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限时练: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诗歌鉴赏+名句默写+附加题名著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0高考语文限时练: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诗歌鉴赏+名句默写+附加题名著阅读(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诗歌鉴赏+名句默写+附加题名著阅读【时间:30+10分钟总分:46+15分】一、语言表达(12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玩文学”,意味着无功利,只是喜欢,与以文学谋生是▲的;后者当然主流,但也更易受到资本或其他力量的掣肘。“玩文学”以高尚精神对抗物质主义,起着▲的作
试题预览
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诗歌鉴赏+名句默写+附加题名著阅读
【时间:30+10分钟总分:46+15分】
一、语言表达(12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玩文学”,意味着无功利,只是喜欢,与以文学谋生是     ▲    的;后者当然主流,但也更易受到资本或其他力量的掣肘。“玩文学”以高尚精神对抗物质主义,起着     ▲    的作用,就像一个骑士。从“玩文学”身上也更易     ▲    文学的本质。
A.并行不悖激浊扬清洞察 B.并行不悖革故鼎新瞥见
C.并驾齐驱革故鼎新洞察 D.并驾齐驱激浊扬清瞥见
【答案】A
【解析】
第一处,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语境侧重“喜欢”和“谋生”不矛盾,因此,用“并行不悖”。排除CD。第二处,激浊扬清:比喻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以高尚精神对抗物质主义”,说明是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应用“激浊扬清”。排除B。第三处,洞察: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瞥见:一眼看见。语境是“文学的本质”,应用“洞察”。故选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也是世界顶级天文台选址都在高海拔地区的原因。
①天文望远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②观测时必须空气稀薄、干燥、无任何污染
③人的眼睛就是一台光学仪器,能看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星云,却看不清其中的细节
④聚光能力取决于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越大越好;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观测环境
⑤因而,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并不取决于它能看到多远,而在于他看的有多么清楚
⑥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它的聚光能力和分辨率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④②⑤③① C.③①⑤⑥④② D.⑥④③⑤②①
【答案】C
【解析】
⑥阐述了影响因素,④解释了这两个影响因素,所以⑥④一起,排除 A,③阐述看不清细节的缺点,①阐述天文望远镜能弥补缺陷,所以③①一起,排除 D,②阐述观测时的严格条件,横线后为因为严格条件所以选址都在高海拔地区,所以②在最后。故选 C。
3.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3分)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答案】B
【解析】
本题“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明确儿子、女婿、侄子对死者称呼的不同,最后做出选择。本题中,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情怜犹子”中“犹”意为“好像”“犹如”,这说明不是亲生子女,应为侄子所赠;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春雨萱花”称母亲,人们常用“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康,因大椿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萱草”为忘忧之草,古人用以比喻母亲,可见这应是儿子所赠;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东床袒腹”“乘龙”都是说女婿,可见这应是女婿所赠。故选B项。
4.阅读右边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答案】D
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本题即通过围成圈的竹简和里面伸出的双手这一画面,其隐性信息即为束缚。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5-6题。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宋]吴潜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萧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5.分析上片“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的作用。(5分)
6.简要概括诗人借“乌衣事”寄托的情感。(6分)
【答案】
5.内容上,上阕写“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写出了清明时节,天气晴好,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但作者借着这美好景物不是写欢快的游春之乐,而是写客居江南的游子游园怀古引发的激愤(沉郁)感伤,世事变幻之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结构上,上阕以“江南客”收束,下阕以“乌衣巷”开始,过渡自然,遥相呼应。“江南客”在“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景色中来游“乌衣园”,以乐景来写哀情,表达游子的感伤之情。
6.两句以“乌衣”并提,一个“犹昔”,一个“难觅”,对比十分鲜明,给人以沉重的沧桑之感。(1)“乌衣事”是指王、谢当年的嘉言嘉行,它已成历史往事,今天不复存在,所以难觅。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于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2)同时,今天像“王谢”那样的社稷大臣难以找到了,甚至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也难遇到了,诗人用王谢当年的得志与自己仕途的不得志作对比,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诗歌的景象题,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分析写景的手法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注意要指出手法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上片“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上片主要描写了游乐盛况:连天公也显得特别高兴绽开笑脸。游女如云,笙歌满耳,一片欢乐。清明季节,柳带榆钱,细雨过后,天光明媚,满园清丽景色,花红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一派美好春光。但作者借着这美好景物不是写欢快的游春之乐,而是写客居江南的游子游园怀古引发的激愤(沉郁)感伤,世事变幻之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结构上,上片以“江南客”收束,而下阕以“乌衣巷”开始,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江南客”在“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景色中来游“乌衣园”,诗人以乐景来写哀情,表达游子的感伤之情。分析诗句的作用,要善于从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内容,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来理解,还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要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在体验情感时,特别要抓住“情语”“景语”来体验作者的感情。本题要求简要概括,诗人借“乌衣事”寄托的情感。首先要读懂下阕“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句诗的内涵。首先,我们可以联系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本词也用了这个典故。而两句以“乌衣”并提,“今犹昔”,意思是说乌衣巷和原来一样,但是王、谢当年的嘉言嘉行,它已成历史往事,今天不复存在,所以难觅。诗人由此生发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而诗人之所以要怎样写,其目的是抒发自己心中的块垒,那就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惆怅。分析情感,一定要弄明白句意,从字表意思,到深沉的内涵,尤其是要联系诗人自己的遭遇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2)彼于致福者,______。(庄子《逍遥游》)
