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2模拟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2模拟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诗词鉴赏专题仿真模拟卷1(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卜算子慢柳 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19
试题预览
古诗词鉴赏专题
仿真模拟卷1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19.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起____________作用。(2分)
2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9.承上启下
20.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作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全词,找出能够体现词人感情的词语、句子,再据此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纵观全词,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上阕开头便写出“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又可见词人对远人的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则表达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答案: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仿真模拟卷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忆 秦 娥
刘辰翁
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发:白发。
19.“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20.“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9.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20.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作者、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仿真模拟卷3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江行无题
钱 珝
(一)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二)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19.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20.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6分)
答:                                    
                                      
19.战争(或:兵事) 厌战(或:反战,对战争否定批判)
20.①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间接抒情,第一首通过写自己静听江叟语之事来抒情,第二首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及对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③诗人用旁观者的姿态叙事观景,使情感表达更客观、真实,也更具感染力。
仿真模拟卷4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永 遇 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①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②夜景,为余浩叹。 
【注】 ①燕子楼:唐代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的小楼。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9.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2分) 
20.全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联系下阕简要赏析。(6分)
答:                                    
                                      
                                      
                                      
                                      
19.比喻 衬托(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0.①下阕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感情镣铐,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仿真模拟卷5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相 见 欢[注]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 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
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6分)
答:                                    
                                      
                                      
19.满腹忧愁和悲愤
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仿真模拟卷6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8分)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
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
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
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
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9.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0.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9.奠定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的
2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描写了无知的鸟儿不懂得“陵谷变”,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凄凉之景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尾联巧妙地运用典故,借“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是因为政治的腐败,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感慨之情。尾联写景时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以写景结束全诗,来表达自己的慨叹。
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地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县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寓诗人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诗人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寓历史深沉的慨叹。
仿真模拟卷7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9.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0.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19.倦 堕
20.解析:第一问是要求分析突出的艺术手法,而且艺术手法不止一种,“突出”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抓住人物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答案: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一种象征。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③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仿真模拟卷8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9.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____________的景色,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情感。(2分)
20.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                                    
                                      
19.明丽清新 热爱自然、热爱春天
20.解析:吴诗,写“梨花”“笙歌”“杨柳”“流莺”这些春天的典型意象,营造出春天优美怡人的景色,属于侧面描写;陈诗,“病夫危坐”与“市井声”的喧嚣的对比,使人倍添凄凉之感,后两句诗人又写了“杨柳”在春风中袅袅婷婷,让人倍觉优美怡人,从而起到对比反衬的效果。
答案:①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色清丽宜人。②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之情。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
仿真模拟卷9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题。(8分)
蜀 国 弦①
李 贺
枫香晚花静,锦水②南山影。
惊石坠猿③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④?不忍过瞿塘⑤。
【注】 ①蜀国弦:乐府古题。②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南。③坠猿:猿猴倒悬于树枝。④红泪客: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美人灵芸别父母,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玉唾壶承泪,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凝如血矣。” ⑤瞿塘:《水经》云:“白帝城西江有滟滪石,冬出二十余丈,夏即没。去郡二十里,有瞿塘湍。”古时是出蜀和入蜀的必经之地。
19.“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这两句诗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2分)
20.诗歌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9.用典 直抒胸臆
20.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从颔联看,“哀”“愁”两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且生动传神。可以结合语境从手法和表达效果角度鉴赏。
答案:“哀”和“愁”。“哀”字,准确地描绘出了猿声凄厉的特点,以动衬静,以猿的哀鸣衬托山林的寂静、阴森、空旷。“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愁”把行云人格化,白云行到半山岭就已经满是哀愁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蜀地之高之险。这两个字写出了蜀地的险峻难越,暗示了出蜀地的艰难。
仿真模拟卷10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孤 雁
崔 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进士。终生漂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②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9.“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一联________,烘托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表现了孤雁的________________。(2分)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9.虚实结合 孤独无依、凄凉寂寞
20.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写孤雁,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处境像孤雁一样凄凉无助。结合注释①和诗歌中诗人对孤雁的描写分析即可。
答案:诗人托物言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于世路险峻的忧虑(疑惧、担心)。首联上句用“几行”与下句中的“独”字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仿真模拟卷11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19~20题。(8分)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①。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 ①篆香:指盘香和缭绕的香烟。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北去途中题此词于雄州驿。
19.蒋词中“辘辘车声如水去”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20.简析两首词中“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愁绪。(6分)
答:                                    
                                      
19.比喻
20.解析:对诗歌意象的赏析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态度。在秦词中,“飞鸿”与思念紧密相关;在蒋词中,“飞鸿”与乡关、愁肠紧密相关。
答案:①秦词中“飞鸿”有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仰观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触目成愁,表达了思念之情。②蒋词中“飞鸿”指秋天结队由北而南的大雁,词人此刻身陷贼手,被迫北上,借助“飞鸿”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或:大雁是合群之鸟,词人此刻身陷贼手,远离家园,传递出孤单寂寞之感。)
仿真模拟卷1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登西楼忆行简[注]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蔟蔟,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
【注】 本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当时其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
19.颈联中,“三年”“万里”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表明兄弟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9.时间 空间 时间久 距离遥远
20.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首联先写登楼远望,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即感到世路漫长。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见,突出山水的重重阻隔。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离,思念情深。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弟弟早日平安归来相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浙江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下一个『厦门金鹰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线上学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PDF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