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试题预览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施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蒋吉的《大庚驿有怀》中,“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愁》)是崔湜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沟通的桥梁。
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的荒凉景象。
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王云庆,郭熠程《从(全唐诗)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
B. 唐代驿馆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种类齐全,既巩固了统治,也丰富了唐诗的内容。
C. 驿传制度到了唐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可见唐朝国家政治、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D. 唐诗“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所写内容应属唐代驿使的职责范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后介绍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特点,驿使的职责和驿传制度的衰落,条理清晰。
B. 从唐诗中可窥见唐朝驿传制度发展状况,这折射出文学具有反映社会风貌的功用。
C. 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论证充分。
D. 文章分析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繁盛与衰落,印证了驿传的发展与国势盛衰息息相关。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命令上传下达机制,唐王朝驿传机制诸多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传递文书。
B. 唐代较为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的形成与疆域的广大及加强疆域控制的需求相关。
C. 许多唐朝诗人曾经主持过驿传,虽然官阶不高,但其工作清闲,可诗酒怡情。
D. 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在《宜城歌》中就有反映。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说法错误,根据文章中“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可知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是为政治服务的。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相互促进”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馆驿诗对驿传制度没有促进作用。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说法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应该是驿传随国势的衰落而衰落。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
材料二:
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排名 城市 级别 省/直辖市/自治区 外来人口(万人) GDP总量(亿元)
1 上海 直辖市 上海 969.7 28178.7
2 北京 直辖市 北京 810.0 25669.1
3 深圳 计划单列市 广东 806.3 19492.6
4 东莞 地级市 广东 625.2 6827.7
5 苏州 地级市 江苏 386.5 15475.1
6 佛山 地级市 广东 346.1 8630.0
7 武汉 省会城市 湖北 242.8 11912.6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
材料三:
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
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
材料四:
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
(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经济发展也好。
B. 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外来人口数量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会更高。
C. 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D. 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
5.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的外来人口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所以对于外来人口已经很多的大城市来说。现在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城市级别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
C. 要解决城市迅速膨胀后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国家可以将资源合理配置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并为大中城市设定人口红线。
D. 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北京。既给北京本地居民带来了一些平时没有的方便。也给他们带来了烦恼。
6. 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
【答案】4. B    5. C    
6. ①企业要提高员工待遇,完善用工制度,要给员工发展空间。②社会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外来人口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融入城市(注意“综合所给材料”,从“企业”和“社会”或“政府”两方面回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图表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表文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外来人口数量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会更高”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二图表只是对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的GDP进行统计,统计表只能说明一般情况下是外来人口数量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会更高,并不能说明全部是改情况。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国家……并为大中城市设定人口红线”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四最后一段,原文是“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设定人口红线”是“可以”,不是“必须”,而且也不是国家统一规定。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本题题干是“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减少‘空城’的烦恼,应该怎样做?请综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概述。”通读文本,可以确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和材料四。由材料三中“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快递企业要……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可知,一线城市要留住外来人口要先从企业自身做起。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员工待遇,完善用工制度,要给员工发展空间。材料四中引用苏海南的话:“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说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鉴于此,社会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除外来人口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融入城市。综上,解决“空城”的烦恼应从企业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题也应从这两方面根据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组织回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蒯金匠
杨海林
清康熙年间。县令董其在关帝庙内建演戏楼,特书“摹古绘今”四字,命砖雕艺人季洪阴刻入砖,填以花青,嵌于照壁。
董氏每字起笔皆作“渴笔”,显得虚灵秀峭,运笔则侧锋直行,宛如折带屈铁。通幅清隽流丽,遒劲有力,非常人所能及。
为表对关帝虔诚,董其有将此四字贴金的想法。可能做成事儿,但费用不从财政上支出,这才是做官儿的能耐。
董其脑筋一转。主意就来了:他腾出戏楼临街的一间作为门面,想租的人。不但要付租金,还得先把那四个字贴上金。
安东城不乏殷实的生意人。要贴金。肯定是有人花得起的。
主要是大家把董其的意图想复杂了——堂堂一个大老爷。恐怕不是让你多花几两银子吧?
蒯金匠本来是个在街头支摊的主儿,现在听人这么一说,他的心痒痒了。
他来找董其。
老蒯,本来我想把这个事弄得好玩一点儿,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那么大的几个字,要全贴上金。至少得一二两金子吧?你砸锅卖铁,能凑得齐?
蒯金匠就自我解嘲地笑,我就一个混日月的手艺人,身上有个一两钱金,足够用了。
那你怎么贴?
