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嘉祥一中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第五单元测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基础巩固(每小题4分,共10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估(量)liàng诽(谤)àng(忌)恨jì(卓)有成效zhuóB.(诅)咒jǔ(悼)念dào(驱)逐qū(豁)然开朗huòC.(寻)常xún(给)予geǐ(勒)令lè繁(芜)
试题预览
嘉祥一中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
第五单元测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基础巩固(每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估(量) liàng    诽(谤) bàng     (忌)恨jì      (卓)有成效 zhuó
B.(诅)咒 jǔ      (悼)念 dào      (驱)逐qū      (豁)然开朗 huò
C.(寻)常 xún     (给)予 geǐ      (勒)令lè       繁(芜)丛杂wú
D.(肤)浅  fū       诬(蔑)miè      (要)素yào      得心(应)手yì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B.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C.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D.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国家的声讨和批评。
②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 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③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
④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秦火火”等因涉嫌利用网络制造传播谣言被依法刑事拘留。
⑤李白杜甫【缘悭一面】,天宝四年,李白在任城,杜甫来访,后二人同游任城,次年秋天又会于曲阜。
⑥考前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
B.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严肃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报道的过度追捧,对谣言谎言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C.教养是指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5.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中“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中“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把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比喻成“蛛丝”,以此表现敌人的无理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6.文中【 】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①⑤⑥②④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拔)三川之地 拔:攻取。         而陛下(说)之 说:提起,说到。
B.功(施)到今 施:延续。 至今(治)强 治:治理。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竟然。 吾(充)吾爱汝之心 充:扩充。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卒不忍独(善)其身 善:使……好。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归顺
B.强公室,(杜)私门             杜:堵塞,封闭
C.(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恰逢
D.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却:推辞,拒绝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汝(其)勿悲
B.(所)未尽者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C.窃(以)为过矣 皆(以)客之功
D.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
1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B.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15.对以下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6.下列对《谏逐客书》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17.下列对《谏逐客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18.根据情境填写课文句子,下列【 】中的句子填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B.《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C.作者李斯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D.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19.把下列各句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翻译】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
B.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翻译】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C.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
【翻译】于是驱散六国的人民,使他们到西面侍奉秦国,功劳延续到今天。
D.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翻译】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服归顺。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晤)/(悟)道 (眷)属/(誊)写  (称)心如意/(称)呼
B.(啼)泣/(缔)结  (婉)解/手(腕)  (蓦)然回首/(模)拟
C.(禁)受/(禁)锢  悲(恸)/(痛)心 妻离子(散)/(散)漫
D.(虐)待/戏(谑)  毋(宁)/(宁)静 不(肖)子孙/(肖)像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正,恰逢
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仅,但
C.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抑:难道
D.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作此(书)时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吾尝(语)曰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
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2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意洞(手)书       B.不可(数)计
C.(瓜)分之日可以死     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汝不必(以)无侣悲
B.(或)又是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且以汝(之)有身也
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2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充分体现了针对性、思想性、逻辑性、通俗性、情感真挚等演讲稿特点,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B.《与妻书》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来表达。说理时选择了严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C.《谏逐客书》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李斯站在秦国最高利益之上,从能否富国强民、统一天下的角度立论,充分剖析纳客利秦而逐客可能亡国的利与害。
D.《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先揭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藏的革命力量,再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最后作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
二《红林梦》整本书阅读(每小题4分,共20分 ) 
26.以下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分别预示了哪几位女子的命运(    )
①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A.贾探春   林黛玉   妙玉 
B.史湘云   妙玉     贾惜春 
C.贾探春   妙玉     贾惜春 
D.史湘云   林黛玉   妙玉 
27.“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志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以上是王善保家的在描述宝玉屋里哪个丫鬟(    )
A.袭人   B。晴雯  C. 秋纹  D. 麝月 
28.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晴雯撕扇    B.黛玉葬花    C.宝钗扑蝶    D.迎春远嫁 
2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 孙子是贾敬;贾珠是贾敬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荣国公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3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元春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为了不使偌大的园子寥落,便想让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搬进去居住。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怕其感到清冷,遂命他也随进去读书。分配的结果是:宝钗住蘅芜苑,黛玉住潇湘馆,探春住秋爽斋,宝玉住怡红院。 
B.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宝钗、探春分别叫蘅芜君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薛、林技高一筹。
C. 一日午后,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
D. 妙玉是栊翠庵里的道姑,自称槛外人。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出身仕宦人家,年小体弱,为了防病防灾入了空门。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1~35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①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②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注】①踬踣(zhì bó):遭受挫折。②杌陧(wùniè):(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并:一齐
B.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丐:索求
C.(视)清季有加          视:看
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勖:勉励
3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B.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C.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3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A.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B.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
34.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即辛亥年,属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
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
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只能写在文章的前面。
3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四.古代诗歌阅读(每题5分,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6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①
(唐)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②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①杜甫晚年辗转漂泊,生活困苦。路十九曹长常邀请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称尚书丞郎、郎中。
②剧:喜欢,高兴。
3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遣闷”点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戏呈” 则表明二人志趣相投、友谊深厚。 
B.首句中“喧”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C.颔联两句对比鲜明,黄鹂因雨后太湿发愁,而白鹭则为之欢欣群飞,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化。 
D.颈联上句表现诗人的自信,下句情感转折,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蕴含着心酸与自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7题。 
重 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重阳》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实写,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每小题4分,共100分)
1.D【A项,“估量(liàng)”应为“估量liáng”或“估量liɑng”。B项,“诅咒(jǔ)”应为“诅咒zǔ”。C项,“给予(geǐ)”应为“给予jǐ”】
2.D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与语境不合。】
3.B【②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使用正确。③振衰起弊:祛除弊端,使衰落的时局得以振兴。使用正确。⑥余勇可贾:比喻剩下的勇气和力量很足,还有勇气可以使出来。使用正确。①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含褒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④奉为圭臬:圭:意为土圭,测日影器;臬:意为水臬,古时测量水平的仪器;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⑤缘悭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缘,谓无缘相见。与语境不符。】
4.D【A.语义重复。“左右”和“大约”重复;B.不合逻辑。“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属于概念并列不当。C.无递进关系。“不仅”“而且”误用。】
5.B【B项,“该比喻”错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运用的不是比喻,而是类比。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比喻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6.C【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不合逻辑,最后两小句在内容上具有因果关系。】
7.B【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
8.C【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
9.C【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
10.D【A.说,同“悦”,喜悦;B.治,社会安定;C.竟,完成。】
11.A【A项,“来”的意思是“招致,招揽”。】
12.D 【D.介词,从。A.代词,他们;助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千万”;B.助词,与“尽”组成名词性短语;名词,处所,地方;C.动词,跟“为”连用,认为;依靠。】
13.D【D项,“所以”一词表原因,不表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9-2020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一(下)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