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经》专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0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诗经》专练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鳲鸠①《诗经•曹风》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②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③。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④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⑤。鳲鸠在桑,其子在棘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⑦。其仪不忒,正⑧是四国。鳲鸠在桑,其子在榛⑨。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
试题预览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鳲鸠①
《诗经•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②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③。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④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⑤。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⑦。其仪不忒,正⑧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⑨。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⑩不万年?
〖注释〗
①鳲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偏私。②仪:蓉藴仪氡。③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④伊:是。⑤弁:帽。一种玉饰品。⑥棘:酸枣树。⑦仪:精神仪态。忒:差错。⑧正:法则、榜样。正走四国,为比四之法则、榜样。⑨榛:树丛。⑩胡:何。
1.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鳲鸠》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
B.这首诗以“鳲鸠”为题,是因为鳲鸠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这样的鸟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这样的命题方式别具匠心。
C.《诗经》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比如《氓》反映了人们婚恋生活的全貌,《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D.《鳲鸠》共四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咏叹。这种手法一唱三叹,往往可以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旋律,是《诗经》篇章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E. 本诗每章前两句都写到鳲鸠及其子,这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每一章都用鳲鸠及其子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读来生动感人。
2.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河 广①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②。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③。
(注)①本诗选自《诗经•卫风》,作者应为一位客居卫国的宋国人。②刀:通“舠”,指小船。③崇朝:终朝,来回不过一个早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伫立在河边,眺望家乡,唱出这首诗以抒发胸中急切的思乡之情。
B.“一苇杭之”是说用一片芦苇就可以渡过黄河了,形象地表露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
C.“曾不容刀”是说黄河那么狭窄,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这是违背生活常识的,却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谁谓河广”一句否定式设问反复出现,说明宋国近而易达,表现出作者即将得归的欢愉心情。
2.有人说本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是“夸张”修辞的运用,请作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硕鼠(节选)
硕鼠硕鼠,无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
逝③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④得我所。
[注]①无:毋,不要。 ②贯:借作“宦”,侍奉。女:同“汝 ③逝:通“誓” ④爱:于是,在此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情感表达强烈,首句就用告白的方式警告“硕鼠”,正可谓言为心声
B.诗中的“三岁”,是指三年,由此可见硕大的老鼠长时间吃着农者的粮食。
C.本诗采用了《诗经》“六义”之中的“比”的手法,形象地表露了民众的心声。
D.本诗和《氓》《采薇》一样,都属于四言古体诗。
2.《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呈现出怎样的现实与理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 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2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诗中的男女青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踟蹰”,这一举动表现了哪些内容?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于役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④无饥渴!
[注]:①选自《诗经•王风》,役:服役。②埘:鸡舍。③有佸:相会。④苟:或许
1.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分析该章法结构在本诗中的作用。
2.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1.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分)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4分)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日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BD
2.①运用比兴手法,都以“鳲鸠在桑”比兴,引出对淑人君子的赞美;②两章分别从“仪表”和“仪表的作用”两个不同角度来赞美淑人君子。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
A项,“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错误。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根据《鳲鸠》的内容“鳲鸠在桑,其子七兮”“鳲鸠在桑,其子在梅”,应是采自民间,出自《国风》。
C项,“《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错误。诗歌是以鳲鸠及其子起兴,比如“鳲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正以兴下文“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不忒”的美德,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鲜明对照。故不是为了表现“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E项,“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错,各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然后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
故选BD。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题目是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首先理解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第一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意思是“布谷筑巢桑树上,养育许多小小鸟。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始终最美好。仪容始终最美好,内心坚定有节操”;第三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意思是“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酸枣间。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如一不改变。仪容如一不改变,各国学习好标杆”。再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对淑人君子的赞美之情的。可以看出,这两章都以“鳲鸠在桑”比兴,引出对淑人君子的赞美。再看这两章是从什么角度赞美的。首章就仪表而言,“如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单调服饰。仪表从表面看仅是人的外包装,其实质则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赞美了“淑人君子”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三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
