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淄博博山初四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20年山东省淄博博山初四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书写及读音均正确的一项是A.蜗(wō)行旌(jīng)旗冠(guàn)状病毒B.伫(zhù)立间(jiān)或佩戴(dài)口罩C.绰(chuò)号腌(ā)臜蹑(niè)手蹑脚D.盘恒(huán)挫(cuò)折铢两悉称(chè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试题预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书写及读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A.蜗(wō)行      旌(jīng)旗      冠(guàn)状病毒
B.伫(zhù)立     间(jiān)或      佩戴(dài)口罩
C.绰(chuò)号    腌(ā)臜         蹑(niè)手蹑脚
D.盘恒(huán)    挫(cuò)折       铢两悉称(chè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B.两位参加散打比赛的少年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C.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
D.飞机即将起飞,依依不舍之际,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为了缓解湖北疫情灾区医务人员不足,各地医务人员纷纷申请驰援湖北。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4.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比喻)
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夸张、比喻)
C.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对比)
D.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反问、反复)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史书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孔乙己、杜小康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能折射出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的悲凉世态。
C.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与昆虫相伴,以平和的心态和难以模仿的观察方式记录了昆虫的世界,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
D.老舍的《骆驼祥子》被称为“京味文学的典范”,小说中使用了大量北京市民的口语,饱含着浓郁的京腔京味。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①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②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③“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④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2分)
7.默写填空(7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2)花间一壶酒,              。(《月下独酌》)
(3)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4)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文人反复咏叹的季节,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边塞的秋天和江南大不相同:“                  ,                 ”;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秋天是充满肃杀与壮烈之感的战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而在秋瑾的《满江红》中,秋天却是明净美丽的:“                ,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学考试卷


上一个『《枣儿》当堂练习』  下一个『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