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天津中学、南开中学、实验中学等)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天津市六校(天津中学、南开中学、实验中学等)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三六校期初检测语文试卷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毛家峪是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来到这里,迎接你的是葱绿的绵亘山峰、粗犷的乡野民居、悦耳的潺潺泉水;环绕你的是
试题预览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三六校期初检测
语文试卷
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毛家峪是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来到这里,迎接你的是葱绿的绵亘山峰、粗犷的乡野民居、悦耳的潺潺泉水;环绕你的是清新的空气,缥渺的山水,累累的硕果。尽管是秋天,但绿水和青草依然崭露着它们的风彩;澄澈的溪水          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深邃幽静的山谷远处偶尔传来的山鸟的啁啾,给大山带来生机活力。闲瑕时来毛家峪小住,可读云,可饮泉,可听籁,令人耳根            、神轻气爽、           ,静下心好好品味“              ,野人居处决尘嚣”的山野情趣。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绵亘(gèn)      品味       世外桃源
B. 粗犷(kuàng)    缥渺       山清水秀
C. 尽管(jìn)      风彩      硕果累累(léi)
D. 啁啾 (jiū)       闲瑕       神轻气爽
2. 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映照     清净    见而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
B. 映照     清静    脱胎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
C. 映衬     清静    见而忘俗    柳烟横飞满城絮
D. 映衬     清净    脱胎忘俗    云里寒溪竹里桥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积累,留心形近字、易错字、多音字的读音和字形,据义定形,据音定形,认真辨析。
B项,“犷”应读guǎng,“渺”应为“缈”;
C项,“尽”应读jǐn,“彩”应读“采”;
D项,“瑕”应为“暇”,“轻”应为“清”。
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是A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根据“澄澈的溪水” “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的关系,可知“映衬”更合语境。“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静”着重指安静不嘈杂。原文是“可读云,可饮泉,可听籁”, 令人耳根怎么样,用“清净”合适。“脱胎忘俗”,脱下凡胎忘却俗世;“见而忘俗”,不合语境,前面是可饮泉,可听籁,不是所见。“云里寒溪竹里桥”,是山野里所见的景象;“烟柳横飞满城絮”写的不是山野景象,不合语境。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 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
C.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 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
B项,成分残缺。“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应改为“靠的是……共同奋斗”或“是……所取得的”。
D项,表意不明。“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存在歧义。语句中无法确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值得商榷。
没有语病的是A项。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形式:有称谥号的,如范仲淹称文正;有称籍贯的,如柳宗元称柳河东;有称官名的,如杜甫称杜工部;有称官地的,如岑参称岑嘉州,等等。
B.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做此类题目,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注意识记文化常识知识准确,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A项,“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表述有误。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故选A。
【点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与文学
蒋德均
近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那么,网络究竟能否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呢?
当前,尽管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自然也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因此,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互联网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正如评论家吴思敬指出:“
诗歌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尽管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但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无论纸质媒介也好,电子媒介也罢,还是多媒体技术也好,它们都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一种媒介或载体、一个平台或途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创新与唯美。就像评论家吴骏晨所说的:“诗歌的本质,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人对自身以及环境的思考,是向人性深处挖掘的结果。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它和其他的出版媒介没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使得诗歌作品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我也同意诗人黄梵所说的:“我不认为网络可以改变诗歌,网络的便捷并不等于诗歌的便捷,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当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为文学艺术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催生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也为作品的阅读、批评、存储等提供了空间的方便和时速,尤其是超链接技术的运用使文学的阅读视野空间迅速扩大和极度方便。同时,网络写作可以根据写作者写作意愿和美学追求,自由地加入音乐、绘画、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使文学艺术获得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然而,它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也使其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出现由写作软件生成的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广遭人们诟病。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绝不以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同或先进与否论高下,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仍要取决于它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3月11日07版)
5. 下面对文中有关“互联网”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阅读与批评注入了新希望与愿景。
B. 互联网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作家的书写与思维方式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欣赏习惯,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
C. 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与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D. 互联网促使作家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自觉运用电子媒介,改变书写方式和固有思维习惯。
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评论家吴思敬认为,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
B. 互联网虽然无法改变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
C. 伟大的诗艺、诗歌精神,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就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网络使诗歌作品只是多了一条通往读者的渠道。
D. 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作群体素质良莠不齐,作品质量参差不一,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
7. 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来,互联网为作者的写作、发表、修改、保存等都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方便和及时,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写博客、发微博、对话聊天等。
B.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机,是因为网络为文学艺术催生了新的美学因子和艺术元素,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和美学追求加入音乐、绘画、动漫等其他艺术元素。
C. 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
D. 因为对人的智能的开启、精神世界的涵养以及对现实存在审视和终极指向的关怀与思考决定着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艺术的价值的高下不能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层面来判断。
