中“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结合原文第五段“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错误,选项张冠李戴,第一段的表述为“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并非指《古剑奇谭》《琅琊榜》;
C项,“当前的幻想类作品”错误,选项范围扩大,第三段说的是“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并非指所有“当前的幻想作品”;
D项,“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错误,选项化未然为已然,第二段表述为“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文中是说“试图”。
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黄永玉
家宝公: 
来信收到。我们从故乡回京刚十天,过一周左右又得去香港两个月,约莫六月间才转得来,事情倒不俗,只可惜空耗了时光。 奉上拙诗一首,是类乎劳改的那三年的第一年写的,诗刊朋友问我要近作,而目下毫无诗意舒发,将信将疑,从匣中取出这首给他看,却说好。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但这诗不是好,是公开的私事满足了人的好奇心而已。不过我老婆是衷心快意的,等于手臂上刺着牢不可破的对她的忠贞,让所有的朋友了解我当了三十六年的俘虏的确是心甘情愿。歌颂老婆的诗我大概可以出一个厚厚的集子了。只可惜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禁得起肉麻的出版社。
说老实话,真正地道的情诗、情书、情话,怎么能见得人?伟大如鲁迅,特精熟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神奇,打开看来却都是正儿八经、缺乏爱情的香馥之感。全世界若认真出点这种东西,且规定人人必读的话,公安局当会省掉许多麻烦。人到底 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 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排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他和他老婆,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 砍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 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 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 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 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麦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 就是!艾侣霞有两句诗,诗曰:“心在树上,你摘就是!”
信,快写完了,回头一看,好像在毁谤你,有点不安了。放两天,想想看该不该寄 上给你。
祝你和夫人一切都好!
晚 黄永玉 谨上
三月二十日
我还想到,有一天为你的新作设计舞台。永玉,又及 我还想贡献给你一些杂七杂八的故事,看能不能弄出点什么来!永玉,又及。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私人书信,开头几段行文随意,信笔写来,但其间“只可惜空耗了时光”“人受称赞总是高兴”“人到底太少接触纯真的感情了”等语又似话中有话,值得玩味。
B. 此信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又恰切贴合,不经意间体现出了黄永玉渊博的学识,也能体现他活泛的思维。
C. 信快写完了,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心有不安,乃至犹豫该不该寄出,颇能说明黄永玉写信时那种热情得忘情 状态。
D. 此信语言亦庄亦谐。庄严如深刻批评曹禺时,简直叫人冷汗淋漓;诙谐如笑谈自己甘心做了老婆“三十六年的俘虏”时,简直叫人忍俊不禁。
5. 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有何用意?
6. 请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突出并赞美阿瑟•米勒充满生命力 创作和生活状态;②主旨上:表现了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③结构上:上承黄永玉认为曹禺还该向萧伯纳、伏尔泰那样积极创作,下启黄永玉对曹禺近期为势位所误的创作状态的批评;④效果上:对比鲜明,让人警醒,也丰富了信件内容。    
6. 情感:①深切的挂念,在美国看到阿瑟•米勒时,不由自主地的想起了曹禺,为他的近况而忧虑;②由衷的敬爱,始终把曹禺视为中国戏剧的高山,像敬爱祖国一样敬爱他;③深厚的友谊,无论是谈家常还是论艺术,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无不体现了对曹禺的深厚友谊;态度:①坦诚的劝诫,劝诫曹禺应当继续努力工作,勤奋创作,不饶点滴,不饶自己;②尖锐的批评,尖锐指出曹禺解放后创作的根本问题,为势位所误,作品艺术水平低下;③倾心的激励,激励曹禺不要被称颂之语影响,而要尽快清醒过来;④热切的期待,希望曹禺还能创作更多的作品,且愿意为之提供一切之帮助。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才发现是在毁谤曹禺”错误,表述绝对,原文为“好像在毁谤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怕有冒犯不恭,有意这样说,事实上是真诚的劝告,没有丝毫毁谤。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此题要求回答黄永玉在此信中讲述了他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家中小住的见闻的用意,首先分析内容,根据文中的句子“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概括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看,上文写“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下文写“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 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此情节承上启下,并且和前后内容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态度;从情感看,由“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可见黄永玉对曹禺的关切与激励,以及深情厚谊。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求结合书信内容分析黄永玉对曹禺的情感态度,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分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 “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概括其对曹禺的情感;根据“像萧伯纳,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 “如果能使你再写出二十个剧本需要出点力气的话,你差遣 就是!”概括其对曹禺的态度。
【点睛】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732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 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D. 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此讨论还未列人立法实践的议程。
B. 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 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9. 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
【答案】7. C    8. D    
9. 好处: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弊端: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使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立法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虽然可以避免用户”这里的“避免”用词不当,根据原文,是“降低”,而非“避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应是“有观点认为”,而非“王利民认为”。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题干要求分析“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两问,第一问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原文内容“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概括出好处就是: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新疆博尔塔拉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检测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