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2020届高三下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北京八中2020届高三下自主检测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八中高三语文学习质量自我检测(二) 2020.3.21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
试题预览
北京八中高三语文学习质量自我检测(二) 2020. 3.2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 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 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 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自“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 的政治主张;第 5、6 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 争的背景。第 38 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
日常生活的状态。第 61 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 9 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 12 窟东西壁 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字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 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 12 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 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 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 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 ① 、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 态的、无声的 DV。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 ② 、社会发展、 ③ 。云冈石窟是研 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


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的需要。 
B.帝王特征明显的大石佛反映出高僧昙曜“政教合一”的主张。 
C.“人”字型、“狮子”型斗拱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D.“音乐窟”里的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鲜卑族艺术文化。


2.根据材料一,请在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连贯完整。(3 分)
 

 
材料二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在北魏时期,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 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 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甲】 。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与此相适应,在艺术领 城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 的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 的形态出现了。 【乙】 。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他不复是超然自 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菩萨不 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 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这里比以前远为确
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 【丙】 。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 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威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 显映天真作为虔诚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 【丁】 。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
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 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
于渗入佛教。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
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它的整个艺术从属 和服务于这一点。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3. 下列词语的解释或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矜.持(jīn):庄重严肃 
B.攻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的缺点 
C.温柔敦.厚(dūn):待人温和,诚恳厚道
D.具体而微:形容具体但规模较小


4. 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2 分) A. 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
B. 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 C. 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 D. 与职责相适的神态


5. 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A.【甲】 B.【乙】 C.【丙】 D.【丁】
 

 
材料三
莫高窟、龙门石窟的营造与兴建,都与北魏王朝和云冈石窟有着不解之缘。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千米处的鸣沙山断崖上,又名“千佛洞”。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 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不同历史时期
的多种类型洞窟 735 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为 492 座。壁画面积约 45000 平方米,彩塑 2400 余身,唐宋
木构窟檐 5 座。1900 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 17 窟)内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 5 万 余件。
在莫高窟有壁画和彩塑的 492 座洞窟中,北魏窟占了 32 座。在这些洞窟中,无论造像题材的选择还是雕刻 绘画的表现方式,无论是造像组合还是佛龛布局均可找到云冈模式及北魏造像艺术的影子,特别是西魏洞窟中流 行的“秀骨清像”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塞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 12 千米处的伊河两岸。493 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 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在洛阳大量修建寺院、佛塔,并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 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创建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 400 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 30%,唐代占 60%,其他朝代仅占 10%左右。龙门石窟是历 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 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 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晚期人们崇尚俊秀,因面“秀骨清像”成为一时的艺术风格。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分裂的 35 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 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 比较著名的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 140 余方古代的药方而得名。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 千金要方》还要早。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
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后又一座由皇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寺,是云冈样式的继承与发展。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不.属.于.三大石窟“共同特征”的一项是(2 分) 
A.依山开凿
B.可窥见北魏的造像艺术 C.发现了珍贵的历史遗物 D.由皇家主持开凿


7. 某美术学院附中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游学活动。现在要制作宣传单。请依据三则材料, 为宣传单撰写一段文字,介绍北魏造像艺术的特征和影响。(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
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赏而不正,在乎 信耳而弃目;评而不均,由于贵古而贱今。古今虽殊,其迹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齐.。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 正;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平。平正俱翻,则情理并乱也。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而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 近遗扬子云之美。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然而 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
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弃法以度物情,信心而定是非也。
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是以圣人知是非难明,轻重难定,遂制为法则, 揆量物情。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罔.以方圆。故摹法以测物, 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秦客甘之以为鲤也,既觉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赵人有曲者,托以 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乃.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匣而藏之,后知是石, 因.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郢人为赋,托以屈子,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
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钟期不混其音;以燕石为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 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 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取材于北齐•刘昼《刘子》)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其识则齐. B. 不可罔.以方圆 落霞与孤鹜齐.飞 士也罔.极
C. 乃.束指而罢 D. 因.捧匣而弃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我欲因.之梦吴越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所以秤砣和秤杆确实挂在那里,就不能在重量上骗人了 B.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公理,那么是非的标准就难以明辨了 C.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人们把郢赋误当作词藻优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会丧失鉴赏准则 D.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君子智慧明达表现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价值,明辨是非表现在从外在表象能看出实质
 
1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了评赏对于辨明人情、匡正事理有重要意义。 
B.第二段指出,鲁哀公等三人在辨识人才方面,都存在贵古贱今的问题。 
C.第四段运用类比论证,意在批评世人盲目追随潮流的变化,喜新厌旧。 
D.作者认为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所以能赏文识人的知音千载难遇。
11.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
②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 
12.要避免鉴赏品评时失实、失真,应遵循哪两个原则?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6 分)
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5 分)
① 将下面《论语》中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这句话与本文结尾“不以名实眩惑”对“名”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6 题。(共 12 分)
 



即事【1】
 
文天祥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 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15. “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3 分) A.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D.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其二))
 

