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达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在经济领域产
试题预览
河北省遵化市2018-2019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达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手段。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但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促进治理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仍需要深入探究。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枝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人性化城市。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实践证明,智慧城市不仅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在人、物理空间、人工智能方面发辉组合效应,带动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为此,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智慧城市建设绝不仅仅是购置一些冷冰冰的技术设备,更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的组成部分,因存在诸多需深入探究的问题而成为时代热点。
B. 智慧城市万物互联、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能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升级。
C. 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有智无慧”的问题与城市智能管控领域存在的局限性有关。
D.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是针对“有产无智”问题提出的发展新理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A. 文章以大量篇幅分析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问题,彰显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B. 文章以一些城市的错误做法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智慧城市建没存在风险的观点。
C. 文章指出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并没有去分析二者关系。
D. 文章围绕智慧城市,明特点,谈作用,摆问题,讲办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一定不会有智慧城市乃至数字中国的建设。
B. 即使我们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三大问题,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其理想预期。
C. 城市居民只有运用人工智能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才能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
D. 智慧城市建设要避免负面效应,就应该了解城市的真正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 强加因果,“因存在诸多需深入探究的问题而成为时代热点。”错误,原文“但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促进治理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探究。”只是客观叙述,没有因果关系。C选项曲解文意,“城市智能管控领域存在的局限性”错,由原文“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 ‘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可知是“局限在城市智能管控领域”而不是“存在局限性”。选项D“针对‘有产无智’问题提出的发展新理念”错,根据文章可知是针对“有慧无惠”提出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风险的观点”错误,是论证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选项“只有运用人工智能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才能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错,由“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可知“全面革新城市发展要素”和“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惠”没有条件关系。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从家乡到故乡
刘亮程
作家写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家乡的。
你出生时,有一个地方用她的阳光、空气、水、人声、风声、鸟语以及鸡鸣狗吠迎接了你,这就是你进入世界的第一站——家乡,你最初认识的世界是家乡的样子。家乡用她的气息造就了你,使你以后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家乡给了你一些难以改变的东西:长相、口音、口味,看人看事物的眼神、走路架势、笑和哭的表情等等。家乡用她给你的这些使你区别于别处的人。
家乡住着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住着和我们一起长大留有共同记忆的一代,住着那些看着你长大你看着他们变老直到死去的一两代人,还有你从未谋面、只是在家谱和祖坟的基碑上留下名字的先人们。家乡是那个完整保留你祖先记忆,和你人生初年记忆的地方,是祖先的基地和你的出生地。在你之前,无数的先人死在家乡,安睡在家乡,您在厚厚的尘土里醒来,在代复一代的时空交替中,你的时间到来了。家乡把祖先享用过的阳光雨露、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交给您,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丰收与亏欠交给你,把爱欲生养交给你,把她能给予的幸福和安宁交給你,也把所有的苦难和背痛交給您。
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
我们都有一个大地上的家乡和身体心灵里的故乡,优秀的文学具有故乡意义。家乡是地理和文化的,故乡是心灵和精神的。家乡存在于土地,故乡隐藏在心灵。
家乡是一个地址,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地方。故乡在身体里,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我可以离开家乡,但故乡从未离开过我。故乡在心灵里,也就是说,当我离开家乡,我的身体就是我全部的故乡。
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从家乡出发,最终抵达故乡的漫长旅程。
有的作家一生在写自己的家乡,他的家乡最终没有上升为故乡。优秀的文学都具有故乡意义,那些我们阅读过、影响过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文学作品,都是把一个文字中的故乡留在我们心中。
比如,“锄禾日当午”这一句诗中包含了几千年来农耕社会的所有信息。我们依旧扛着千年前的锄头,禾苗是千年前的品种,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我们喝的水、吃的五谷、呼吸的空气、脚跺的土地、头顶的天空,都是千万年不变的。文学,就是在建立和感知这样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在这里,我们有父母兄弟姐妹,有爱情亲情,有仇很怨恨,有梦幻和幻灭,有生老病死但生生不息,这就是文学中的人间。
这样一个千年不变的人心才是人世间最可靠的故乡。过去数千年,生活的场景变了,居住和生活环境完全不同,衣着和语言完全不同,但人们依旧像在千年前那样在爱,在恨、在生儿育女、在歌唱、在哭注、在快乐在忧伤、在生老病死、在做梦、在幻想。人们外在的一切似乎都变了,但内在的心灵没有变,人还是人,男人、女人、孩子、老人,而构成这一切不变的就是我所说的故乡。
我们心灵中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她未曾改变。
(此文为2017年7月18日“书香木垒”西部作家班讲稿,有制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作家写作,和平常人生活一样,是需要有一个家乡的”,运用类比,点明家乡对作家写作的重要性。
B. 作者刘亮程在文中举了自己写作《一个人的村庄》及《在新疆》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如何从家乡到故乡。
C. 在作者看来“锄禾日当午”是完成了从家乡到故乡的转变,它包含着千万年不变的农耕社会的所有信息。
D. 本文的语言索素淡、明澈,多用短句,使用朴素的语言把来自家乡的生命体验写得内涵丰饶,韵味独特。
5.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文章题目“文学一从家乡到故乡”意蕴丰富,综观全文,分析“文学”怎样才能“从家乡到故乡”?
