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怜悯”将像一个在狂风中倘(cháng)佯的裸体婴儿,或像一位在空中乱闯的仙童,把这令人毛骨悚(sǒng)然的行为吹向每一只眼睛,使泪水淹没唉叹。B.70年来,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革故鼎(dǐ
试题预览
语文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悯”将像一个在狂风中倘(cháng)佯的裸体婴儿,或像一位在空中乱闯的仙童,把这令人毛骨悚(sǒng)然的行为吹向每一只眼睛,使泪水淹没唉叹。
B. 70 年来,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革故鼎(dǐng)新、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在筚路篮缕、胼手胝(dǐ)足的实干中,铸就了改天换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C. 从清裂到柔和本身就足以令人好奇,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那一年的物候(hòu)给它注入了怎样的生命力?时光窨(xūn)制陈韵,配搭的故事好似永远讲不完。
D. 细草芊芊(qiān)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jī)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校园欺凌的《少年的你》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电影,创作者不但对校园欺凌现象多层次、全方面的描绘,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关于心灵救赎的思考。
B.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深度融入,积极对接,己迈出前湾新区建设的第一步,搭起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沿阵地”。
C.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宄,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天都有无数的照片和视频被上传至网络,任何人都可以用“随手拍”的形式向众人讲述自己眼中的故事,展示自己多彩多姿的生活。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______ , ______ 。’”(《论语》)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______ , 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______ , ______ 。(李白《蜀道难》)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______ , ______ 。(姜夔《扬州慢》)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______ , 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小题 
日出行①
明•张绅
东方曈曈日初出,田家少妇当窗织。
屋顶树稀窗有光,小姑催起不暇妆。
长梭轧轧秋丝密,一日上机催一匹。
丁宁小郎慎勿啼,织成令汝穿完衣②。
①日出行,乐府旧题。②完衣:没有补丁的衣服。
尾句令人联想起北宋张俞《蚕妇》一诗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
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的织女形象。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发明丝帛的国家。丝帛,可以做衣裳穿,也可以写字画画。“绘”和“画”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画”的本意是画直线,而“绘”才用彩色,“绘”字是丝字旁,可见是绘在丝帛上的。丝帛质地软而薄,只能用软毫笔勾写线条,再加淡彩。所以,中国画①______。西方没有丝帛,后来生产出一种亚麻布,十分粗糙,完全不能用毛笔以线条形式作画,只能用鬃刷蘸蛋清或油调和厚重的颜料半涂半堆地绘。所以,西方油画发展为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日本、韩国、越南等东方国家距中国近,他们的画学的是中国画,用的也是中国的材料,即使他们有材料,最早也是从中国传去的。所以,东西方绘画有根本的不同。这首先是因为②______,其次是因为③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响甚巨。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 [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五湖四海 
B.浮雕 
C.津津玩味 
D.倒是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 B.乙 C.丙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们在谈到机器人的时候总会谈到它对就业的影响,最近有一些研究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工。”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他表示,对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就业最大的危险是公司失去竞争力,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风险的,自动化机器人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说自从引入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人员。”他举例说,美国在2010年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是机器人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13万台左右,但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数量还在上升,增加了90万个工作机会,技术并没有夺去人们的工作。 
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当务之急是找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到 2025年,美国可能会有200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相应技术人员,这阻碍了制造业未来的增长,“我们正在积极地构建培训计划,扩大社区、大学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对工人的培训”。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8月26日)材料二: 
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而在我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6.8亿美元和20.9%。 
