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文言文阅读之公文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文言文阅读之公文类(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与丘长孺书袁宏道去岁一秦贾至,曾寄丘郎书,书中言小修①被盗事甚悉,长几丈余。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可怪!世人无敢不答书者,必如丘郎乃敢不书,然亦真不须书也。何也?他人无书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决无毒我理,不须书一。丘郎所喜
试题预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丘长孺书
袁宏道
去岁一秦贾至,曾寄丘郎书,书中言小修①被盗事甚悉,长几丈余。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可怪!世人无敢不答书者,必如丘郎乃敢不书,然亦真不须书也。何也?他人无书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决无毒我理,不须书一。丘郎所喜者,豪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胜,病子虽更吴两裁,耳实未闻,眼实未见,口实未谈,顾安得如上事与丘郎描写之,不须书二。所见伊何?案牍比练也。所闻所谈伊何?扎火园也,明见万里也,并实打三十竹皮也。丘郎闻之,亦当为我解否耶?不须书三。夫以三不须与之丘郎,而遇懒一忙二病三之袁仲子,然则蟀鸿之未使,踪迹之靡定,贾人之浮沉,又可勿论矣。
读来诗,无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诸绝句,古质苍荐,气韵沉雄,当为诗中第一。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大抵物真则贵,真期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唐自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钱、刘,下追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然。陈、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至其不能为唐,殆是气运使然,犹唐之不能为《选》,《选》之不能为汉、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不结绳鸟迹病《三百篇》耶?果尔,反不如一张白纸,诗灯一派,扫土而尽矣。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必哉?不知此者,决不可观丘郎诗,丘亦不须与观之。
弟一病数月,上官已许放归矣。过团风幸出一会,弟先速人报知。近作颇有得意处,刻成当呈。
(选自《锦帆集》,有删改)
[注]①小修,指袁中道,作者之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人无书必嗔      嗔:生气
B.踪迹之靡定        靡:无,不
C.殆是气运使然      殆:大概
D.又且以不唐病宋    病:忧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高度评价丘长孺寄来的诗稿,认为其诗作文质兼美,气韵雄健,都可称得上一流好诗。
B.作者认为“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如唐代有自己的诗风,诗人各有自己的诗风,不必拘泥于其他诗人的诗风。
C.从作者致丘长孺的信中可以推断,袁宏道对汉、唐其实并没有偏见,有的只是对当时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的时弊的不满。
D.作者在信的最后表示,希望自己路过团风镇时,有幸与丘长孺见面,而且对自己近来的作品很有些自鸣得意之处,待刻印成书之后一定呈送给对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来札至,突云无书,丘郎偶忘之耶?抑贾不甘作附书邮邪?
(2)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
4.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然亦真不须书”的原因。
【答案】1.D2.A
3.(1)你的来信收到了,突然说没见我的信,是你偶然忘了吗?还是商人不愿作传信人呢?(2)诗的气韵一代比一代减弱,因此古诗雄厚,今诗浅薄。
4.①深知对方不会怨恨自己;②无法描绘对方所喜之事;③见闻难让对方开颜欢笑;④自己一懒二忙三病。
【解析】
1.A项,“他人无书必嗔”的意思是别人没有回信,一定生气。其中,嗔:生气。B项,“踪迹之靡定”的意思是(你我)行迹的不定。其中,靡:无,不。C项,“殆是气运使然”的意思是大概是气韵使它这样。其中,殆:大概。D项,“又且以不唐病宋”的意思是而且又因为不像唐诗而指责宋诗。其中,病:批评,指责。故选D。
