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mó)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B.红尘太多美丽的初见,宛若人间四月天,它不仅有花开的嫣(yān)然,也
试题预览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mó)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B.红尘太多美丽的初见,宛若人间四月天,它不仅有花开的嫣(yān)然,也有花香的萦绕;它不仅有诗情的浮动,也有诗意的摇曳(yì),它能带给人无限绕指揉肠的情愫。
C.看似平常的云淡风清,恰是时光沉淀了的厚重,漫漫时空里的书信往来默契(qì)成了一世的情长,不掺杂任何欲望的脉脉温情倏(sū)然渗透到我所有的血脉之中。
D.凤凰台实行主持人中心制,几乎每位名嘴都有一档(dàng)属于自己的节目。从节目的策划、设计到采编、制作和播出,一条龙作业,主持人都要亲自参与(yù),把握节目的节奏与进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前路茫茫,唯有保持定力,我们才能跬步千里。让我们看清大势,分清主流,拾级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勇攀高峰!
B.以大历史视之,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70华诞的社会主义中国恰是风华正茂。
C.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而传唱到了国外。
D.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取材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的动人故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B.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资源节约使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C.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7亿户,移动支付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
D.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
雪夜
吴秋山

孤馆的灯是青的,
窗外,垂下雪的珠帘。

炉火伸出了蛇舌,
舐着室中的冷味。

又是残夜梦回,
枕畔的书瘦损了。

远处掷来一片狗吠,
击破沉寂的夜网。
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写旅人投宿的诗,诗人借助青灯、雪、炉火、狗吠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寒意逼人。
B.第一小节,泛着青光的灯、纷扬的雪花和串缀的珠帘,共同构成了一幅冬夜降雪图,饱含着诗人的惆怅。
C.第二小节,诗人用“蛇舌”比喻火焰,描写炉火在雪夜中跳跃的摇曳之态,形象地衬托出“室中的冷味”。
D. 诗歌整体短小凝练,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夜晚,诗中有画,富有立体感。
5.诗句中的“瘦损”一词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一)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  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请选出最适合填入文段(一)第三节空格处的一项。(  ▲  )(3分)
①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 ② ③ ④       B.③ ② ① ④                      
    C.① ④ ③ ②       D.③ ④ ① ②
7.试结合文段(一)第一节,谈谈作者如何于“冬景”中写出“温暖”的诗意。(3分)
答:                                                                               
8.请从文段(一)中摘取一个关键词,概括文段(一)(二)作者心境的共通之处;然后从文段(二)中找出最能表现这种心境的一个句子(只摘头尾,中间用省略号),并加以赏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9.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4分)
答:                                                                        
10.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虚:凭空,凌空                
B.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空旷澄澈
C.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D.挟飞仙以遨游                挟:持,带,意为偕同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不拘于时,学于余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游于是乎始
D.倚歌而和之                  抱明月而长终
1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B.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C.客通过古与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个体渺小、梦难成真的悲哀之情。
  D.主客对答是赋体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本赋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1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3分)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3分)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治:治理,管理
B.州人善侯无穷也            善:感激
C.而使其自劝以成之          劝:勉励
D.将以一天下之学者          一:使……一致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而使其自劝以成之          其皆出于此乎            
C.而李侯知以为先            故为之文以志            
D.而余说之不知              惑之不解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侯治理太平州卓有成效,为了满足李侯的心愿,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
B.作者认为李侯比当世很多官吏要贤明,他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并且在不费民财的情况下,让州学得以兴建。
C.作者认为学者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是一切听从上面的旨意,而应是积累善行,推行仁义,并最终及于天下社稷。
D.本文在评价李侯的功绩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所以学”时,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推进。
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译文: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2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孔子曰:“三人行,             。”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