作为科技发展前沿的一个领域,又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植。而火爆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人才需求的水涨船高。事实上,国家将发展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已经提供了不少利好的政策保障。但与高速增长的机器人产业相比,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仍处在摸索阶段,对口专业的开设也刚刚起步,亟待深化产教融合,化解人才瓶颈。 
近年来,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的广泛应用到医疗、养老、物流、航空等越来越多领域的试水,从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到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仲。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起初是让机器人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现在机器人还能做人做不了的工作。从替代人的能力,到拓展人的能力,需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来满足机器人产业日趋多元化、更加高精尖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是,人类一方面在努力使机器人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丝隐忧: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节选自《工人日报》2019年8月29日)
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机器人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C.机器人种类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触角不断延伸。 
D.机器人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不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冲击。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机器人迅速发展的今天,想办法培养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是当务之急。 
B.2014年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达86.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C.要化解机器人产业所需的人才瓶颈,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改变相关教育培训现状,着手考虑开设对口专业。 
D.机器人从拓展人的能力--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到替代人的能力--做人做不了的工作,变得越发聪明。
根据上述材料,请对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两条建设性建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霞客的丛林丛林这个词,在自然界就是树林,丛生着的树木;在佛教里是指僧人聚居的地方一寺院,后来演变成寺院管理。大概出家人总是在远离烟火的地方修行,那里除了树林还是树林。于是丛林,就同时为自然界和精神界所借代,横跨两城而囊括四方。而有一个人,却一生永在这两个丛林里穿行,他就是徐霞客。让我们现在来截取一段他最后的丛林生活。 
我们现在查到的日期,徐霞客是明崇祯十一年( 1638)12月22日进山的,还带了一个姓顾的随身仆人,就是日记里常提到的顾仆。他这次连续住了30天,每天写一篇游记。后应丽江土司之遨下山,第二年8月又再返回山上,日记续写到9月14日,是为《徐霞客游记》的最后一篇。两次共考查记录了25寺、19庵、27静室、6阁和两庙。而吃住、供应、交际,几乎全都是在寺院里。 
作为旅行文学家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就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的文字,我们至今可与之分享快乐。徐霞客在这里寻奇觅险就连随从、仆人都不敢上的地方,他常一人攀藤附葛,直达绝顶。你看他是这样登上鸡足山舍身崖的:“余攀蹑从之,顾仆不能至。时罡风横厉,欲卷人掷向空中。余手粘足踞,幸不为舍身者。”他去探一个壁上的奇洞,没有路,“见一木依崖直立,少斫级痕以受趾,遂揉木升…足之力,半寄于手;手之力半无所寄,所谓凭虚御风,御无所御也。”你看,这简直是练杂技。仅靠在一根直木上砍出的几个印子,只能踩住脚趾,就敢攀岩。而且,你再细细品读“揉木升崖”的那个“揉”字,用得多好。遇有风景好的时候,他则心情大好,“度除夕于万山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喜悦的心情观察自然,山水多情,草木有灵。在《游记》中徐霞客详细描绘了传衣古寺前的一株云南松,主干一丈五尺以上,三人合抱,而横枝却比树干还大,已经开裂,只好筑了一个台子,撑起木桩来保护。它的枝叶从四面披散倒悬下来,在空中如凌空飞舞的凤凰。松后的石坊上有一副对联:“峰影遥看云盖结,松涛静听海潮生。”山中有寺,寺前有坊,坊上有联,而这一切又掩映在一株不知年月的古松之中,这是何等有人文气息的丛林。他慢慢品着这副对联,竟推敲起文字来,“涛潮二字连用,不免叠床之病,何不以‘声 '字易‘涛’字呼?” 
徐霞客在山上,记山水,考寺院,研究文学,收集诗文,编《鸡山志》。每日不是荡漾在山风绿树间,就是浸润在精神的丛林中,足行手记,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写真。虽远在深山,却情趣多多。徐曾记某日寺里的早点:“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他在山上考查十分辛苦,跋山涉水汗流浃背,抄录碑文,冻僵手指。寺里就请他去洗热水澡。这是一个长丈五,宽 8尺,深4尺之大池,连着一口烧水大锅,要一天才能烧热。先在池外洗擦,再入池浸泡,再擦,再泡,类似现代的桑拿浴。他自觉有趣,“如此番之浴,遇亦罕矣”。 
和尚们与他的关系很好,争着、抢着邀他到自己的寺、庵、静室里去住。日记载,那年腊月二十九他在寺里吃过早饭,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鞋,逛街,又上行二里,到兰陀寺,见院内有一块残碑,就细考并笔录。不觉天黑,“录犹未竟”,寺主备饭留宿。他就让仆人回悉檀寺取自己的卧具,仆人带回悉檀长老的话说,别忘了明天是除夕呀,让你的主人早点回来,“毋令人悬望”。你看,多么温馨的画面,好一个暖暖的丛林。 
崇祯十二年(1639)9月14日,他写完了《游记》的最后一篇。在山上边休养边修《鸡山志》,三个月后丽江知府派来了 8个壮汉,用竹椅将他抬下山去,一直送到湖北境内上船,150天后回到江阴老家。不久便去世了,享年54岁。 
顺着一条深涧的边沿,我们折进一片林子,约行二里,即是他曾住过的悉檀寺。没膝深的荒草荆棘里依稀可辨旧时的柱础、房基和片片的瓦砾。唯有寺前的一棵云南松孤挺着伸向蔚蓝的天空。当年丽江土司所差的 8位壮士就是从这个路口抬他下山的。他示意绕松而过,再看一眼涧边的飞瀑。平时他最喜在这里观瀑,日记中写道:“坠崖悬练,深百丈余”,“绝顶浮岚,中悬九天”。其时正当冬日,叶落满山,飞瀑送客,呼声切切。 他这次可不是平常出游之后的回乡,而是客居人间一回,就要大辞而别了。徐霞客从怀中掏出一支磨秃了的毛笔,挥手掷入涧中,伫望良久,他想听一听生命的回声。那支笔飘摇徐下,化作了一株空谷幽兰,依在悬崖之上,数百年来一直静静地绽放着异香。人们把它叫作(徐霞客游记》。 
正是: 
霞落深山林青青,掷笔涧底有回音。风尘一生落定时,文章万卷留后人。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5期,有删改)
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徐霞客的丛林”的特有内涵。
文段中多次使用“你看”有什么样的作用?