二、
1.D
2.本诗仅两章,却用了四个夸张句。“一苇以航”是说乘着一片芦苇就可以横渡黄河;“跂予望之”是说踮起脚尖即可望见自己的家乡,可见作者归国之心切,似无任何障碍可阻隔。“曾不容刀”和“曾不崇朝”强调黄河狭窄和渡河容易。这样动词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归国之情和无法归去的哀怨。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D项中“表现出作者即将得归的欢愉心情”错误,本诗借反复问答的形式,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了出来。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夸张属于修辞手法,鉴赏时要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它的作用。分析时先指出“一苇杭之” “跂予望之” “曾不容刀” “曾不崇朝”等处运用了夸张手法,用此手法强调黄河狭窄且易渡过再扣到作者的思归之情即可。
三、
1.B
2.现实:表现出官僚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本诗运用“比”的手法,用“硕鼠”比喻官吏(剥削者),讽喻官吏的贪污和腐败;通过“三岁贯女”的事实表现出统治阶级和贵族对平民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理想:“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指主人公发誓要摆脱所侍奉人的压迫,反映了劳动人民想要摆脱统治阶级的剥削,追求自身的自由,追求社会的平等。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诗中的‘三岁’,是指三年,由此可见硕大的老鼠长时间吃着农者的粮食”错误。“三岁”,三,非实数;三岁,指多年;“硕大的老鼠”,本诗中的“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B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概括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该诗选自《诗经.国风.魏风》,《诗经》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本篇把“硕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三岁贯女”,译为多年来侍奉你,结合“无食我黍”来理解,表现统治者对平民百姓的压榨和剥削,反映了官员腐败、政治黑暗的社会现实;“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可译为发誓要离开你,到那快乐的地方。一个“逝”字表现了决断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但毕竟反映了劳动人民想要摆脱统治阶级的剥削,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憧憬。这是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理想。
四、
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
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2分)
【解析】
1.此题考查叙述手法中的插叙,4分,手法、特点各2分。
2.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五、
1.女青年顽皮,活泼;男青年忠厚,淳朴。本诗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幽会的全过程,显露了男主人公的感情——等待恋人的急切和得以相会时的喜悦。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反映了男主人公因女子未来而非常着急不安的心情,写出了男主人公对所爱的女子的迷恋之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题目要求对《静女》这首诗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具体解答时,可围绕诗歌中塑造静女和“我”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诗句内容“爱而不见”“贻我彤管”“搔首踟蹰”分析,女孩因初感爱恋而害羞不语,女青年顽皮,活泼;男青年忠厚,淳朴。《静女》运用的是赋的写法,感情描写极具层次感,一些细节如心理、动作的描写都较细腻。如“爱”“搔首”“踟蹰”等,把男女青年的性格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分析人物的心理。作答本题时,可根据诗歌内容揣摩男主人公此时的心情,进而分析其表现的内容。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六、
1. 重章叠句
2.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1. 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 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
1.形式:重章叠句。作用:①暗示男子在外服役时间之长②推动情感的变化(女子盼待丈夫归来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③使诗句富于音律感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①表达了女子深切的思念、孤寂惆怅和牵挂祝愿。②反映了繁重的徭役给百姓家庭带来的痛苦。
【解析】
1.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2.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其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
八、
1.①以“时间”为序。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②以“情感”为序。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每点2分,共4分)
2.①直抒胸臆。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每点2分,共4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这是一首以时间为序,抒情主人公情感逐层递进的方式组织的结构。在时间顺序方面,诗歌以“苗”、“实”、“穗”的顺序表明时间的推移;在情感表达方面,文中诗歌三节分别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即运用什么技巧使诗歌极有感染力。这仍然是在语言和表达技巧方向考查。句子的感染力与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关,此题赏析的部分,是在每节对“黍”的描写之后展开议论与抒情的,从每节内容上看,采用了对举(对偶)的手法直抒胸臆;从整个诗歌看,每节后面都采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属于重章复沓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九、
1.A
2.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出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情感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分析错误,应该是有“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的意思。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梳理诗歌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分析”,要求分析“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关系,具体作答时,先明确三句所表述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三句之间的关系。“与子同仇”先表明立场,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发出号召。“与子偕作”是行动的开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最后“与子偕行”是要奔赴前线杀敌了。故三句之间为递进关系。体现了连贯的思路,使结构上富与美感。
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赏析:
1.诗的背景:西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并受王命攻打犬戎。王先谦先生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产生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2.具体把握: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
2020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练习题
』  下一个『
2020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