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普查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普查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达成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的行动共识以缓解冲突或整合利益、实现公共目标、满足
试题预览
2020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达成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的行动共识以缓解冲突或整合利益、实现公共目标、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过程、关系、程序和规则的体系性活动。
从理论逻辑角度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是将国家作为一种兼具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存在来认知,前者将“国家”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后者则将“国家”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问题的“透镜”。
从实践逻辑视角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是要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建立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基本的方向是导向复杂现代性的国家治理,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以系统性地回应因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治理变量重大调整的治理生态在权力运行、议题遴选、机制创设、资源整合乃至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深刻嬗变。
具体而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呈现为四大层面:一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国家逻辑。现代化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党、政、企、社、民、媒等都需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但同时,各个主体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现实区别的,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就我国治理体系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这种领导职责来源于公众,并始终受到公众的监督。
二是作为治理对象的国家逻辑。治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并非单一或片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都要且必须纳入其中,亦即国家的一切公共领域、公共活动、公共事务都是治理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治理”就是“治理国家”。
三是作为治理运行机制的国家逻辑。合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治理体系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是作为治理结构的国家逻辑。治理主体、对象及其依托的制度基础不是相互分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我们不能仅单个地域局部地把握治理体系,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来看待。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国家治理的各类构成要素,更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选自陈进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体系性活动,它 主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民众。
B.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体可以在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等方面达成行动共识。
C.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认知,会将“国家”看作-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
D. 从实践逻辑视角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是方法,建立包容性政治体制是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论证思路清晰,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形成了先总后分的结构特征。
B. 第二段用“透镜”比喻“国家”在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问题时所起的作用。
C. 文中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逻辑的治理运行机制的系统整体性。
D. 在论证作为治理结构的国家逻辑时,引用学者相关论述使“治理主体、对象及其依托的制度基础是紧密联系的”这一观点,更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体现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部要求。
B.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其基本方向及作用而言极具实践性。
C. “国家治理”就是“治理国家”治理对象的两个特征是:国家的和公共的。
D. 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范围缩小,“它的主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民众”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
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认知”错误。依据“……将国家作为一种兼具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存在来认知,前者将“国家”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可知,“会将‘国家’看作-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对应本体论。
D项,曲解文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是方法”错误。依据“从实践逻辑视角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是要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建立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可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是目的,不是方法。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曲解文意,“治理运行机制的系统整体性”错误。文章的表述是“三是作为治理运行机制的国家逻辑。合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治理体系的基础”,是论证“合理与完善是其基础”。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曲解文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错误。依据“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可知,“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的是“中国共产党”,而非“社会主义国家”。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医学目的、医学模式的变革。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世卫组织的这一论断恰恰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一致。”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本质上是健康医学的先驱: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是一套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这种学术特色和优势契合了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基础。”
目前,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分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简便验廉”著称的中医药,成为受人追捧的养生保健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29日《中医药越来越“国际范儿”》)
材料二:
伊朗有位“洋中医”阿米尔.胡曼.卡扎米,现任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学位,主攻针灸临床。现在,他不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还在北京、德黑兰等城市出诊,用手中的银针医治了众多病患。
同时精通中西医的他对这两种医疗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些病,比如感染,最好用西药进行治疗;有一些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主要用西药治疗,但将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却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医良好的疗效征服。2019年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每年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有70多个国家设立了中医学院或针灸学院,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疗法,其中,18个国家已经将其纳入医保体系范畴。
(摘编自人民网12月17日《洋中医胡曼:将针灸作礼物送给世界更多患者》)
材料三:
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全世界都在研发新的抗疟药。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迪,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的良好成效,让世界看到了中药的“能耐”。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学者从中药古方中萃取芍药、黄岑、甘草、大枣等4种植物的有效成分,重新组合后制作出效果稳定的抗癌药。日本的一项研究证明,黄岑对骨髓瘤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汉方研究机构和中药材生产基地。韩国也成立了汉方药专门研究机构。在欧洲,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已经有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进行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与尝试。
(摘编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月9日《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医药的魅力》)
4. 下列不属于中医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的一项是
A. 对一些西医没有明显疗效的慢性病有康复效果。
B. 日本研究证明黄岑对骨髓瘤细胞有抗增殖作用。
C. 世卫组织推荐基于青蒿索的复合疗法用于抗疟。
D. 耶鲁大学萃取植物有效成分用于制作抗癌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医学目的、医学模式的变革,当代医学应以人类的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B. 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与当前医学以人类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发展需求是相契合的。
C. 胡曼精通中西医,他认为主要用西药治疗的疾病,比如感染、心脏病糖尿病等,如果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D. 在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的背景下,屠呦呦受我国中医药古籍的启迪,发现了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 原因。
【答案】4. A    5. C    
6. ①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与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相契合,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②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帮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③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如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从中药古方中萃取植物有效成分,重新组合后制作抗癌药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文本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答非所问、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却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慢性病”不属于危急重症;其次,康复效果也不是疗效,只是帮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比如感染”错误,依据原文“有一些病,比如感染,最好用西药进行治疗”可知,感染属于用西药治疗的疾病。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
依据“中医药学本质上是健康医学的先驱: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是一套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这种学术特色和优势契合了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基础。’”可概括为: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与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相契合,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依据“有一些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主要用西药治疗,但将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却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可概括为: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帮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的良好成效,让世界看到了中药的‘能耐’。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学者从中药古方中萃取……制作出效果稳定的抗癌药。日本的一项研究证明,黄岑对骨髓瘤细胞有抗增殖作用……”等内容可概括为: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如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从中药古方中萃取植物有效成分,重新组合后制作抗癌药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
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我”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枕着-片芦苇遇见周瑜,首尾呼应,借唯美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B.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浑身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
C. 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D. 小说善于运用特定意象表达感受,“艾草”气味的反复出现,将“我”与周瑜相遇、交谈、离去等情节贯穿起来,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8. 请以周瑜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 “我”喜欢“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英雄。请结合画线句分析“我”的心理。
【答案】7. B    8. ①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凸显人物风采,如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英气逼人,写出周瑜的战争英雄的气概。②用特征鲜明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击鼓、吹号角等动作,表明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从容和自信。或:前两次丢艾草的动作表明他对战争的期待,最后一次丢艾草的动作体现了他内心的变化。③用个性化的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表现其对“我”的不以为然,“不再发笑了”表明内心受到触动。④用典型化的场景侧面供托人物状态,如号角声、艾草的气息、帐篷,篝火,衬托了周瑜战争英雄的形象。    
9. ①热爱自然,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流水声、鸟声是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指和平宁静的生活。②厌恶战争崇敬平凡普通的英雄。“我”更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英雄,阐释了对英雄的理解,认为英雄应该是普通的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错误。“我”不喜欢身披铠甲的周瑜,认为“穿布衣更英俊”,“英雄就该倒下”,表明“我”更喜欢平凡的英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积累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地分析概括。
本文中对周瑜的塑造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正面描写:“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是外貌描写,写出周瑜战争英雄的气概;“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等是动作描写,表明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从容、自信及心理的变化;“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周瑜不再发笑了……”是神态描写,其中“笑”表现其对“我”的不以为然及对战争从容,而“不再发笑了”表明其内心受到触动;“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等是语言描写,凸显了周瑜的英雄气概。
侧面描写:“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等环境描写是为塑造周瑜设置的背景,衬托了周瑜战争英雄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是在渲染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而“我”喜欢“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则表现了“我”对自然、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英雄倒下”“布衣英雄”说明战争已经结束,而“我”喜欢“穿布衣”的、“倒下”的英雄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普通英雄的崇敬之情。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届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校内模拟(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