 
16. 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 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6 分)
宿江边阁【注】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1】年近花甲的杜甫在漂泊夔州时遭逢蜀中大乱,彻夜无眠,遂作此诗。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并不都是“ ① , ②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的晴天丽日、 风平浪静,有风有雨是常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但纵有“乱石穿空, ③  , ④ ”(《念奴 娇•赤壁怀古》)的惊险,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民“ ⑤  ,  ⑥ ”(《沁园春•长沙》)的决心。面对艰难险 阻,中国人民坚信“ ⑦ , 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勇 往直前的脚步。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共 17 分)
时 间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改变一切,证实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从 时间上发生作用。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对时间的敏感往往和自己的生命感受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又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约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 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 值可言。正仿佛不少人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是 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如果人的生命都只能浓缩成 “生、老、病、死”这四个字,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呢?因此一些聪明人同一些愚人,对生命的意 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他们虽都肯定了生活是由“吃,喝,睡觉,吵 架,恋爱……”所构成,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 要思考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 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 怀抱理想的人却成了愚蠢家伙。)
④这两种人虽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便 有时择业相同,他们的成就却不相同。就如同面对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子做出来的菜肴味道却会截然不同。同 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 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
 

 
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 了然了。起点不同,终点也就不同,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大约也就在这里,至于世人如何评说,自然又当别论。
⑤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义 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屈原、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 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多,可是每一 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 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由此来看,最初所谓的“聪明”或“愚蠢”的评价,便都有了不一 样的味道。而且,在人类的时间轴上,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⑥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 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中找证据。正因为 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当我们说及“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们所关注的 其实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生命的历程以及这历程中人们心中的所思所感。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 时,没有一个人能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 寂寞可知,所以他才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 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 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 胆敢对理想倾心。
⑧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 类向上向前而跳跃。时间对于他们而言,看似很短,短到令人叹惋,却又很长,长到万古流芳。
一九三五年十月
(取材于沈从文同名散文)
18.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以“时间”为题,文章由浅入深,由一般到典型,阐释时间对人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
价值,前后行文多有照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追求非凡的人生价值,就像活在人类记忆中几千年的释迦、孔子等人一样。文章的
主要表现对象及怀古的主题亦由此得到展现。 
C.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著名诗句,表现了怀抱理想者的伟大人格,
同时也流露出他们的孤独与悲壮,富于感染力。 
D.本文的语言较为朴素、清新,又不乏诗的味道,特别是多次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不仅论述透彻,而
且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感情。

19. 下列对文章第三、四段中“聪明人”与“愚蠢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考虑生命如何度过的问题。
B. 聪明人因不安现状、追求理想而被人嘲笑和非议。
C. 愚蠢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体现出一种惰性和奴性。 D.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才智不同,能力差距比较大。
20. 本文以“时间”为题,综观全文,在作者看来,“时间”对人类有哪些意义?请分条概括。(6 分)
 

 
21. 解释文章第七段中的划线句“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文内人物
除外)。(5 分)


(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 分) 
22.《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 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 对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 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3.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 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 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 的规整,①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②不绝如缕
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③一条清流从远 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不到江南很久了!忘不了啊,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 听“欸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我枕下飘向远方,载.去我的遐想和憧憬。于是绵长清丽的诗意就氤氲在清辉摇
曳的水面上。
(1) 文中划横线的①②③句衔接不当,下列调整语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 分)
A.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B. 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C. 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 
D.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


24.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 字左右。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 此节气相对应的景象。要求:具体形象、语言生动。
②周浩放弃北大选择某技师学院。他解释说:“当年选择志愿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意见。其实,我喜欢鼓捣东 西,和生命科学专业不来电。”
对此,某校辩论俱乐部围绕“周浩该不该放弃北大选择技校”开展辩论活动。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 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我国的古典诗歌作品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经过十几年含英咀华,你对古典诗词早已不再陌生。写一段话
(可以写诗歌),表达你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5.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800 字。
①不久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反映时代特征,一直是《咬文嚼字》评选年 度流行语的重要标准。“文明互鉴”作为极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热词之一,名列榜首。它向世界传达“文明因交流 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中国主张。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


②有人说:“不管走到哪里,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请以“还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情节设计巧妙。

北京八中高三语文学习质量自我检测(二)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
1.(2分)A
2.①雕塑(1分)   ②政治斗争(1分)   ③民俗风情(1分)
意思对即可。
3.(2分)D  
4.(2分)C  
5.(2分)B 
6.(2分)D
7.(5分)(1)特征:①北魏造像艺术主要体现在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②云冈石窟把北魏早期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譬如早期的帝佛合一,粗犷、威严、雄健。③龙门石窟体现北魏晚期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秀骨清相、婉雅俊逸;
(2)影响:①对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造像题材的选择产生影响。②对莫高窟产生影响,可以看到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
【评分参考】介绍特征,3分(一个特征,2分;两个特征以上,3分)。说出影响,2分(指出一个方面影响1分,两方面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C9.(3分)B10.(3分)C
11.(4分)参考答案:
①孔子的圣明,与稷、契相比不是不显耀
②现在(如果)凭主观断定微小的重量,就没有人能判断(准确的)重量
【评分参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参考答案:
①体察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客观标准。
②排除外在和主观因素的干扰,依据客观标准评价。
【评分参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徽省安庆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北京市朝阳区六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