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全国100所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天津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卷(二)(150分钟150分)第Ⅰ卷一、选择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归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
试题预览
天津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卷(二)
(150分钟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归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是很多海归留学生始料未及的,当他们回到国内,骨感的现实如_________ ,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__________地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失望、焦虑与担忧。
其实,留学经历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让海归留学生找到高薪水的工作。海归留学生的留学__________使得他们在国际视野、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无疑能__________他们的人生道路。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C.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D.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头棒喝    推己及人    经历    扩张
B. 当头一棒    推己及人    历程    扩张
C. 当头棒喝    设身处地    历程    拓宽
D. 当头一棒    设身处地    经历    拓宽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阻碍”与“优势”搭配不当,可改为“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项,正确。
C项,“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结构混乱,可改为“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或“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
D项,“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且“缩减”与“竞争力”搭配不当。可改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当头一棒,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或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前来求学的人时,常常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用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根据语境“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选填“当头一棒”恰当。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此处用来修饰“想一想”,且说话者并不是有留学的经历,所以选择“设身处地”恰当。
经历,亲身见过、做过或遇到过的事;历程,经历的过程。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留学这件事”,而非“留学的过程”。应选填“经历”更恰当。
拓宽,开拓使宽广;扩张,扩大(势力、疆土等)。修饰“人生道路”选填“拓宽”恰当。
故选D。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3.学校开展以某位古代诗人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下是会场悬挂的标语:①诗圣著千秋②民间疾苦,笔底波澜③未居广厦,犹忧天下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朗诵会会场标语的一项是
A. 龙蜷虎卧几诗客,渚清沙白一草堂 B. 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
C.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D. 才气昂然写相思,出水芙蓉洒深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应对这类问题,读懂诗歌是唯一的办法,所以考生平时要对中国古典诗词多记多背。
由题干“诗圣”“民间疾苦”“广厦”“忧天下”可知,题目所说的诗人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诗歌,其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A项,依据“清沙白”和“草堂”可知,诗中所言人物是杜甫。
B项,写的是李白。“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是黄山太平湖黄金岛太白亭中的对联,此联既写了李白一生飘泊、酒诗作伴的特点,又写了太白亭周围的景色,还表现了李白崇尚自然的内涵。
C项,写的是白居易。由“新乐府”便可想到“白居易”,因为他提倡新乐府运动。
D项,写的是李清照。“出水芙蓉”表明了女性身份,“相思”“深愁”是李清照作品中常见的情感,“才气昂然”是对李清照才华的肯定。
故选A。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祠、墓阙等建筑上的雕刻了画像的石块,其反映了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认识自然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宇宙观念。汉画像石中的树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树和神话传说中的树,这两类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
现实世界中的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树。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就属于现实世界中的树。
从外形看,长青树的原型是柏树和松树。人们认为长青树是不死的树,能起到避邪的作用。其实,长青树还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神话传说中的树也就是所谓的“神树”,其寄托了汉代人希望子孙永世繁衍的愿望。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说:“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汉画像石中的神树有很多种,如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扶桑,是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是太阳升起和栖居的地方;出现在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若木生长于西方的荒野,是不死神树,是太阳落入和栖居的地方。在古代人眼中,神树是人们抵达仙界的天梯。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有的古拙大气,有的婉约纤巧,体现了汉代工匠和艺术家强大的造型能力。大部分树纹造型并非以精雕细琢见长,而是以粗狂浑朴取胜。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体现在诸多方面。一、线条美。如武氏祠画像石中的树纹,用流动穿插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繁茂,使整个画面显得饱满而富于韵律感。二、内涵美。画像石图案中的树纹造型虽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树,但与汉代的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关系密切,树纹的造型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三、秩序美。很多树形纹饰讲究秩序美,反复、连续的形式组织画面,图像虽然紧密相邻,但毫无拥挤局促之感,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秩序美。四、和谐美。如沂南、嘉祥等地出土的树鸟纹画像石,图像中的树与禽、树与畜和谐相处,整个画面不仅体现出内容的和谐,也体现出构图、造型的和谐。