(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
(4)直栏横槛,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檣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苗而不秀者有矣夫,_____。(《论语•子罕》)
(8)好学近乎知,______,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答案】自我徂尔未数数然也畏途巉岩不可攀多于九土之城郭商旅不行伤心秦汉经行处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力行近乎仁
【解析】
【详解】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徂、巉、郭”等字。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
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
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
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
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
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
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
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
送的次数多了,所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
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
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
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
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
(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
B.“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C.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的家乡送信,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D.文章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使者的一曲赞歌。
9.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0.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答案】
8.A
9.文章塑造了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他为人热心,乐于助人,县里邮局送信下乡,公路不通,村落不熟,他主动帮衬;他心怀家乡,关爱他人,为了让老家的人们能够收到家书,他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在家乡为人送信;他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始终坚守在邮递员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0.从情节上来看,前后呼应,并照应标题。文章开头写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引出下文,后文写每一辆汽车路过时都要停靠一会儿与上文形成呼应,同时又照应标题,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从形象上来看,所有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侧面衬托年轻人的形象。从主旨上来看,借助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间接表达了对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之情。
【解析】
8.A项,“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错误,其一,文章并没有说“我”是石砚湾人,只是说路过此处;其二,司机师傅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在缅怀年轻的邮递员。故选A项。
9.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要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中塑造的是一位邮递员形象,然后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情概括其特点,如“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主要从热心、关爱他人、尽职尽责等方面概括即可。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然后到文中圈出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内容,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如“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作者开头和后文写这些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前后内容之间形成呼应,同时与标题“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呼应,这是情节上的作用;从形象上来看,文中的主人公的年轻的邮递员,而班车停靠鸣笛体现了人们对邮递员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人物形象的侧面衬托。
附加题
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沙受阻,关羽前来支援。交战中,黄忠马失前跨而关羽让他换马再战,黄忠被关羽的义气所感动,与太守出城投降。
B.《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表明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暗示了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家》中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到她家,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
D.《哈姆雷特》的结尾处霍拉旭说:“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陷人自害的结局。”“反常悖理的行为”指哈姆雷特放弃杀死正在忏悔的叔叔。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生日那天,欧也妮对夏尔的到来很喜欢,她细心安排他的卧室,并拿出零花钱让拿侬去买白蜡烛和糖。
【答案】AD
【解析】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张飞在长沙受阻,关羽前来支援”错误,应该是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二是“与太守出城投降”错误,长沙太守韩玄当时已经被魏延杀掉。D项,“‘反常悖理的行为’指哈姆雷特放弃杀死正在忏悔的叔叔”错误,“反常悖理的行为”应该指乔特鲁特在先王死后两个月不到匆匆改嫁杀死丈夫的凶手。故选AD。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七十九回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的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哪个故事最能表现武圣兼义圣的关公形象?为什么?
