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居家分散测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居家分散测试)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漳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时代诗歌来源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与伟大社会实践,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代性,凡伟大的
试题预览
漳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时代诗歌来源于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与伟大社会实践,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时代性,凡伟大的诗歌,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比如新诗革命与五四运动。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先有新文化运功,新文化运动则包含了新文学革命和新诗革命。新诗成为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经常是时代之体现,古今中外皆然。
二是人民性,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伟大的诗歌来源于人民的历史创造,最终又要接受人民的检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的诗歌是发源于延安时期的,受延安风气影响。艾青感受到当时的革命氛围和时代精神,写出了一批著名的诗歌代表作,如《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野火》《北方》《旷野》等等,他用了大量新的意象,火把、黎明、野火、太阳、吹号者,有一种新气象新面貌和新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诗人自觉走向对民歌民谣的学习吸取,典型的如贺敬之的《回延安》等诗歌,就采用了“信天游”的民间叙事方式,这也是一种向人民学习、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诗歌追求。
三是主体性,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骨。新时代诗歌要有包容性开放性,但不应该是追随依附西方现代主义的,而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开辟中国自己的现代性诗歌道路,确立自己的诗歌标准与尺度。新时期文学也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实现的价值观风靡一时,但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的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里面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于个体和民族基础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兼具思想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优秀诗人,最终会将人民的主体性、民族的主体性、国家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主体性融为一体,加以不断肯定不断强化和不断超越,艺术地提炼出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建构出强大的主体性精神力量,打动人心,感染世界,改变风气,影响社会。
四是创造新时代美学典范。广大诗人应该投身历史巨变,在美好生活和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和创造新意象新形象。诗歌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艺术,艺术以形象感人,只有典型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永久流传。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感受与全新的视野,以一种加速度的形式在迅速产生着。复兴征程、模范英雄、智能机器、青山绿水、精准扶贫……都将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力,激起诗性的书写愿望;而伴随全球化网络化,“一带一路”、海洋世纪、共享经济、航天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将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促进中西大融合,放大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新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力,进而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价值,带来新的美学观念和美学形式。这将是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时代,可以既葆有中国特色本土根底,又具有全球开阔视野和胸怀,这是一个将创造出全新美学方式与生活意义的新时代。
(摘编自李少君《新时代诗歌应该把握的四个向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新时代诗歌来说,它具备鲜明的时代风貌,时代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五四运动时期提倡的诗歌标准。
C.诗歌《回延安》釆用“信天游”的民间叙事方式,是具有人民性的典型。
D.新时期文学深受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过于强调自我而没有了主体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论证了新时代诗歌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B.文章把我国新时期文学和新时代诗歌进行对比论证,突出新时代诗歌的优势。
C.文章以新时期文学的缺陷,论证新时代诗歌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据典型,论证充分,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在诗歌中建构出强大的主体性精神力量,必须要兼备思想能力和感受能力。
B.新时代诗歌具有鲜明的中国主体性,应坚定文化自信,坚决摈弃西方现代主义。
C.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理念价值的变化,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意象和形象。
D.高速高铁、移动支付、绿色发展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也激起诗性的书写愿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临近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公众的心。
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公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疫情发布在提速,防控措施也在加强。当下正值春运期间,外出探亲旅游人员增加,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播疾病的源头,须实现精准防控,避免让病毒随着流动的人群向各地扩散。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让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摘自《尽快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人民日报2020年1月20日)
材料二:
“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市连夜发出公告,传递明确信号:武汉正在采取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的防控举措,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物资、人员短缺等难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尤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大家增强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摘自《越是艰难险阻,愈益众志成城》,人民网2020年1月23日)
材料三:
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采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国际观察人士看到,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迎难而上的中国奇迹,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摘自《生命至上,大国担当》,人民日报2020年2月1日)
材料四:
从2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办公协作在线化和数字化普及推进,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触达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包括层层递进管理汇报方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业能想到的数字化往往只是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搭建数字化的配套设施。
新数字化场景将孕育并完善供应链神经网络。疫情信息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线下资源,包括生产力、运力都被集中投入到与疫情的对抗中,导致线下履约难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数字化带来的新场景不断涌现。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如何融入这张网,是疫情过后每一家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摘自《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2020年2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数字化协作方式→适应全流程在线化
B.疫情信息引人注意→线下资源紧张→线下履约难度增大
C.现有场景改造→视频庭审→体验更优、效率更高
D.终端需求方→全新数字化供应链网络→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工作内容要更具体细致,国家卫健委指示全国的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必须询问就诊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B.为了解决武汉自身的疫情问题,武汉市采取了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等一系列措施。
C.面对疫情,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防控工作中的物资、人员短缺等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
D.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制度优势所展现出的速度、规模、效率等世所罕见,有关经验值得借鉴,由此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6.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曾提到,“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
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不屈不挠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本文通过藏族女诗人梅卓对乡亲们敬畏雪山溪水的讲述,以及对她“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的描写,突出了雪山的圣洁。
C.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
D.文中借助联想、想象和记载展现黄河的风貌以及人文底蕴,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情感也达到高潮。
8.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古代称官职任命,与下文中的擢、除、拜、迁等都是正常的官职任命。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泰深查疑案,昭雪冤情。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得以昭雪。
B.师泰办事有方,惠及百姓。任兵部侍郎时,他发现京师至上都的驿站破败不堪,就探寻其中原因,而后平均百姓徭役,才使百姓生活有所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效果显著。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举荐贤才,深受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人才,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都一致归附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风生,相互嬉戏,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
B.颔联勾勒一幅人花相映、人花难辨、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C.颈联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似隐非隐在垂杨下窥视。
D.尾联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踏着落花,令人断肠。
15.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劝学》中,荀子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阐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君子能博学和自我参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⑵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优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雄奇风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___________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很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现在怎么还有野味消费?卖家的心态很容易___________,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___________、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但为什么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荒谬,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___________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我们必须牢记的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对人类来说,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发生孔洞,任何每一个孔洞都是绝对危险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B.筚路蓝缕  揣测  选用  过于
C.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D.筚路蓝缕  揣度  选用  仅仅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B.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显示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C.对人类来说,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一个孔洞都是绝对危险的。
D.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而任何每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19.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的一项是(3分)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D.多数媒体都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或“新冠病毒”来称呼此次疫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信息时代,①___________,我们便可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为读屏。信息社会给阅读带来了变化,创造了很多新价值,②___________,这些负价值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大量的信息蜂拥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它让人感觉接触的信息多了,③___________。之所以这样.一来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构成知识,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价值和意义;二来因为构成知识的那部分信息,若要积累下来,并成为人们智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理解、品味,光靠浏览是不够的。
21.请写一句话表述下面漫画《脱贫攻坚》的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18年8月25日,一个叫桑伯格的瑞典女孩来到议会大厦门口,为了气候问题进行罢课抗议;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桑伯格批评参会者们“抛弃了子孙后代”。英国《卫报》文章说,桑伯格激励了全世界的年轻人。虽然她才16岁,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
以上两个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有的同学则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学校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四川省眉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下一个『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月考五 全国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