2.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认为其诗作文质兼美”错误,根据原文“读来诗,无一字不佳,五七言古及诸绝句,古质苍荐,气韵沉雄,当为诗中第一”,可知作者认为丘长孺的诗作淳朴真挚,意境深远,而不是“文质兼美”;二是“都可称得上一流好诗”错误,根据原文“五言律不浮次之,七言律又次之”,可知作者认为丘长孺的五言律诗朴实无华列为第二,七言律诗列为第三,并不是“都可称得上一流好诗”。故选A。
3.(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札”,信件;“书”,书信;“偶”,偶然;“抑”,文言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贾”,做买卖的人、商人;“附”,捎带;“邮”,传送公文书信的人;“邪”,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气”,气韵、气象;“减”,衰退、减弱;“故”,因此;“古”,形容词作名词,古代,此处指古诗(的气韵);“今”,形容词作名词,现在,此处指今诗(的气韵);“厚”,雄厚;“薄”,浅薄。
4.题目要求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然亦真不须书”的原因。“然亦真不须书”位于选文第一段“世人无敢不答书者,必如丘郎乃敢不书,然亦真不须书也”,根据后文“何也”“不须书一”“不须书二”“不须书三”等内容,可知这些内容是对“然亦真不须书”的解释,即“然亦真不须书”的原因。根据原文“他人无书必嗔,嗔必怪,怪必毒,丘郎即不免嗔,然决无毒我理,不须书一”,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写信,其他人肯定会生气、责怪、怨恨,但丘长孺也不会。根据原文“丘郎所喜者,豪侠之客,妖冶之容,山水之胜,病子虽更吴两裁,耳实未闻,眼实未见,口实未谈,顾安得如上事与丘郎描写之,不须书二”,可知丘长孺喜爱的是豪侠一类的客人,是美艳的容貌,是优美的山水,而作者这两年耳无所闻,眼无所见,无法描绘丘长孺喜爱的事物。根据原文“所见伊何?案牍比练也。所闻所谈伊何?扎火园也,明见万里也,并实打三十竹皮也。丘郎闻之,亦当为我解否耶?不须书三”,可知作者认为自己最近的见闻难以让自己发笑,更难让丘长孺喜笑颜开。根据原文“夫以三不须与之丘郎,而遇懒一忙二病三之袁仲子,然则蟀鸿之未使,踪迹之靡定,贾人之浮沉,又可勿论矣”,可知作者自己一懒二忙三病,无法及时给丘长孺回信。
【参考译文】
去年一位秦地商人到这里,我曾托他捎给你一封信,信中很详细地谈了小修家被盗的事,信纸有一丈多长。你的来信收到了,突然说没见我的信,是你偶然忘了吗?还是商人不愿作传信人呢?令人奇怪!世上的人没有敢不回信的,一定是像你那样的人才敢不回信,然而也真不需要回信。为什么呢?别人没有回信,一定生气,生气一定埋怨,埋怨就一定痛恨。你即使不免生气,却绝对不会有痛恨我的道理,这是不须写信的原因之一。你所喜爱的,是豪侠一类的客人,是美艳的容貌,是优美的山水。我病弱之身,虽然在吴县作了两年官,实在是耳无所闻,眼无所见,没有什么可谈的,怎么能有像上面所说的这类事情来描写给你看呢?这是不须写信的原因之二。我所看见的是什么呢?不过是官府的文书之类而已,所听所谈的是什么呢?不过是“打火囤”“明见万里”“着实打三十竹板”之类的,你听了这些,是否也会因我而发笑呢?这是不须写信的原因之三。因为这三条理由而不须要回信的你,遇上我这一懒二忙三病的袁仲子,那么,书信来往的不方便,你我行迹的不定,商人是否愿意传书,这种种原因,又可以不必计较了。
读了你寄来的诗稿,没有一个字不佳,五言、七言古诗以及那些绝句,淳朴真挚,意境深远,气韵深厚雄健,称得上第一流好诗。五言律诗朴实无华列为第二,七言律诗列为第三。一般地说来,诗与其他事物一样,真就可贵,真就是我的面貌不同于你的面貌,更何况古人的面貌呢?唐代自有唐代的诗风,不必拘泥《文选》的体制和风格;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自己的诗风,也不必拘泥于初唐和盛唐诗的体制和风格。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钱起、刘长卿,下至元稹、白居易、卢仝、郑谷,各有自己的诗风,不必拘泥于李白、杜甫的诗风。到了宋代也是这样。陈师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诗中有一字是抄袭唐诗的吗?有一字是互相抄袭的吗?至于宋诗不同于唐诗,大概是气韵使它这样,就像唐诗不同于《文选》, “《文选》体”诗不同于汉魏诗歌一样。现今的文人学士,于是想让天下的诗歌都模仿唐诗,而且又因为不像唐诗而指责宋诗。既然因为不像唐诗而指责宋诗,为什么不因为不像《文选》而指责唐诗,不像汉、魏而指责“《文选》体”诗,不像《诗经》而指责汉诗,不像结绳记事、鸟迹篆书而指责《诗经》呢?果真那样,反而不如一张白纸,把写诗当作文字游戏的风气,就可以完全消除了。诗的气韵一代比一代减弱,因此古诗雄厚,今诗浅薄。诗的新奇、精妙、工整、题材广阔无所不写,一代盛过一代,因此古诗有抒不完的情,今诗没有不可写的景。既然如此,那么古诗为什么就一定高雅,今诗为什么就一定卑下呢?不理解这个道理的人,绝不能看你的诗,你也不须拿诗给他看。