赏析文末画线部分。
结合全文,简析《徐霞客游记》里吸引人的地方。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章篇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撇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辞与理竟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招延声誉 延:扩展
B.慎勿师心自任 师:以……为师
C.亦俟河之清乎 俟:等待
D.但务去泰去甚耳 泰:奢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泣而谏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实吾所希/出则不知所如往
C.当以衔勒制之/但以刘日薄西山
D.贤于往昔多矣/其制稍异于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颜之推认为缺乏才思的人就不应勉强自己创作诗文,然而有不少无才之人却常常自认为自己的文章清新华美,甚至拿这些文章供他人欣赏,不免被世人耻笑。
B.第三段中席毗和刘逖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意见,他们都赞成优秀作品应该内容形式兼备的主张。
C.颜氏主张文章要有俊逸之气,但不能任其肆意而行,也需有所节制,同时他认为作文应向古人学习,只是古文年代过于久远,文风略嫌简朴。
D.本文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独特的朴实风格,形成了一种“不雅不俗”的新文体,可见颜氏为改变当时浮夸文风作出的努力。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世 相 承 趋 末 弃 本 率 多 浮 艳 辞 与 理 竞 辞 胜 而 理 伏 事 与 才 争事 繁 而 才 损
______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______
②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论语•阳货》)    ②(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庄子•大宗师》)(1)概括孔子对丧礼的要求(不得摘引原句),并分析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能成功?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信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说:兴趣。
一名环卫工人说:认真。
一名外科麻醉师说:精确。
结合他们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八、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2. 观察下边两张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问题?
针对你看到的问题,提几点解决方案 

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小题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小题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题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小题5】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4.【答案】
(1)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从天刚亮,太阳刚出来就坐在窗前织布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勤劳。从窗户有点光,小姑就催着织女起来来不及梳妆,可以看出织女生活非常辛苦,贤惠,任劳任怨。从织的布丝细密和一天就能织一匹布,可以看出织女手艺精湛、做事能干。从叫孩子不要哭,布织好了就能给孩子穿没有补丁的衣服,可以看出织女的生活处境,织女生活贫困,为了生活内心无奈,也可以看出织女对孩子的关爱。
5.【答案】①发展为主要以线的形式表现; 
②物质材料的不同; 
③地域相距太远,不能互相学习。
6.【答案】(1)A 
(2)C
7.【答案】(1)D 
(2)C 
(3)国家应加大扶植力度,提供利好的政策保障;应培育专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化解人才瓶颈。
8.【答案】(1)自然的丛林,奇险美丽,山水有情,草木多灵;精神的丛林,人文温馨,研究文学,人情味足。 
(2)结构上,用“你看”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内容上,用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带领读者进入情境。表达效果上,吸引读者注意,如话家常。 
(3)把徐霞客下山时刻情境化,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凸显了徐霞客一生永在这两个丛林里穿行的执着与热爱。想象了“掷笔化兰”的情景,既能表现“我”对徐霞客的崇敬之情,又能表现徐霞客之于人文历史的伟大意义。文白结合,以诗作结,使文章余味深长,富有文学性。 
(4)亲身冒险、享受,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文字,以好奇喜悦的心情观察欣赏自然,笔下山水有情,草木多灵。留下时代的人文写真,富有情趣。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9.【答案】(1)D
(2)B
(3)C
(4)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
(5)①学问愚钝的人积累功夫,不妨碍达到精熟的地步;文章拙劣的人钻研思考,终究难免粗俗拙陋.