(5)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四、作文(3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误会”久存于心,无法释怀,一旦达成理解,方觉“原来如此”;“现象”熟视无睹,探究之后,识得真面目,方觉“原来如此”。生活中有很多“原来如此”的故事、景致、风物、人情,结合你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以“原来如此”为题的记叙类文章,不少于800字。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D 【A“模样”中的“模”,应该读作“mú”。B“摇曳”中的“曳”,应该读作“yè”,“绕指揉肠”中的“揉”,应改为“柔”。C“云淡风清”中的“清”,应改为“轻”;“倏然”中的“倏”,应该读作“shū”。 】
2.C 【A项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B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C项“从而”改“而且”,前后为递进关系,并无因果关系;D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3.B 【 A成分残缺,句末加“制度”;C项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显示”,可去掉“根据”或“显示”;D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4.B 【“串缀的珠帘”说话有误,原诗中“垂下雪的珠帘”是指雪像珠帘一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非实写珠帘。】
5.“瘦损”有“消瘦”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枕畔的书以人的形象。(1分)残夜梦回,书页犹如人一般变得消瘦,暗写孤馆中旅人的憔悴与孤寂,诗人的惆怅、自怜之情溢于言表。(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6.B
7.通过芦花不败,红叶长存,桕子着枝、草根绿意等典型意象(细节),表现江南冬日温度之暖(意象准确2分,分析1分)
8.答案:悠闲。(1分)
示例(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1分)作者不忧“租人破屋”的处境(1分),醉心于“碧天”“鸽声”这北平标志性的秋景(或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北平秋景),足见其悠闲心境(1分)。
示例(2)“从槐树叶底,……或在破壁腰中,……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1分)作者不忧“破壁”居住的处境(1分),“细数日光,静对蓝朵”,足见其悠闲心境(1分)。
9.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炒米的用途。(每点1分,答对4点给4分)
10.①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②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④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11.①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②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每点1分)
12.B  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
三、文言文阅读(共35分)
13.D  【修饰关系。A代词,地方/代词,放在主语后面表判断   B介词,从/介词,向   C形容词词尾/助词,无义】
14.A  【此时的乐并不是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15.面对长江,横握长矛吟诗 ,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
16.A  【治:安宁,安定】
17.D  【A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句中停顿词),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句末语气词); 
       B而使其自劝以成之(代词,他们),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C 而李侯知以为先(介词,把),故为之文以志(连词,表目的);D 宾语前置的标志】
18.A  【“建造了官府”错】
19.李侯为此选择(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房屋若干间,建造堤防环绕学校,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4分)
得分点:侯为相地迁之    为防环之   以待水患
20. (1)鱼翔浅底     怅寥廓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3)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
(5)取之无禁,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太平州新学记》译文:
太平州新建的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由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侯仲卿主持修建。李侯担任知州,政令宽简却很有章法,安静不扰却心有安排,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原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为此亲自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间,其形制如同一个圆环,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又划出田地二十顷,以满足求学者的口粮之需。从大门直到正堂,雄丽壮观而又紧凑,用来祭祀先圣和养育弟子的一应设施都已具备。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知道这项工程何时开始,而只见到它的落成。学校刚刚建成,李侯就任满离开了,全州百姓都对李侯的善举有着不尽的怀念,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所付出的功劳。
  啊,学校不能让它停止的这种认识由来已久了。世上那些当官的人有的还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而李侯却深知学校教育为先,又能做到不费民财不伤害百姓,而是使他们自己劝勉自觉出力来建成此学,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然而当今世上的士子虽然都明白应该学习,但有人还不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所以我想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
  继承圣道没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仁义所施要从父慈子孝的伦理开始。积蓄善心并不断地丰富它,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称之为神了。推行仁义并使之及于天下社稷,从而达到圣人对天道的理解高度,这才是学者应该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早在圣贤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们这些道理。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这是圣人之道发生歧义、百家之说能够盛行、学者之间有所争论的原因。学校所以称为学校,最终是要使天下的学者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才停止。游学在这里,饮食在这里,而却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那还仅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而已。李侯之所以这样,难道仅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达到目的了吗?
四、作文(30分)
评分参照学考评分标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三)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