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浪漫洒脱、粗犷豪放之美,体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节选自臧之筠、王志刚《汉画像石中树纹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
4.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有现实原型,它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死后生活的期待。
B. 汉代人羡慕树木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因此崇拜树木,在画像石上表现扶桑、若木等神树。
C. 汉画像石中的神树表明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
D. 在汉代工匠和艺术家的努力下,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体现出多种美感,极具欣赏价值。
5. 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汉画像石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 汉画像石上向摇钱树祈祷的画面反映了汉代人重视金钱和死后继续享用财富的愿望。
B. 汉画像石上的图像常以乳丁纹象征子孙兴旺,以羽人象征升仙,以“四神”象征星象。
C. 曾家包东汉画像石上刻有棕榈树,当时民间有“家有万棵棕,世代不受穷”的谚语。
D. 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塑造人物 方法启示中国美术沿着表现气韵、风骨的方向发展。
6. 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汉画像石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研究汉画像石有助于了解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B.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们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C. 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可以兼具多种美感,但并非每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都具有秩序美。
D.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以粗狂浑朴的风格为主,这与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有着紧密关系。
【答案】4. D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相符”,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逐项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曲解文意,“它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死后生活的期待”错误。依据“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可知:第一,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并不体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第二,只是体现人们对待死亡的乐观态度,而并不是体现对死后生活的“期待”。
B项,范围扩大,“因此崇拜树木”错误。依据“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可知,人们崇拜的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而是那些“活了几百几千年”的“神树”。
C项,曲解文意,“表明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错误,依据“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可知,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而不是缺乏勇气。
D项,正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
D项,答非所问。“汉画像石文化内涵”指的是汉画像石中所包含的文化寓意,此项是说汉画像石的绘画方法。
故选D。
【6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曲解文意,“以粗狂浑朴的风格为主”“这与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有着紧密关系”错误,依据“大部分树纹造型并非以精雕细琢见长,而是以粗狂浑朴取胜”可知,“以粗狂浑朴取胜”取胜并不等于“以粗狂浑朴的风格为主”;文中写“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浪漫洒脱、粗犷豪放之美”,“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能并不等于“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粗狂浑朴”。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岑嘉州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大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注】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
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确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
(有删改)
【注】乱:这里指四川节度使崔旰杀死原节度使一事。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有敦尚风格    尚:高尚 B. 斫雕为朴        朴:朴实
C. 本非朝旨        旨:旨意 D. 发挥高致焉      致:情致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复为当时所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 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 折挫邪佞之计                不知老之将至
D. 播德泽于梁益                师不必贤于弟子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B. 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C. 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D. 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10.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岑参的才能的一组是
①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②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③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④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⑤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⑥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岑参从小自立自强,遍读诗书,富有文才其文风与轻浮绮靡之风迥异,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大多境界高妙。
B. 岑参先后担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右补阙、关西节度判官等职在担任右补阙时,不断给皇帝上封章,指责评述权臣。
C. 岑参被免职寓居蜀地时,针对崔旰擅杀原节度使自立,官员争相依附,无视朝廷威严的现象,写下《招蜀客归》一文。
D. 杜确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章,并亲自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这篇序言表达了他对岑参的怀念、敬仰之情。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
(2)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
