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得分训练(一)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届高三得分训练(一)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
试题预览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选编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0期
1.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 
C.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D.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的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的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齿状回的作用是将来自大脑各处的信号传输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最终转换成长期记忆。 
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的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有可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期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意识为记忆提供了框架,语言提供了牢固的结构。
2.                                                    打完这盘台球
                                                      (法)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 
   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 
   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象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大炮机枪,让我们看到法军兵士们的严阵以待,“窥视”和“瞄”这两个动词,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可他们却不能发起进攻,因为在打台球的元帅还未下达命令。
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塑造了法军元帅贪图享乐、没有责任感,打台球上瘾成癖,一旦玩起来便如痴如醉,敌人开始进攻也不管不顾的形象。
C.大尉也是一个典型化的人物。他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的技术很好但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因为这对他的晋级来说比取得战功更有用。作者将法军军官的钻营投机等等丑行集中体现在了大尉这个人物身上。
D.作品把故事时间安排在敌人疯狂进攻、法军急待指挥的这一刻,揭示出法军的失败就是因为元帅在打台球。此外,台球不是在休息场所打,而是在前线的司令部里,其揭露鞭挞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突出和强化。
E.一边是满腔爱国热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士兵,另一边是深宅别墅内兴致勃勃打台球的元帅和奉陪的人们;一边是赢了比赛,一边是输了战争……小说用对比手法结构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篇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故事的叙述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的人称有什么好处?
4.小说的题目是“打完这盘台球”,以此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太笨”的吴宓 
年轻时的钱钟书在评价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时,有这样的言词;“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笨”的含义当然很多,“固守自己观念,不知变通”应是其中之一。就此而言,吴宓是真“笨”。 
首先是他对毛彦文不屈不挠的追求。追求不说,还把自己这不知变通的“死打硬缠”写成诗昭告天下:“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杨绛在《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中,对吴宓的这种“笨”如此描绘:“我对吴宓先生崇敬的同时,觉得他是一位最可欺的老师。当时吴先生刚出版了他的《诗集》,同班同学借口研究典故,追问每一首诗的本事。他像个不设防城市,一攻就倒,问什么,说什么,连他意中人的小名儿都说出来。” 
吴宓这种对意中人执迷不悟的“笨”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洋溢到了艺术世界。在吴宓的《论<红楼梦>》中,他对林妹妹推崇备至。因此,他总是将自己深爱的女子统统比做林妹妹。凡有人动了吴宓的林妹妹或说了什么有损林妹妹的话,那就等着他对你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吧。 
抗战期间,昆明文林街上有个湖南人开了家牛肉馆。老板虽是卖牛肉的,可一样追求高雅,把牛肉馆取名为“潇湘馆”。这也不能说没一点理由:人家是湖南人,自然跟“潇湘”二字有关。可因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香巢,吴宓为此勃然大怒。他找上门去,用手杖将馆里的锅碗盆瓢一阵猛砸,停手之后,还恨犹未释地叫老板将“潇湘馆”的招牌取下,岂知老板也是牛脾气,双方争执不下,后来有人出面调解,将“潇湘馆”改作“潇湘”才了事。 
吴宓先生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他口袋里的钱虽然比学生多几文,但仍然清苦。吴宓常常带着心爱的研究生去打牙祭,在小馆子里坐下来,他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了,估量口袋里的钱真的够用,他这才交给跑堂的。既然是请客,还要如此锱铢必较,不了解他的人,真会觉得他小气。可这就是真实的吴宓。 
性格即命运,这话八九不离十。细看吴宓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性格确实起到了决定作用。他把自己的一生浓缩为四个字——“殉情殉道”, 可情归于空,道亦归于空,可谓“敌笑亲讥无一可,情亏志折事全终”。 
他坚持“中西融合”的治学原则。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对传统文化极尽声讨的时代,吴宓却不忍于新文化运动中民族文化价值的被忽略,与柳诒征、梅光迪、胡先驌、汤用彤、缪风林、王国维、林宰平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创办了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的《学衡》杂志。他们在《简章》中声称:“本杂志于国学则立以切实之工夫,为精确之研究,然后整理而条析之,明其源流,着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今天看来,这种当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已经分明表现出了它的前瞻性及现实价值。但在当年,《学衡》被认为是一本以极鲜明的态度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受到来自新文化阵营和亲友的压力,《学衡》历时十余年,一直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靠。 
他率性直言,不知避讳。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人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上课为学生讲解“……犹……况……”文言结构,脱口举例“三两犹不够,况二两乎”,被指控为疯狂反对社会主义。 
他感情真挚,不怕非议。尤其让人悲叹的是,他去世21年后,有人在台北拜访年逾百岁的毛彦文,问及吴宓对她的爱恋,毛彦文竟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冰冷的回答,更体现了吴宓那“一但认定、绝不动摇”的品性。 
