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宣化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宣化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宣化第一中学2020高考押题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
试题预览
1
宣化第一中学 2020 高考押题卷(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之初,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济总量在全世界的
占比微不足道,落后的社会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民族复兴、
人民富裕的理想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面前,强烈的“危机感”很容易催生单纯追求 GDP 的
发展观念,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广泛共识,从而为经济建设树立明确清晰的奋斗目标,
凝聚力量,果敢行动。
 以“GDP 挂帅”为集中体现的发展观念,现在已经不能很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了。中
共十九大报告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来概括当前我们经历的历史性转
变,这里的“发展”的内涵已然发生了变化。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需要关注的
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还有环境保护、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等很多方面。“强”
是多维度的,需要综合考量,无法把多个维度的“强”通过“加总”成一个“数”,来理
解和测度整体的“强”。
 新发展观不再能“化简”“还原”成某个单一维度。在产业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维度
的观念在更深的层次上,有时表现在关于产业发展进程所谓“一般规律”的认知中。自蒸
汽机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从而开启了现代工业以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数次被称
作“产业革命”的生产大发展。每一次生产大发展都使社会生产达到了一个历史上无法企
及的新高度,并且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那些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叙事里,
这些显而易见的生产力成就被人们与“一般化”“普适化”的道路连接起来了。这条路上
有大的“驿站”,也有小的“台阶”,发达国家一路走来,后发国家的产业发展就是在这条
路上“拾级而上”。这种对产业发展“规律”的“专断论”认知的危险在于,它提供了一
把“尺子”,用来“客观”地评判产业体系和企业的“先进”或“落后”,从而给人为的调
整和干预提供“进步”的理由和依据。实际上,这些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西方发达
国家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后见之明”,忽略了不同国家禀赋的不同,忽略了不同国家产
业发展过程中内外历史条件的差异。
 我们认为新产业革命是指向未来的,它的路径未定,不同的经济体都要探索、寻找属
于自己的合适路径。不仅如此,新产业革命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特征也是开放的,充满意
想不到的可能。没有谁能够完全清晰地描绘未来的情景,又怎么能够笃定地认为未来企业
就是某个据说代表未来的“标杆”企业整齐划一的复制呢?
 (摘编自杨斌《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观》)
2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强烈的“危机感”容易催生单一维度的发展观念。
B.新发展观否定了产业发展领域中单一维度的观念,以及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规律。
C.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增长,也要关注环保、创新等。
D.新产业革命的终极形态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经济体新产业革命的路径也不尽相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以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单纯追求 GDP 具有时代必然性。
B.文章提出新发展观后,接着分析“一般规律”的来源,进而说明后者不具备普适性。
C.文章认为“强起来”无法仅用“数”来理解和测度,以此阐释了“发展”内涵改变的
原因。
D.文章论述新产业革命时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指出未来企业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将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道路视为各国必由之路,就容易在认知上导致“专断
论”。
B.蒸汽机的发明直接开启了现代工业,之后的数次产业革命都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人类
生活。
C.后发国家根据本国特点,依循历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规律发展产业,必然能够迎来新产
业革命。
D.评判产业体系实际上并不存在客观标准,不应当人为地调整和干预未来产业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
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
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
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
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
病毒、狂犬病毒、SARS 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
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
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可高达 40℃,使大部
3
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
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
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
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 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
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
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
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
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
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找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显得尤
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
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
新型冠状病毒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
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该病毒在中
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
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
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
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人体
内发生的故事。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
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材料三:
4
在上海,有 80 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
论是国庆、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试
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
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
行体育公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今天
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
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
队。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与此同
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
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
和荒野不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
人一起生活。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
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
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
果壳网 2020 年 2 月 9 日)
4、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
行自我复制,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B.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
毒、SARS 等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C.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
更强大密切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D.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为祖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
现基因重组或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与 SARS 病毒,都在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之列,它们
的致死率都高于新型冠状病毒,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警惕不能因此放松。
B.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
如马、猪,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5
C.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
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
机,来调查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6、2020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
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白鸦
邢庆杰
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
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
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再
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
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