【答案】4. B    5. ①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形象地解说了家乡对于每个人的具体意义;②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和“你”对话,写出了每一个人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并传承了家乡的一切,延展范围,增加亲切感。    
6. ①作家 文学创作需要一个家乡,要以家乡为出发点;②要写出家乡地理或文化的特点;③要把家乡写成文学中的人间,建立和感知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选项“意在说明文学如何从家乡到故乡。”错误,由原文“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可知,举例子是为了说明“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理解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由“家乡用她的气息造就了你”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个“你”连用,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解说了家乡对于每个人的具体意义。第二人称的运用,写出了“家乡”给了你“一些难以改变的东西”,让你“无法再成为别的地方的人”,使你“区别于别处的人”。说明在家乡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并传承了家乡的一切。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许多作家在写自己的家乡,或从家乡启程开始文学写作,我也一样,从最早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那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到《在新疆》中的新疆都是我的家乡。”可知作家的文学创作需要一个家乡,要以家乡为出发点;由原文“家乡是一个地址,一个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地方。”可知要写出家乡地理或文化的特点;由原文“故乡在身体里。一个远走他乡的人,身体里装满了故乡。我可以离开家乡,但故乡从未离开过我。故乡在心灵里。也就是说,当我离开家乡,我的身体就是我全部的故乡。”可知要把家乡写成文学中的人间,建立和感知一个不会变化的心灵故乡。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它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被软着陆,首次月倍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4台有效载荷和1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并将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方面。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桥”中继卫星承担,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襄备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即加电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3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下传照片170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年1月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一”。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1月31日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机构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摘编自《2019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任务环球网》,2019年1月2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4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他通过逐鹿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 嫦娥4号生物科普实验在河内搭载的6种生物,截止实验结束时,锄棉花成功发芽,为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 《福布斯》网站称2019年1月,人类将开创探岳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1次着陆月球背面,第1次造访月球南极。
D. 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4号探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被着陆和雨乐贝的中继通信。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携带8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 通过地月L2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实验指令,6种生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 以政治为目的的第1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 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9. 嫦娥4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B    8. C    
9. ①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②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③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选项曲解文意,“截止实验结束时”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说“截至实验结束前”,可见实验还未结束, 该项表述曲解文意。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以偏概全, “以科研为目的”不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可知,是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根据原文“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可知,我们可以获得月背地形、土壤的一手数据;有材料二“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可知,我国开启了中国生物科普试验新项目;由材料三“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可知凸显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0.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生生所资      维持
B. 求之靡途      没有
C. 彭泽去家百里  距离
D. 因事顺心      顺遂心愿
11. 判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1)耕植不足以自给  (2)诸侯以惠爱为德  (3)家叔以余贫苦  (4)足以为酒。
A. (1)(3)相同(2)(4)不同
B. (1)(4)相同(2)(3)不同
C. (1)(2)相同(3)(4)相同
D. (1)(2)不同(3)(4)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C.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D.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13. 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 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文: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出去做官。
B.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译文: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C.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译文: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译文: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了。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A    14. D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生生”结合语境是指“维持生计”的意思。前一个“生”是动词“维持”,后一个“生”是名词“生计”。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如本题考查的是“以”的用法。
(1)句中“以”是介词“用来”,句子意思是,耕田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衔接班)(逐题解析)』  下一个『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