衡者,秤杆也、准则也。他毕生追求的,是做人的准则、做学问的准则。当他试图去给治学、去给做人建立一个原则的时候,这些原则却反过来重重地伤了他。不过,他倒下了,一个纯正文人的标杆却树起来了。这,也许就是“衡”的所在。 
(根据相关文字整理)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宓先生担任过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教授,因为他固守自己的观念,不知变通,因而年轻的钱钟书评价他“太笨”。
B.吴宓先生为文林街一家牛肉馆取名为“潇湘馆”而勃然大怒,因为他对林妹妹推崇备至,而“潇湘馆”是林黛玉的香巢,以此为名是有损“林妹妹”的事。
C.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吴宓一生的遭际为这句话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在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性格确实起到了决定作用。
D.正因为吴宓先生情感真挚,不怕非议,大胆执着追求喜爱的女性,成就了他特立独行的文化人格,具有标杆意义;但同时他也落得了一个“敌笑亲讥无一可”的下场,具有悲剧色彩。
E.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将一个带有书呆子气、认真较劲、率性幽默的吴宓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小题2:文中一再提及的“笨”的内涵是什么?结合本文,他的“笨”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为何说吴宓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说:“在二十世纪初,反对新文化运动,恰如唐•吉诃德和风车搏斗。但吴宓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从文章内容看,你如何评价吴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为?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 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 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 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 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 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因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征为卫尉征:征召
B.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领:兼任
C.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蹙:困
D.因为前都亭侯因:于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   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     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⑤陇上郡县皆应之                 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
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5分) 
(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5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2.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4)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6)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五、语言表达
7.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答:__________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寂寞是开在高山之巅的雪莲,在广阔的天地间悄然绽放,收获着自由与宁静。
六、材料作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答案: 1、
解析: 1.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原文的表述是海马体中的“齿状回”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选项表述是“海马体”成熟在4-5岁。张冠李戴。
2.原文的意思是:实验说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可见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你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是“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的必要条件,选项说成“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发生”把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有它不一定)说成了充分条件(有它就行,没它不一定),犯了强行推理的错误。
3.原文表述是“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所以没有方法也是不行的,混淆了范围。
2.答案:1.CE; 2.①写出了司令部的豪奢,渲染出安详悠闲的氛围,充满讽刺意味;
②与小说开头大战在即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了元帅等人的享乐安逸并与兵士们的疲惫艰辛形成对比;
③景物描写的穿插暗示着战事发展的进程,推动了情节发展。
3.第三人称
①有利于故事的讲述,叙述者站在全知视角,清楚地交代情节的进展、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②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4.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打台球是轻松的娱乐,小说以此为题,开头却交代出战争背景,制造悬念,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打完这盘台球”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贯穿全文,情节的发展推进,都与元帅打台球有关,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③敌人在疯狂进攻,可是元帅的心中根本不顾兵士的死活、国家的安危,一心一意打台球,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揭示出法军元帅的昏聩无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④以此为题,揭示出法国军队指挥层沉溺玩乐,最终导致战役失败,士兵白白送命,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元帅赢了台球,却输了战争,鲜明的对比充满讽刺意味。
解析:1.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选项是否正确。B项,概括不完全,除了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外,还有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A项错,用的手法是“拟人”。D项错,法军失败的原因是指挥层的沉溺吃喝玩乐、昏聩无能。所以选EC。
2.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结合着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铺垫、引起下文,有时是文章的线索,相互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第十二中学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