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试题预览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中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看法也一致。
B. 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 的密切性、复杂性。
C. 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
D. 费氏“同心圆波纹” 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是为了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
B. 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 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
D. 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的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 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
C. “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 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错误,原文“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B项,“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错误,为了说明“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C项,“提出‘差序格局’概念”错误,原文“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错误,应是为了说明“‘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影响较为显著”。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文中无据,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第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中心城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出
行比例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私家车
出行比例 上下班高峰
期交通状况
北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拥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如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 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材料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人口资源聚集,带来宜居度和各种边际效用下降,问题由此而生。
21世纪的北京,繁华前所未有,却受到“大城市病”的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望闻问切、全面谋划,推动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摘编自《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新华网2017年9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北京、上海相比,首尔、东京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偏低,而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较高,这可能是其交通拥堵程度相对较低的原因。
B. 首尔、东京中心城区面积与北京、上海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优势明显,较强的公共交通运力使得几乎没有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和孟买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和孟买,就能证明这一点。
D. 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低。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小城镇。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虽然没有损害城市的独特性,但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
D. 只要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不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就能根治“城市病”,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
6. 面对“大城市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
(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
(5)调整转移城市功能,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B选项,无中生有,由材料二图表可知私家车出行比例东京最低为“百分之14.7”,并不是“几乎没有人选择私家车出行”误。故本题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无中生有,“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故B项错误;
C项,由材料三“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可知,“虽然没有损害城市的独特性”错误;
D项,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A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首先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按照材料二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等等。然后针对四则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源于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2)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同时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减少拥堵(源于材料二);(3)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让城市家园化而非楼宇化、产业化,让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源于材料三);(4)制定城市相关发展规划、实施相应举措,将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迁往郊区,而聚集更多现代城市型工业,还可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重视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源于材料四)。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镜中人
杨绛
①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实。我对奉承的镜子说:“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灯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显得那么难看,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最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中人。其实,我哪就是呢!
②我曾用过一个最丑的老妈,姓郭。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眼睛。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狭,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眼泡;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的。
③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如果这家子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月两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止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子。
④她审美观念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