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
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
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他就把留了多年
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拆到最里层时,竟
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
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
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
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
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
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
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6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
孩子不停地哭叫。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
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望着曾经的仇家,
朱老三竟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
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
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
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
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
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鸟窝的出口
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他对自己设计的鸟
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
水。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在来来回回
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
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
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 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
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
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D. 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
丰富,余味悠长。
8、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7
9、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况 钟,字 伯 律,靖 安 人。初 以 吏 事 尚 书 吕 震,奇 其 才,荐 授 仪 制 司 主 事。
迁郎 中。宣 德 五 年,帝 以 郡 守 多 不 称 职,会 苏 州 等 九 府 缺,皆 雄 剧 地,命 部、
院 臣 举 其 属 之 廉 能 者 补 之。钟 用 尚 书 蹇 义、胡 濙 等 荐,擢 知 苏 州,赐 敕 以 遣 之。
苏 州 赋 役 繁 重,豪 猾 舞 文 为 奸 利,最 号 难 治。钟 乘传至 府,初 视 事,群 吏
环 立 请 判 牒。钟 佯 不 省,左 右 顾 问,惟 吏 所 欲 行 止。吏 大 喜,谓 太 守 暗 易 欺。
越 三 日,召 诘 之 曰:“前 某 事 宜 行,若 止 我;某 事 宜 止,若 强 我 行;若 辈 舞 文
久,罪 当 死。”立 捶 杀 数 人,尽 斥 属 僚 之 贪 虐 庸 懦 者。一 府 大 震,皆 奉 法。钟
乃 蠲 烦 苛,立 条 教,事 不 便 民 者,立 上 书 言 之。
当 是 时,屡 诏 减 苏、松 重 赋。钟 与 巡 抚 周 忱 悉 心 计 画,奏 免 七 十 余 万 石。
凡 忱 所 行 善 政,钟 皆 协 办 成 之。所 积 济 农 仓 粟 岁 数 十 万 石,振 荒 之 外,以 代 民
间 杂 办 及 逋 租。
其 为 政,纤 悉 周 密。尝 置 二 簿 识 民 善 恶,以 行 劝 惩。又 置 通 关 勘 合 簿,防
出 纳 奸 伪。置 纲 运 簿,防 运 夫 侵 盗。置 馆 夫 簿,防 非 理 需 求。兴 利 除 害,不 遗
余 力。锄 豪 强,植 良 善,民 奉 之 若 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 上 官 及 他 省 吏 过
其 地 者,咸 心 惮 之。
钟 虽 起 刀 笔,然 重 学 校,礼 文 儒,单 门 寒 士 多 见 振 赡。有 邹 亮 者,献 诗 于
钟。钟 欲 荐 之,或 为 匿 名 书 毁 亮。钟 曰:“是 欲 我 速 成 亮 名 耳。”立 奏 之 朝,
召 授 吏、刑 二 部 司 务。
初,钟 为 吏 时,吴 江 平 思 忠 亦 以 吏起 家,为 吏 部 司 务,遇 钟 有 恩。至 是 钟
数 延 见,执 礼 甚 恭,且 令 二 子 给 侍,曰:“非 无 仆 隶,欲 籍 是 报 公 耳。”思 忠
家 素 贫,未 尝 缘 故 谊 有 所 干,人 两 贤 之。
钟 尝丁 母 忧,郡 民 诣 阙 乞 留。诏 起 复。正 统 六 年,秩 满(秩 满,官 吏 任 期
届 满)当 迁,部 民 二 万 余 人,走 诉 巡 按 御 史 张 文 昌,乞 再 任。诏 进 正 三 品 俸,
仍 视 府 事。明 年 十 二 月 卒 于 官。吏 民 聚 哭,为 立 祠。钟 刚 正 廉 洁,孜 孜 爱 民,
前 后 守 苏 者 莫 能 及。
10、下列对文中加蓝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
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8
B.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
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C.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
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D.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
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11、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
司诸曹司的长官。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
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
C.“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
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
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
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况钟不理会他人对邹亮的诋
毁,而上奏朝廷推荐任用邹亮。
D.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
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上况钟的。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1)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二)诗歌鉴赏
秋夜
[ 宋 ]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鉴赏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9
A、首句直奔诗题,点明“秋夜”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
B、第二句紧承“无眠”。空房寂寥,红烛高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
C、后两句运用了顶真句法,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造成了缠绵的情调。
D、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无一语抒情,而“情”字隐含其中,不仅有情,而且
情很浓重。
15、诗歌的最后一句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请赏析它的妙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三句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乐音暂时停顿,
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杜牧《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
灭亡呢?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收束了对赤壁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
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
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
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每出
现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
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
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
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很难找到“接班人”……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
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
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定能 ,携手向
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层见叠出 交相辉映 
10
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举不胜举 相映成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甚至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
B.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给某民俗专家发的邀请函正文,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
并作修改。(5 分)
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 18 日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您是民俗学方
面的大佬,在民俗文化方面有些见地。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
动的开展提供绵薄之力。届时希望您务必拨冗出席。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Copyleft 指著作权,意为著作权方允许二次创作者使用,传播,修改,但二次
创作出来的作品需要以相同方式回馈社会。通俗地讲,就是创造性抄袭。从综艺节
目、电影、电视剧、歌曲、网络小说等大众文化,到新闻稿件、绘画、学术论文等
专业领域,创造性抄袭几乎无处不在。
你对于“创造性抄袭”持什么观点?请扼要表达,并通过举例(或比喻、引用、
因果分析等)阐述理由。
所持观点:_____________(30 字以内)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50 字以内)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 年一月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奔赴武汉支援
武汉抗击疫情,并全得胜利。
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援鄂医疗队队员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0年4月广州、深圳学调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大联考2020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