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练之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练之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单文精练一 梓人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梓人传[唐]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
试题预览
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
单文精练一 梓人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④、里胥⑤;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⑦、版尹⑧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②居:积储。砻:磨光。斫:砍削。③宫:房屋。④乡师:古代的一乡之长。⑤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⑥连率:同“连帅”,古代十国诸侯之长。⑦啬夫:汉代小的乡置啬夫一职。⑧版尹:古代掌管户籍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阙:通“缺”,缺少
B.皆视其色,俟其言 色:脸色
C.画宫于堵 堵:墙壁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法:法则
答案 D
解析 法:榜样,效法学习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专其心智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以就役焉挟飞仙以遨游
答案 C
解析 C项代词,他的。A项句末语气词/疑问代词,为什么。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D项介词,用/连词,表修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一个关于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运众工”的故事。
B.本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事、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B
解析 “形成了对比关系”说法错误,文章前后没有对比关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答案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解析 可以根据名词“天子”“天下”“纲纪”“法制”“梓人”“规矩绳墨”和虚词“者”“而”“焉”“其”“之”“以”“也”断句。“举而加焉”和“指而使焉”结构相同,前后应断开;“条其纲纪而盈缩焉”和“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结构相同,前后应断开。再结合句子大概意思断句即可。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会聚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得分点:“委”“会”“或”)
(2)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得分点:“炫”“矜”“亲”“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        款:叩,敲
B.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俟:等待
C.外薄四海 薄:迫近
D.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伐:砍
答案 D
解析 伐: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而能知体要者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天下举首而望曰归而求救国之策
D.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D
解析 D项介词,同、与。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些。B项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的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答案 C
解析 A项是作者在不了解梓人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B项于文无据。D项“骇”字借作者的惊讶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
4.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添加标点符号。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答案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在墙上画了一幅房屋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一点出入误差的地方。(得分点:“堵”“制”“构”“进退”)
(2)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得分点:“由”“德”“休”“愠”)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离了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那里)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会聚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先前的木匠师傅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用斧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去砍;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用锯子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去锯。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作主张。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幅房屋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一点出入的地方。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底层劳动者做各种体力劳动,担任乡师里胥;其上的人担任下士;再其上的人担任中士、上士;再其上的人担任大夫、卿、公。粗分为六职,细分百役。朝廷之外迫近四海,有方伯(一方诸侯中的领袖)、连率(统辖十国的诸侯)。郡里有太守,县城有县令,郡县都有辅佐的副手官员;他们的下面有胥吏,再其下都有啬夫、版尹来役使,好像各种工作都各有执技之人来靠力气吃饭。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能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而不夸耀自己的手艺一样。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
做宰相的方法已经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功绩,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一样。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被称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杨,名潜。

单文精练二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  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矫强:勉强
B.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归附
C.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 奇节:奇特的节操
D.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 谪:指摘
答案 B
解析 归: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或权位渐以极醉则更相枕以卧
C.若人也,而今乃若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而奚俟乎余之言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竟然/连词,于是。D项助词,的/指示代词,这,这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对其选择为廉与不廉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今天立德树人,反腐倡廉,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今之廉者”前“有所慕”,后“有所惧”,故不得不矫强为廉,以清廉的面目示人;一旦极度尊荣或极度困顿,就不再惧罪也不再进取而敢于犯罪了。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D.本文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说理,既有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对比,也有古今廉者不同心态的对比。还用郭文麓妻子的简朴生活来衬托他的廉洁自律。
答案 C
解析 文中说“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意思是说,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的。不是说“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答案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译文:
(2)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译文:
答案 (1)至于仕途失意、没落(的人),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对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推辞。
(2)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全:保全
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
答案 D
解析 居:任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慕与惧相持于中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而其萌芽固已露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肉食则不喜位卑则足羞
D.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则难为俗人言也
答案 C
解析 C项连词,表并列。A项连词,和/介词,和。B项代词,他的/代词,他。D项介词,替、给/介词,对、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强廉洁。
B.作者认为,世人称赞“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因为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正心机。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
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答案 D
解析 “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这一表述文中并未述及,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译文:
(2)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译文:
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5.用“/”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已而”前要断开;名词“秦汉”“旧作”作宾语,后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并跟从他学习。
 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思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思,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做到廉洁。(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人就因为他保全大节而称许他。有的人权力、地位逐渐达到顶峰,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就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理。至于仕途失意、没落(的人),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对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缩着肚子(忍受饥饿),刻骨铭心地自甘贫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贪婪残暴之徒都不做的事并且远远超过他们。世人见到他们那样,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舍弃了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千金之类的利益也必定有所割舍;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舍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刀尖大的微利,才是他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唉!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说的廉洁的官吏呢?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的。不见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虽然他没有羡慕和忧惧的东西,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他)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吧。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他的言论,考察他志向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泊,厌憎繁华,(他)曾经说:“我就喜欢吃蔬菜,而不喜欢吃肉;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供养于自身大抵如此。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旧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古代廉洁的官吏,尚且或许难免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很难做到啊。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有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练之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  下一个『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练之文言文阅读群文精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