【答案】5. B    6. A    7.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概念相关的语句,对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它能让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光”理解有误。从原文第三段“它只是也只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的形态,却无法改变文学艺术本身的内在审美属性”看,作者认为网络不能改变诗歌。选项理解与作者观点不同。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找出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内容在表述上的区别。
 B项,表述不当。“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等等”中“纸质的”不是互联网产生的形式,“只是文学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
C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网络就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说法绝对。原文是“只要是用语言写诗,网络便不可能侵蚀诗歌的界限”,这说明不用语言写诗的话,网络就有侵蚀诗歌的界限的可能;
D项,“网络写作的隐蔽性、便捷性、自由性使……写出了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移花接木,从原文看,“大量口水诗歌、随机散文等垃圾文本”是由“写作软件生成的”。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是A项。
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
C项,“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由此到来了”,因果倒置,原文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电子时代的到来”,才有“人类所能企及的物质空间极大地扩展,可触及的文化与技术领域不断拓宽,文学艺术的传媒和传播方式也同时得到革命性的丰富和发展”。故选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揭书于市,逻者以上。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台辟为掾               辟:征召
B. 当仍以赡学                 赡:赡养
C. 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       鞫:审问
D. 桑哥气沮                   沮:阻止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致远不为动          吾属皆且为所虏
B. 家富于赀            虽才高于世
C. 致远察其情         其皆出于此乎
D. 众赖以安            臣具以表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11. 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的一项是
①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②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
③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④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⑤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⑥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充军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3.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3)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答案】8. B    9. A    10. C    11. B    12. D    
13. (1)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2)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都获得了释放。
(3)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的意义代入原文,考查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B项,联系上下文看,“当仍以赡学”这句话意思是,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赡”是“供应”。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为:均是介词,译为“被”。
B项,于:介词,对;介词,比。
C项,其:代词,其中;表推测语气,大概;
D项,以:连词,表顺承;介词,把。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意思是说“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排除BD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其后,“量地远近/定为立制”的意思是“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量地”中间不要断开,排除AD项。符合题干要求的是C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信息,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形象,再对选项进行合理判断。选择全都表明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的一项是,要对应内容做好对应分析。从所给句子看,①“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体现申屠致远对百姓的怜惜,③“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表现他的为官政绩,⑥“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对比其他的“惮”,“致远慨然请行”,表现他的勇敢,最后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为B。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D项,“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注意关键词:
(1)谳:审议;辜:服罪;贿:财物;绝:拒绝(2)械:逮捕;讯:审问;盖:原来。(3)苦节:坚守名节;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名:命名。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申屠致远,字大用,他的祖先是汴梁人。金朝未年跟随他的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的寿张。致远在府学进修学业,和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申屠致远被推荐担任经略司知事,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军队返回,到达随州,所俘获的男女,申屠致远全部释放了他们。至元十年,御史台征召他担任掾吏,申屠致远没有赴任。
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杨居宽任两浙宣慰使,推荐他做都事,申屠致远首先建议:“宋朝的图书文集应上缴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旧用来供应学校。行省听从了他的建议。临安改为杭州,申屠致远升任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玠节,家中很有钱。看守钱财的小吏姚溶偷了他的银子,怕事情被发觉,就诬陷杨玠节暗中和宋朝的广、益二王勾结,官吏拷打,杨玠节无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拿财物作酬谢,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杭州有个叫金渊的人,想假冒籍贯作儒生,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金渊诬陷彭宏作诗有叛离之心。申屠致远察知其中实情,拘捕金渊极力审问,叛了他的罪。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都获得了释放。改任寿昌府判官,当时敌寇盗贼暗中兴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战船,远近民众骚动,申屠致远布置得法,百姓赖以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拜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告平章忙兀台不守法,皇上下诏不必追问,并把郄显等人交给忙兀台审讯,郄显等人被关在狱中,忙兀台必欲置之死地。申屠致远知道他们 冤情,要放了他们,忙兀台以权势逼迫他,申屠致远不为所动,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充军赎罪。桑哥当权时,治书侍御吏陈天祥被派到湖广,弹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录他奏疏中的话,诬陷他大逆不道,奏请派使者前往审讯他,陈天祥被捕。当时行台要派御吏到湖广巡查属部,大家都怕桑哥,没有人敢去,申屠致远慷慨激昂地请求前往。等到了后,屡次上奏章极力争论。桑哥正催促定陈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远的奏章呈上,桑哥气焰受阻。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牟取暴利,申屠致远弹効他。他又说不能跨海远征日本,白白消耗国力;选拔人才以南北为限,苦乐不均,应考核他们的优劣,考虑地区的远近,定为制度,这样选拔人才就能公平而且官场弊端也革除了。申屠致远清心修持,坚守名节以侍奉权贵为耻,藏书万卷,取名墨庄。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教育孩子如同师友一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
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 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 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下列对《浣溪沙•和无咎韵》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与朋友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B.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
C.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D.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1)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天津静海区一中2020高三下第一次月考(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