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
(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读导航走近作者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阅读指导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
试题预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阅读指导
长江全长6 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大冰峰。藏语里“各拉丹冬”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它像一座父亲山,而它的儿女,就是它身下的七十几条现代冰川:冈加曲巴冰川。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选自《藏北游历》第七章。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让读者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感受到了高原的威力,表现出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把握课文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字词积累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
棱角(léng) 风云变huàn(幻) 骤然(zhòu) 接zhǒng(踵)而至
虔诚(qián) lì lì(历历)在目 蠕动(rú) chuān(川)流不息
懈怠(xiè) màn(漫)不经心 腈纶(jīng) 大shā(煞)风景
蜿蜒(wān) 演yì(绎)
课前预习
1.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两天的行踪为线索行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
【答案】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第二部分(3—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第三部分(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塔林的经过。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东的景色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答案】 首先,写“我们”来到各拉丹冬,欣赏到了各拉丹冬壮美的外观景色,然后写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四周观看,欣赏到了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接着来到冰塔林,描写了冰山及冰塔林的整体结构,最后细致描写了冰窟的奇美景象,抒发了对各拉丹冬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棱角(jiǎo) 懈怠(dài) 消长 安营扎赛
B.敦实(dūn) 蜿蜒(wān) 凄凉 风云变换
C.衰竭(jié) 漫溢(yì) 恭顺 漫不经心
D.骤然(zòu) 演绎(yì) 虔诚 纷纷扬扬
【解析】A项,安营扎寨;B项,风云变幻;D项,骤然(zhòu)。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______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______,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______。
A.居然 咆哮 横冲直撞
B.竟然 呼啸 横冲直撞
C.竟然 咆哮 川流不息
D.居然 呼啸 川流不息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游园联欢会正开得热烈,忽然来了一场暴风雨,真是大煞风景。
B.黄河以北地区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南方地区也步入秋凉时节,冷空气往往接踵而至,气温骤降。
C.正月十五,繁华的街道张灯结彩,人头攒动,车辆川流不息,人民欣赏着各式各样的灯笼。
D.母亲的宽容和教诲我直到今天都历历在目。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诚实”。
【解析】D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解析】在判断时,我们主要要注意抓住句子的主干成分。A项,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搭配不当,不能够创造进程,应该将“创造”改为“加快”。B项,缺少主语,“导致”和“受”同时出现,让句子没有主语了,删掉一个就可以。D项,第一个分句属于句式杂糅,《报告》既做发布的宾语又做显示的主语,要在“发布”后面加“的”使句子结构完整。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6.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请自选一处场景,模仿下面的语段,写一个游记片段。
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再往下有翠屏轩。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错,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答案】__示例略,能体现移步换景的写法特点即可。
二、课内语段精读
①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②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③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
④“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⑤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
⑥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⑦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1.选段中多次写“我”在各拉丹东的身体情况和其他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__文中多次写到“我”到达各拉丹冬时出现的身体异常状况,是为了突出各拉丹冬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特点,同时侧面表现了探险队员坚强不屈、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队友对“我”身体状况的关心,也体现了探险队员互相团结、协力拼搏的精神品质。
2.选文第①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冰塔林的?
【答案】__这一段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冰塔林的,首先交代作者接近冰山,描写冰山山壁上的图案,然后描写冰洞内部的景色。
3.选文第②段开头为什么说“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
【答案】__因为这个地方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我”感到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并且因为伤痛无法前行,心中感到孤独和悲哀。
4.选文第⑤⑥段都是对冰窟的描写,这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__第⑤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这里的气候变幻莫测,突出了探险队员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第⑥段运用拟人等多种手法写出了冰窟内奇美的景色是大自然千百年来塑造的艺术品,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直击中考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③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④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⑤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⑥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⑦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⑧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⑨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⑩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注释】①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pián)手胝(zhī)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根据2017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改编)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1)__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__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__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__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__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__
2.简要分析第⑤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__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答案】__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和兴奋。
4.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
【答案】__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⑦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③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时练习
』  下一个『
《登勃朗峰》同步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