【答案】(1)十岁被卖入贾府;因抄检大观园被逐出贾府;年纪轻轻被屈而亡。
(2)过五关斩六将,勇武过人,体现其武;拒绝曹操高官厚禄诱惑,千里寻兄(刘备),体现其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其中‘女儿命薄’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要分析“女儿”是谁,再回顾其“命薄”的表现。“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是《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中的句子,由此可知“女儿”是指晴雯,再回顾晴雯的“命薄”经历即可,晴雯在十岁被卖入贾府,后来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放出去),最后被屈而亡。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哪个故事最能表现‘武圣’兼‘义圣’的关公形象?为什么”,然后回顾题干中的四个事件,再看哪个最能表现“武”“义”的特点。“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温酒斩华雄”,十八路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为先锋。华雄凶悍,先后斩了几员诸侯的大将。眼看快杀至诸侯大营前,盟主袁绍问谁敢去迎敌,关羽主动请缨,当时他只是个马弓手,众人不屑,只有曹操看好关羽,端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没喝,提刀便出,不一会提着华雄人头回来,其酒尚温。“千里走单骑”,关羽虽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得知自己大哥刘备的消息后,就不辞而别,由于关羽的离开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曹操的部下们一路上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斩曹操六员大将,东岭关杀孔秀;洛阳城杀韩福;汜水关杀卞喜;过荥阳时杀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的古城外杀蔡阳,最终和刘备相会。“单刀赴会”,刘备占领四川之后,东吴要求刘备归还荆州,关羽没有答应。鲁肃决心乘关羽来赴会之时杀死他,关羽胆大心细,只身来赴宴会,宴会上,鲁肃见关羽威风凛凛,竟不敢加害于他,关羽假装醉了,拽着鲁肃送他到江边,鲁肃只好眼睁睁看着关羽离开。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再答题就容易多了。

作文审题素材大放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为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压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提供的属于叙事性材料,讲述的是关于梁实秋先生一则生活趣事,文中梁实秋先生能抵制住就在眼前的诱惑,最终就是为了吃到自己的最爱,富有生活趣味和人生哲理,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首先整体理解材料,材料的关键在于有糖尿病的梁先生为了吃后面的“八宝饭”,先后拒绝了“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什锦炒饭”,由此可知,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要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然后理解关键词句,材料的最后一节是梁先生的自我评说,有两层意思,其中有两个关键句:“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由前一句知,生活或学习中要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由后一句可知,要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最爱。最后还可以由果溯因来把握,通过探究梁实秋先生能获得“最爱”的原因,可以发现,要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
【参考立意】
(1)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2)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3)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4)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5)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6)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最爱,必须关注目标,心无旁骛。
【素材1】
乔布斯在经历了六个月的大学生涯后毅然选择了退学,放弃了大学的深造,理由是不想让家人承担高额的学费,但是这个看似极不明智的选择,却造就了一位大商人,发明家,为世界带来了又一次的科技革命,被誉为苹果教父,生前万人敬仰,死后万人哀悼。然而,如果当时他选择继续读完大学,或是依然在是否退学中摇摆不定呢?也许他会在微软,或是其他的什么软件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程序员或是设计员,想一个普通人一样走完平淡无奇的一生,而不是成为一个与比尔•盖茨齐名的富豪。曾经有记者问他放弃学业后悔吗?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明智的一次选择。
【素材2】
詹天佑,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当初詹天佑留学海外时因成绩优秀而被国外大公司承诺重金聘用,可以为他提供一切先进的技术条件。但詹天佑拒绝了,不是因为诱惑不够大,而是他心中装着祖国。虽然近代中国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毅然回国,担起了科学兴国的重任。他拒绝诱惑,虽然失去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赢得了祖国人民的赞誉。拒绝诱惑,让他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轨迹,有了更深的意义。
徐本禹,也是懂得拒绝诱惑之人。
考上研究生的他,本可以静心读书,两年后在城市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毅然背上背包,走进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一名志愿者——乡村支教老师。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拒绝了城市的诱惑,进出在一间简陋不堪的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批改作业,艰苦的的生活没有遏制住他前行的脚步。
他拒绝了诱惑,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国人的赞许,他,感动了中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0高考语文限时练: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默写、先秦散文』  下一个『2020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专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