弟一病几个月,上司已经允许我辞官还乡了。我希望路过团风镇时,有幸与你见面,我将事先派人通知你。我近来的作品很有些自觉得意之处,刻印成书之后一定呈送给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西吉南赣道副使方君墓志铭
(清)刘大櫆
方君讳浩,字孟亭,桐城人也。其尊府桦坡先生,家世行谊既有铭。君生而沉毅,不与童儿共嬉游。及长,读书为文章,骏发有气。中雍正八年进士。初知太原祁县,调阳曲,迁保德州,又知隰、平定二州,迁知蒲州府,移守潞安,擢江西广饶九南道按察副使,旋调吉南赣道。因公有诖① , 循例复职。方需次吏部,而以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疾卒京师邸舍,年五十有二。
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其在隰也,隰民以茹素为群,群数百,号为大乘教。君悉召至庭,而啖以酒肉,人莫知其原。其后速捕大乘党人连数郡,而隰民独免。金川用兵,平阳富民愿输饷,而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会天子巡狩中岳,取道泽、潞,而民田之近接道旁者,吏辄令薅去青苗以俟。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令耕如平时。民得以收获,而事亦办治。在广饶,兼摄九江府事,岁旱而米商未至,洪州乏食,大府檄属郡悉运仓粮往济。君以郡民咸待食,而移粟他往,恐生事,请独输九江仓,而属县停运。比违大府意。未几,安仁以阻运罹重罪,罪及守令。大府乃以此重君。旋有吉南赣之调。南赣自前世多不轨之民,依山泽为患害。而上犹奸民据险为乱,君闻即驰诣捕缉,比大府至而谋主已就擒,讯实,置之法。
尝推先君子之爱以事诸父、诸姑及从兄弟,又推太夫人之爱以事诸舅、从母及外兄弟。其族属、姻戚、故旧之贫不能娶,久丧不能葬,及羁穷以死而不能归者,君皆为之区画,必得当而后已。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旋调吉南赣道         旋:不久
B.而啖以酒肉           啖:给……吃
C.吏辄令薅去青苗以俟俟:等待
D.安仁以阻运罹重罪     罹:判处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古代“讳名不讳姓”,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摄:文中与“行”“假”“权”“署”一样,指临时代理某个官职。
C.外:指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威,古代称父亲的姊妹的儿子为外兄弟。
D.先:称呼死者的敬辞,文中“先君子”即是对作者亡父的尊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公有诖,循例复职。方需次吏部,而以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疾卒京师邸舍,年五十有二。
(2)金川用兵,平阳富民愿输饷,而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
8.根据文意概括方浩为学及为官的特点。
【答案】5.D6.D
7.(1)方浩曾因误事而被免职。后又依照旧例恢复了职务,正待起任吏部侍郎时,却在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因生病在京师馆舍中去世,终年52岁。
(2)金川发生战争时,平阳富户愿意供给军饷,其周边其他郡效仿的很多,唯独方浩以潞安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为由,不作回应。
8.为学,沉稳静处,思维敏捷;为官,严而不苛,以民为本。
【解析】
5.D项,罹:遭受。句意:安仁县因为发生了阻运事件受到重责。故选D。
6.D项,“对作者亡父的尊称”错误,“先君子”是对方浩亡父的尊称。故选D。
7.得分点:(1)循例,依照旧例;次,赴任。(2)输饷,供给军饷;伙,多;报,回复。
8.本题要求概括方浩为学及为官的特点。根据“君生而沉毅,不与童儿共嬉游。及长,读书为文章,骏发有气”概括出“为学”特点;根据“君之莅官临民,严而不苛,和而不可犯。既去,而民多思而不置”“旁郡效之者甚伙,君独以潞安地瘠民贫,不为报”“君独以銮舆未出,而废民耕作,非为上爱民之道,令耕如平时”概括出为官爱民如子、以民为本的特点。
【参考译文】
方先生名浩,字孟亭,是桐城县人。他的父亲是桦坡先生,其家族门第品行道义都已有了碑记铭。方浩从小就沉稳刚毅,不与童儿一起玩乐嬉戏。待到长大了,读书写文章,思维敏捷而且有气势,雍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任太原祁县知县,后改任阳曲知县,又调到保德州,还担任照州、平定州的知州,还调到蒲州任过知府,做过路安州太守,提拔为江西广饶九南道按察副使,不久调任吉南赣道。方浩曾因失误而被免职,后又依照旧例恢复了职务。正待赴任吏部侍郎时,却于乾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突然在京师馆舍中亡故、终年五十二岁。
