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一课一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曹刿论战》一课一练(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部编版九下《曹刿论战》一课一练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jiān)焉B.牺牲玉帛(ó)C.下视其辙(zhé)D.望其旗靡(mǐ)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及,普遍)3.下列句子中
试题预览
部编版九下《曹刿论战》一课一练
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ji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参与)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凭借)
C.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遍及,普遍)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公将驰之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 神弗福也                  B. 公将鼓之                  C. 下视其辙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且急躁冒进,同时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

课内外比较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①  , 寇不可玩②  ,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日:“大伯、虞仲,大王之昭③也。大伯不从④  , 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节选自《左传•僖公》)
【注】①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②玩:这里是轻视的意思。③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表主之昭。④不从:指不从父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C. 公将驰之              邃许先帝以驱驰                      
 D. 一鼓作气              其中往来种作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答:
12.鲁庄公和虞公都认为自己上贡祭品,神明会保佑自己得胜,分析曹刿和宫之奇分别是怎么劝说的,结果如何。
答:



参考答案
1. A(间jiàn)
2. C
3 B 
4. D 
5. A (曹刿战前并没有做准备,而是对鲁庄公的准备进行分析评价。)
6.(1)原因,缘故 旧的,原来的 (2)他,指曹刿 宾语前置的标志
7.(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8.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9.B
10.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加大。)
11.①齐师依仗自己是强国,没有研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
②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12.曹刿点明这是小信用,神明是不会保佑的,并请求跟随出战。结果:齐师败绩。
宫之奇点明鬼神亲近有德行的人,劝诫虞公发扬美德。结果:虞公未采纳,宫之奇出走。 
【参考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他打开,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大车的板和车子互相依存,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相互依存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大伯不听从父命,所以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文王卿士,在王室中有功劳,受勋的记录还藏在盟府。晋国准备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可爱惜的?况且虞国能比晋国的桓叔、庄伯更加亲近吗?(如果)他们爱惜桓叔、庄伯,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使他们感觉受到威胁了吗?亲近的人由于受宠而构成威胁,尚且被无辜杀害,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而又清洁,神明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而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对有德行的才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说:‘百姓不能变更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可以充当祭祀的物品。’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明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明,神明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着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安徽省安庆十四中教育集团2020届九年级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一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