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年级统练语文试题(本套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面对前苏联、中国、欧洲、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可以
试题预览
高三年级统练语文试题
(本套试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面对前苏联、中国、欧洲、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可以少用“硬”而多用“软”,运用包括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在内的软实力,作为一种同化行为的权力,来继续维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今天,中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关注,同样是基于对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这一考量。从这一角度看,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而一个民族文化的创生力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在增强。
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我从哪里来”,即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须知本土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紧迫任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伴随着国家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文化贸易和经济活动都面临一个和国外资本同台竞争的问题,如果不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取材于邹广文《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建构路径》)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古代渐渐形成了全民族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恕、廉、勇等。
在当今中国,所有文化和社会问题,说到底,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激烈的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蜂拥而来、真假难辨,使中国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很难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健康发展。因此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莫衷一事、不讲原则、不知取舍的民族和国家,势必浑浑噩噩、良莠不分、无真理正义可言,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 
(取材于张国祚《学习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
材料三
通俗艺术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是以通俗艺术为资源的一种文化软实力。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公共广场的出现,使通俗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标志与符号。然而,传统文化由于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其语言表达、价值观念、生活理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有一个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通俗艺术软实力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人们也许不熟悉小说《红楼梦》中那个“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但人们绝不缺乏对于林黛玉的想象,因为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的形象已经深入千家万户。
再如,武侠类型电影使全世界公众看到中国功夫的神奇,同时功夫本身就传达着刚柔相济,内敛而不张扬,重修为品性、惩恶扬善等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品德。从《少林寺》到《英雄》,从少林功夫到太极功夫,中国的功夫片从国内走到国外,也引起好莱坞的关注,美国梦工厂出品了动画巨制《功夫熊猫》系列,其主角“阿宝”是一个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大熊猫,他实现梦想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阿宝要成为“神龙大侠”并克敌制胜、拯救功夫的关键是要做到“内心平静”。这显然是对道家“至虚极,守静笃”的虚静①说的演绎。当阿宝静下心来,在水上做起左右抱球这一太极的经典动作时,中国文化便由中国的使者大熊猫呈现在全球公众面前。 
(取材于王一川《文化艺术与文化软实力》)
【注】: ①虚静: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本质是以和谐的心态来创造和谐之美。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文化“硬”实力而言的一种说法。
B. 文化软实力可以确立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C. 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D. 文化软实力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创生力量彰显的。
2. 根据“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指什么?
3. 根据“材料二”,对当代中国“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包括仁、义、礼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B.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
C. 是确立共同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D.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有助于赢得国际尊重。
4. “材料二”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时度势 B. 莫衷一事 C. 浑浑噩噩 D. 良莠不分
5. “材料三”中《功夫熊猫》的主角阿宝做到了道家“虚静说”提倡的“内心平静”而成为“神龙大侠”,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各项不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项是
A. “贵和持中”思想 B. “百度”搜索引擎
C. 电视剧《红楼梦》 D. 电影《功夫熊猫》
7. 建构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
8. 本大题的三则材料对你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帮助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    3. C    4. B    5. D    6. B    
7. ①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需要,对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积极影响。 
②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③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而且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文化)。    
8. 材料一告诉我们何为文化软实力;材料二告诉我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材料三具体解释了文化软实力中的通俗艺术。(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A项,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家“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指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B项,“可以确定”说法太绝对化,确定国际社会领导地位的不仅仅有软实力,还有硬实力。
D项,“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创生力量彰显的”表述错误,原文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
“文化自信指的是什么”的主要信息集中在材料一第3段,“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须知本土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创建未来新文化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本题要求分析当代中国“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即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A项,答非所问,没有回答“重要性”的问题;
B项,表述的是我国的现状;
D项,阐述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B项,“莫衷一事”应写作“莫衷一是”。字形的记忆要依据字义,本词中的“是”是“正确”的意思,可见不能写作“事”。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D项,“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表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回答本题要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A项,是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价值观;C、D项,是文化软实力中的通俗艺术软实力。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可以通过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一:“如果不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材料三:“公共广场的出现,使通俗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标志与符号。”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通过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中国文化软实力”。从材料一中可知,在国际中,少用硬实力,多用软实力,才能维持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从材料二中可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于建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从材料三中可知,通俗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途径。解答时,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课内文言文。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阅读《滕王阁序》(节选),完成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B. 披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
C.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D.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10.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B. 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C. 即冈峦之体势                 觉宇宙之无穷
D. 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B.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过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C.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
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句中的加点词语是怎样生动优美地描绘出深秋的景色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9. D    10. C    11. B    
12.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应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襟:胸襟。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其: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两句用法相同。
B项,而:连词,表并列。两句用法相同。
C项,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取独,不译。两句用法不同。
D项,于:介词,在。两句用法相同。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考查文言典故知识。
B项,“彭泽:指谢灵运”错误。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句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作答时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句子分析。
本题可从“色彩或“对比”两个方面解说,最后指出画面的特点。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时值九月深秋,积水消尽,潭水清澈,云烟凝结在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深不见底、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迂折回环之势,威严的宫殿,依照起伏的山峦而建。
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华美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叹。房屋密集,不少富贵人家,船只塞满了渡口,都是雕刻着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照。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来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因寒意而长呜,到衡阳岸边方止。
放眼远望,心胸顿时舒畅,兴致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了清风,柔缓的歌声令白云陶醉,像在睢园竹林的聚会,宴会上的人酒量超过陶渊明,像在邺水赞咏莲花,席上人的文采胜过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千载难逢。向天空中远眺,在假日里尽享欢娱,天高地远,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想到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东看吴会,陆地的尽头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跨越,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心系朝廷,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去侍奉君王呢?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报国之心;阮籍狂放不羁,怎能效仿他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 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后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审查
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D.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14. 下面加点字“其”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其孰能讥之乎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
15.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此余之所得也
D.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答案】13. B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B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相:帮助,辅助。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其: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译文: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判断句。
B项,译文: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判断句。
C项,译文: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判断句。
D项,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没有特殊句式。
故选D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练习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北京市延庆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