方浩为官任职,对待百姓严肃而不过于严厉,平和而不可冒犯。离任以后,百姓大多对他恋恋不舍。他在照州时,照州百姓因都吃素而结为群体,有几百个这样的群体,号称大乘教。方浩把他们全召集到庭院中,拿酒肉给他们吃,大家都不知其中缘故。后来清政府逮捕大乘党人,牵连几个郡,唯独照州百姓得以幸免。金川用兵时,平阳富户愿意供给军饷,而其周边各郡效仿的很多,唯独方洁以潞安那土地瘠薄百姓贫困为由,不作回应。又连天子视察中岳,途径泽州、潞安州,当地官员要求土地靠近官道的百姓,将田中的青苗除去等待天子通过。只有方浩认为天子车驾未出而荒废了百姓的耕作,这不是统治者的爱民之道,下令还像平常那样耕耘。当地百姓得以有了收成,而事情也办得好。在广饶,方浩还兼代九江知府,当年闹早灾,而粮商未到,洪州缺粮了,督抚发文要求所属各州郡全部调运仓储粮食前往救助。方浩认为郡中百姓都在等吃的,把粮食调往他处,恐怕会出事,请求只运送九江的仓粮,而所属县停止运粮。方浩接连几次违背督抚的意旨。不久,安仁县因为发生了阻运事件受到重责,惩处牵连到郡守县令。督抚这才因此看重方浩。不久就有了调任吉南赣道的事。南赣地区从前代就有许多不守法度的百姓,仗着山峦水泽为害当地。而上犹县的奸民则占据险要之地作乱,方浩闻知后,立即飞速前往抓捕鲜拿,等上司到了主犯已被抓获,审讯得实,依法处置。
方浩曾把对亡父的爱扩大为对众伯叔、姑姑及堂兄弟的爱,把对母亲的爱扩大为对众舅父姨母及表兄弟的爱。他的同族亲属、姻亲及老友熟人,凡因贫穷要不起老婆、丧事久拖不能下葬、为穷所困死而不能归养故里的,方浩都为他们筹划,一定要办得妥妥当当方才作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大明故义官陶公墓志铭
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延德,系出晋渊明之后,历代以来,世多哲人。胜国时,厥祖讳谷真者,居湖广黄陂,罹季世兵燹,挈家徙蜀之合州南津家焉。迨入国朝,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谷真生子必通。必通生子以礼。以礼生子滨,妻孙氏。生子四:长永嵩,次永常,三即永恕,四永金。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幼读书通大义,稍长,善干蛊①克家,起为厢正,能不事脂韦②以媚上,耻立崖岸以绝人,雅有古君子风。居家庭未尝私好恶、为喜怒,一门之中,尊卑内外,雍雍穆穆,人无间言。处宗党恩礼周洽,未始以亲疏贵贱为趋舍。日督约家人力耕垦,谨懋迁③,致帑藏所积,陈陈相因。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粱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辟小斋教子琢,朝廷儒雅,日相往来,以资丽泽④,履恒满户外,尊酒笑谈,雅歌投壶以为乐。复约致仕乡耆秀士,效古洛社结文会,相宴乐,歌咏风雅,更相劝酬,共享太平。至是卒,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也。距生年春秋六十有一。始妻钟氏,有士行,蚤世,葬于东山之原。继妻朱氏,亦卒,别相地于厢之南埧,移钟氏柩与朱合葬焉。钟氏生子一,即琢。妾洪氏,生女一,在室。择旷氏女配琢,生子一,名禄寿;女二。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于先妣之茔,先期奉庠英李邦贤所为状来请铭。惟公资禀纯笃,存心忠厚,富而尚义,以荣其身。子琢又能克己振立,不坠世绪。则平生所存可知矣。宜有铭以传。
(有删改)
(注)①干蛊:指“干父之蛊”,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这里指主事,办事。②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③懋迁:贸易。④丽泽:指朋友间研习切磋。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  占籍: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B.人无间言   间:离间
C.复约致仕乡耆秀士    致仕:做官 D.朝延儒雅   延:请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公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他仁心忠厚,有君子之风。
B.陶公与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族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从不因别人地位的高低不同而有不同态度。
C.陶公爱好与人交往,常常与儒人雅士一起外出宴饮谈笑,并且和人相约举行文会,诗歌唱和。
D.陶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陶琢将他与之前已去世的母亲合葬,并且请庠士李邦贤为父亲写墓志铭。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
(2)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12.文中陶公的“乐善好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9.C10.D