⑤我们家住郊外,没有干净的理发店。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我忽然发现她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这使我很惊奇。一次我宴会遇见白杨。她和我见面不多,却是很相投的。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笑说:“我正要问你呢,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们讲了怎么卷:原来同样方法,不过她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了。她没有电烫,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呢?
⑥她来我家不久,钟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女儿在城里上学、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妈从不问一声病,从不来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粥汤端到她床前。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心上事都和我讲了。
⑦她掏出贴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烂的信给我看,原来是她丈夫给她的休书。她丈夫是军官学校毕业的,她有个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到过我家几次,相貌不错。她丈夫上军官学校的学费,是郭妈娘家给出的。郭妈捎了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到丈夫的休书。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妈丑得可怕,吃惊不小,结婚后一两个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儿子。郭妈的儿子和父亲有来往,也和这个小他一二个月的弟弟来往。郭妈每月给儿子寄钱。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着鸡皮疙瘩为郭妈读信并回信。她感谢我给她喝粥汤,我怜她丑得吓走了丈夫,我们中间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⑧奇怪的是,我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她身材不错,虽然小脚,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说袅娜风流。肿眼泡也不觉肿了,脸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脸也平正了。
⑨她每次给我做了衣服,我总额外给她报酬。我不穿的衣服大衣等,还很新,我都给了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绸里绸面,大衣也称身。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楼里,有个有名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她,老抬头凝望着我住的三楼。他对我说:“你家的保姆呀,很讲究呀!”幸亏郭妈只帮我搬家,我已辞退了她,未造成这糊涂收发员的相思梦。我就想到了“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又不同。我见过郭妈的“镜中人”,又见到这糊涂收发员眼里的“意中人”,对我启发不小。郭妈自以为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不过“百步”“五十步”的不同罢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摹郭妈外貌的丑,又写她批评高干夫人、学作者卷头发,塑造了一位虽条件不好但却有着自信人生的底层女性形象。
B. 作者自己屋里的三面镜子,是指人对自我的三种认知状态,郭妈的认知属于奉承的镜子,作者的认知则属于老实的镜子。
C. 杨绛散文结构开合自如,技巧娴熟,不着痕迹却独具匠心,第⑥段看似闲笔,但在文章结构上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郭妈和丈夫的关系问题。
D. 文章写郭妈的特点,同时从郭妈来反观自己,进而以此来揭示人们在自我认知方面常常会美化自己,存在偏差的普遍现象。
8. 在作者笔下,郭妈身上体现出了各种矛盾特点的交织,请简要分析。
9. 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郭妈,却不用“郭妈”作题目,而以“镜中人”为题,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外貌丑但是自视甚美:外貌很丑却自己认为很美,非常自恋。
②外貌丑但是审美意识高:自己外貌丑却批评别人相貌丑,对别人看不起。
③身世可怜悲苦却嚣张、不守规矩:被丈夫拋弃,孤单可怜,被辞退时可怜求情,但又因不加工钱而对主人态度恶劣、欺负主人,说好的要求不遵守。    
9. ①(内容对象上)“镜中人”为题,在写作对象上涵盖更丰富:文章主体写郭妈,但目的并不在于要塑造郭妈的人物形象,而是为了借郭妈反思作者自身进而揭示一种人人都有的大众“镜中人”现象,以“镜中人”为题可以概括“我”和郭妈的共同形象,更准确全面;而以“郭妈”为题涵盖的对象就单一片面。②(主旨上)“镜中人”为题,对主旨思想有更清楚的指向:文章批评的是人们对自我认知存在普遍偏差的不客观性,“镜中人”对这一主题的指向更明确;而以“郭妈”为题表现主旨上过于模糊、肤浅。③(艺术效果上)“镜中人”为题,更有艺术性、文学性:镜中人以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人们自我认知的不客观现象,生动贴切,又含蓄深刻,更能吸引读者;而以“郭妈”为题就普通平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错在“郭妈自信人生”,作者的塑造目的并不是要表现郭妈的自信,而是要表现郭妈对自己认知的偏离和美化。B项,“郭妈的认知属于奉承的镜子,作者的认知则属于老实的镜子”错误。作者原本以为自己就是镜子里的自己,喜欢老实的镜子,但是后面发现自己和郭妈是“五十”对“一百”。C项,“在文章结构上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错误。结合第⑥节内容分析,第⑥段是有启下的作用,但没有承上作用。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在作者笔下,郭妈身上体现出了各种矛盾特点的交织,请简要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体现郭妈身上矛盾特点的材料,然后分析。抓住文中写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结合“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额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泡眼;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我忽然发现她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了。她没有电烫,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分析,她长得丑,我每次换了新发型,她也跟着换,爱照镜子,认为自己很美,非常自恋。结合“她审美观念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分析,她说别人如何丑,却不知自己就是那种丑人,外貌丑但是审美意识高。结合“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月两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止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子”“她丈夫上军官学校的学费,是郭妈娘家给出的。郭妈捎了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到丈夫的休书”“她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等分析,她在我家做老妈子,习惯性地揩我家菜钱,而且常让我涨工资,我不给涨工钱,就给我脸色看,摔东西;她刚结婚不久,因为长得丑,就被上军官学校的丈夫休了,经历坎坷,身世可怜悲苦却嚣张。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理解文本标题的含义及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本题要求理解“镜中人”的多重意蕴。文中写郭妈照镜子时,“奇怪的是,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这里的“镜中人”,是说郭妈很丑,但她却爱照镜子,也不自觉丑。“镜中人”为题可以概括“我”和郭妈的共同形象,更准确全面;而以“郭妈”为题涵盖的对象就单一片面。暗示人难有自知之明。我换发型时,她也跟着变,“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这里的“镜中人”,是指人以他人为镜时看到的自己,讽刺人常常美化和表现自己。以“郭妈”为题表现主旨上过于模糊、肤浅。第三段中作者说,屋里有三面镜子,“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还有一面最老实”,作者感慨,知人难,自知更难,即便是以人为镜,也要时时警醒,保持那一份做人的清醒与理性。“镜中人”为题,更有艺术性、文学性;而以“郭妈”为题就普通平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东南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