②应该以古文的体制格调为根本,以今人的文辞格调为补充(枝叶),这两方面都应该并存,不可以偏重废弃.
 
译文:
学问有利和钝,文章有巧和拙,学问钝的人积累功夫,不妨达到精熟;文章拙的人钻研思考,终究难免陋劣.其实只要有了学问,就是以自立做人,真是缺乏资质,就不必勉强执笔写文.我见到世人中间,有极其缺乏才思,却还自命清新华丽,让丑拙的文章流传在外的,也很众多了,这在江南被称为“伶痴符”.近来在并州地方,有个士族出身的,喜欢写引人发奖的诗赋,还和邢邵、魏收诸公开玩笑,人家嘲弄他,假意称赞他,他就杀牛斟酒,请人家帮他扩大声誉.他的妻是个心里清楚的女人,哭著劝他,他却叹著气说:“我的才华不被妻子所承认,何况不相干的人!”到死也没有醒悟.自己能看清自己才叫明,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作文章,先和亲友商量,得到他们的评判,知道拿得出去,然后出手,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为旁人所取笑.从古以来执笔写文的,多得说也说不清,但真能做到宏丽精华的,不过几十篇而且.只要体裁没有问题,辞意也还可观,就可称为才士.但要当真惊世流俗压倒当世,那也就像黄河澄清那样不容易等待到了.
   齐代有个人叫席毗者,是位清廉能干之士,官居行台尚书.他瞧不起文学,就嘲笑刘逖说:“你们这类人卖弄词藻就像花丛一样,只能工人赏玩片刻,不是栋梁之材,怎么能比得上我这样得常遇风霜而不凋零的千丈松树呢?”刘逖回答说:如果既是栋梁之材,又能表现出如春花般的才情,怎么样?”席笑了笑说:“那就可以了!”
  凡是作文章,好比人骑千里马,虽豪逸奔放,还得用衔勒来控制它,不要让它乱了奔走的轨迹,随意跃进那坑岸之下.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如今相因袭的文章,都是弃本趋本,大多浮艳,辞藻和义理相竞,辞藻胜而义理伏,用典和才思相争,用典繁而才思损,放逸的奔流而忘归,穿凿的补缀而不足.
时世习俗既如此,也不好独自立异,但求不要做得太过头.真出个负重名的大才,对这种体裁有所改革,那才是我所盼望的.
  古人的文章,气势宏大,滞洒飘逸,体度风格,比现今的文章真高出很多.只是古人在结撰编著中,用词遣句、过渡钩连等方面还粗疏质朴,於是文章就显得不够周密细致.如今的文章,音律和谐华丽,辞句工整对称,避讳精细详密,则比古人的高超多了.应该用古文的体制格调为根本,以令人的文辞格调作补充,这两方面都做得好,并存不可以偏废.

10.【答案】(1)居丧期间,生活上戒除享受,尤其要停止娱乐活动.(1分)亲人去世理应悲伤(1分);享乐会导致于心不安(1分).
(2)他们临尸鼓琴而歌,并无悲伤(答“不拘形迹”“放浪不羁”亦可).他们认为死亡是返回真境(或“反真”),是一种大解脱,所以泰然、欣然面对死亡,超脱地看待生死.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一年后就吃稻米饭,穿锦衣,你于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甘美,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日常生活都觉得不安生,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
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弟子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可是我们还成为活着的人而托载形骸呀!”子贡听了快步走到他们近前,说:“我冒昧地请教,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
11.【答案】新时代新青年--拼搏与创新
       18年前,当世纪的圣火还在熊熊燃烧时,我们带着一个世纪的企盼呱呱坠地;18年后,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青年。 
       何为新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全新时代;何为新青年?新青年是在新时代中极具个性却又不乏拼搏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我们,也要在成长中报效祖国。 
       青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新青年定当有顽强拼搏之精神。赛场上顽强拼博的女排队员用她们的坚持与勇气,为祖国带来了荣誉;职场上顽强拼搏的“香港罗拉”朱芊佩,用她的坚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内心的满足;生活中顽强拼搏的95后人大代表徐萍,用自己前汗水换来艺术知识的普及,被你我熟知。青年强,则中国强。在物质生活充足的时代中成长的我们,对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则更加渴求,一个拥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民族,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新青年必需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了屏障;美女科学家颜宁攻破膜蛋白课题,以智慧定义美丽;90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