(3)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
【答案】7. A    8. B    9. B    10. D    11. D    
12. (1)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庇护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2)有见识的人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
(3)又像听优美音乐的人识得清商的韵律,游览名山的人仰望青山的色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A项,“尚:高尚”错误,“尚”在这里是“崇尚”的意思。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被”;第二个“为”是动词,“做”。
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
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比”。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兹焉渐革”的意思是“从此渐渐改变”,作前句的谓语,所以在“革”后断句,排除C、D两项;“以雅参丽”“以古杂今”是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以古杂今”前断句,排除A。
译文:开元年间,王纲重新振兴,肤浅浮泛的风气,从此渐渐改变。当时出色的作者,共有几十人,很能将典雅古朴的风格加入当今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光彩闪烁,接近建安时期的风范。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内容,如本题要求筛选“体现岑参的才能”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作答。
依据“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可知,“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的是沿袭宫体诗创作风格的人们,并不是“岑参”,这不能体现岑参的任何特点,所以①错。
依据“曾大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可知,“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的是岑参的曾祖父、祖父、伯父,并不是岑参,所以②错。
依据“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是说岑参客死异乡、灵车返京。感叹他没有福分,并不能体现岑参的才能,所以⑥错。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并亲自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错误,依据“确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可知,杜确是让他人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的,而并非“亲自”。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
(1)“故”,变故;“小康”,安宁;“躬”,自己;“阙”,朝廷。
(2)“有识者”,有见识的人;“惭沮”,惭愧沮丧。
(3)“广乐”,优美的音乐;“翠微”代指“青山”。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译文:
岑嘉州集序
[唐]杜确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庾肩吾这些人,最早写华而不实浓艳细腻的诗歌,叫做宫体诗。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做诗致力于辞藻艳丽,叫作铺陈华丽。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发生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开元年间,王纲重新振兴,肤浅浮泛的风气,从此渐渐改变。当时出色的作者,共有几十人,很能将典雅古朴的风格加入当今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光彩闪烁,接近建安时期的风范。
南阳岑先生,声望卓著,先生名参,历代都是本州望族。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长倩,伯父岑义,都凭着学术德望,官做到台辅级别。岁参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练。他读遍诗书,特别会写文章。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当时的评论把岑参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也可以说是精确恰当的。天宝三年登进士高第,任职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兵转任右威卫录事参军。进京做右补阙,岑参不断给皇帝上封章,指责评述权臣宠巨。又改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圣上还是潘王时,总督陕地军务,各种属官,岑参都是当时合适的人选。从这时把书奏的任务交给岑参。出京做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没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当时剑南西川兵马使崔肝擅杀原节度使自立,本来不是朝廷旨意,在他管辖之内。文武官员,都依附迎合,来寻求自我交结,都认为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岑参就写了《招蜀客归》这一篇文章,申明逆顺的道理。挫败权臣的算计。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岑参在梁、益二州传播皇上的德泽,使皇风在邛崃畅行。岑参虽有从属地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廷误了时间,平安入蜀,却客死异乡、灵车返京,真是没有福分啊。
岁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嫡长子岑佐公,又继承家族前前辈传统,也凭着出众的文采,登名文坛。他保存着岑参遗留下来的文章,用箱子贮存它们,因为我作为岁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坛后辈,接受委托编撰岑参文章,于是让人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如果将来的诗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从优推的音乐中识得清商的韵律,从游览名山胜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彻心灵,激发高远的情致。
第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①
钱起
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
关山惨无色,亲爱②忽惊离。
影绝龙分剑③,声哀鸟恋枝。
茫茫云海外,相忆不相知
【注】①唐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躲避。这首诗即作于此时。后文中“国步移”即指唐代宗出逃一事。②亲爱:至爱亲人,这里指韩云卿。③龙分剑:相传晋人雷焕得两剑,一剑送张华,自留一剑。张华死后,其剑飞入水中。后来雷焕之子雷爽带着父亲的那把剑经过延平津,剑忽然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转眼间只见两条龙从水底腾跃而出,须臾离去。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年事已高,壮志未酬,面对国家的现状,他无能为力,徒生愁绪。
B. “关山惨无色”承诗歌第二句而来,写吐蕃入侵中原,山河黯然失色。
C. 尾联上句通过写景,表明诗人担心友人的前途,下句表明二人友谊深挚。
D. “死”“愁”“惨”“哀”等词感情色彩浓郁,突出了诗歌的凄凉意境。
14. 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C    14. 颈联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句化用典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全国100所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金典单科(天津)卷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线上模拟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