11.(1)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2)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
12.周济穷人;无力还债的人就免掉他的债;修路;资助名山福地的兴造;大旱,拿钱买粮济民。
【解析】
9. C项解释错误,“复约致仕乡耆秀士”意思是:又约请退休还乡的官员和杰出的人士。致仕:辞官退休。故选C。
10. D项,“请庠士李邦贤为父亲写墓志铭”分析错误,原文“先期奉庠英李邦贤所为状来请铭”,是陶琢带着庠士李邦贤所写的状来请作者写墓志铭。故选D。
11.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乏:穷困;偿:偿还;还之:还给他们。(2)籴:买进粮食;奉例:按惯例。
12.解答此类试题要做好三点:一是要扣住题干“乐善好施”,二是要理解文意,概括时要用自己的语言;三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抓住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概括即可。如:“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即周济穷人。“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即为民修路。“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拿钱买粮,救济百姓。
【参考译文】
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在前朝时,他的祖先叫陶谷真,居住在湖广黄陂,遭遇末代战火,携带家眷迁徙到蜀地合州南津,在那里安家。到了本朝,上报户口,入籍定居,担任合州万安的厢长。谷真生了个儿子叫必通。必通生了个儿子叫以礼。以礼生了个儿子叫滨,(滨)娶妻孙氏,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永嵩,次子永常,三子就是永恕,四子永金。永恕生在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情仁厚,尽心孝顺父母忠于朋友。幼时读书精通要义,大一点的时候,干练有才能,能承担家事。担任厢正,能够不阿谀奉承去讨好上级,以孤高自负与人隔绝为耻,颇有古代君子的风范。在家中未尝表现自己的好恶和喜怒,一门之中,(无论)地位高低家人亲戚,和和睦睦,人们之间没有离间的言语。和宗族乡人相处都很有礼节,未尝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取舍。每日督促约束家人努力耕种,谨慎贸易,使家里积累的财产,逐年增加。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地面大多低洼潮湿,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这条路召集民工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修筑堤坝,将方石排列整齐进行修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赞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所兴造,就捐钱出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如这样。弘治戊申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他开辟小斋教育儿子陶琢,每天请一些儒雅之士,经常往来,用来和他们研习切磋,经常外出,饮酒谈笑,吟诗投壶为乐。又约请退休还乡的官员和杰出的人士,仿效古代的洛社结成文会,饮宴作乐,歌咏诗文,互相酬答,共享太平生活。他去世时,是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离他出生有六十一年。最初娶妻钟氏,她有士人的品行,早逝,葬在东山的原野。继妻朱氏,也去世了,另外在厢的南埧找了块地安葬,后来移钟氏的棺材与朱氏合葬。钟氏生了一个儿子,即陶琢。妾洪氏,生了一个女儿,还未婚配。选旷氏女儿许配给陶琢,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禄寿;另外,还生了两个女儿。陶琢在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把父亲合葬到已去世的母亲的坟墓里,在这之前拿着庠士李邦贤写的状来请我写墓志铭。陶公资质禀性纯良,仁心忠厚,富有而崇尚节义,使自身荣耀。他的儿子陶琢又能约束自己奋起自立,有一番功业。因而陶公一生留下的精神可以推知,应该有墓志铭来传扬他的事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福建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下一个『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