贴字的金不都是箔吗━—箔不都是金碾的吗?
县太爷的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好好好,老蒯有本事,一两钱金子,你能碾多大?
耳屎大的一点全,老蒯拿个锤子不紧不慢地碾了一上午,呀,竞成了大匾大的三片。
手艺了得!
在关帝庙前讨得一个门面。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虽然打箔的手艺好。但老蒯几乎不给人打箔。一般他只接化金的生意:客人拿来一副耳环,嫌不好看,要化了,重新打一枚戒指——这个活,老蒯接。
接到这种活。老蒯会把客人的耳环放到一块操作板上,躬身先到关帝庙烧一炷香。
操作板是硬木的,可能是为了好玩。老蒯在中间嵌了耳屎大的一坨金。
黄亮亮的。晃眼。
客人就在心里“嘁”-一声。这个老蒯,攒了一辈子就攒这么一点家当。
但这个念头客人仅仅是一闪。他就看到老蒯拿出一支喷枪。喷枪里喷出一根火线,瞬间就能将操作板上的金熔化掉。
——操作板是木头的。不会被烧煳?
往往客人这样想的时候,他要的戒指已经出现在老蒯的手上了.
老蒯在戥子上称了重,客人伸过头一瞧,跟在家里秤的一模一样。
客人竖起大拇指:老蒯这人,做生意地道。
实际上呢.老蒯的手法快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在化金的过程中(当然是在客人的眼皮他先是熔了客人的真金。再熔了自己嵌在操作板上的假金,又让金汁局部冷却。留下耳屎大的一坨重新凝固到案板上。
不知不觉。便偷梁换柱了。
安东府衙离关帝庙不远,所以县太爷的生意老蒯也做得到:县太爷喜欢金。巴结他的人自然会以金相送。
县太爷一面和送礼的人攀谈,一面命娘子匆匆忙忙地跑了来,请老蒯化金。
化掉以后做什么呢?
还是做原来的东西。
还做原来的东西?逗我呢吧?
有时候老蒯会自己将重做成的金子送到县衙。
“好东西呀!”县太爷把热乎乎的金器拿在手里抚摸“我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我就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
一会儿,金器冷了。县太爷刚才的热乎劲也没了——他退还了金器。
咋还有这样的怪癖?送礼的客人大惑不解。
这样的怪癖。有意思。老蒯笑了笑。
董其做了三年安东知县。老蒯靠金匠的手艺攒了不少钱,买了房,娶了妻,算上是小康之家了。
即将离任的时候。董其来到了老蒯的作坊:“这几年你没少赚吧——我的东西呢?”
老蒯弯腰先啐了一口痰,这才朝董其拱拱手:“您的东西一点不少,都攒着呢。”
看到那一枚枚耳屎大的碎金。董其眯起眼睛拿在手里抚摸:“好东西呀,只可惜还是太少。再做几年知县就好了。”
“大人您想要多少?”
“至少三十两吧。安东地势低洼。而老城墙多处倾颓,春夏屡遭古淮河水患——三十两。该能修好了吧。”
想起水漫安东时董其带人戽水的好笑场面。总是咳嗽的老蒯忍住了快到嘴边的一口痰:“放心吧,不够的部分我来出。”
“你?”董其睁大了眼睛,“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三十两黄金,把你老蒯当个猪卖了也远远不够呀。”
“嘁——”老蒯晃了晃手中的锤,“我会碾金。一碾,金就多了——不仅仅是面积变多,重量也会变多。”
(选自《小说月刊》)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画线句子详细介绍了蒯金匠熔金过程,体现了蒯金匠技法之娴熟、手段之老道,充分说明了蒯金匠竟然在客人的眼皮底下以假乱真行为的贪婪和卑劣。
B. 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县令与蒯金匠、蒯金匠与客户交谈的一些场景。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
C. 小说中县令说。“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及“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语言诙谐。强调了县令想通过巧妙手法获得金子。不想让老蒯掺和其中。
D.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先抑后扬。先叙述了县令索金和蒯金匠熔金过程中 偷梁换柱等不良行为。结尾情节出人意料,赞美了二人美好形象。
8. 县太爷董其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将别人送的金子还做成原来的东西。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过后又退还了金器。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9. 为什么说蒯金匠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这样的情节安排说明县令非常需要金子。退还金器又说明县令不贪婪,而是通过比较隐蔽手段获得金子是为筹集治水所需。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刻画了县太爷董其足智多谋,一心为民,清廉美好的形象。②县太爷董其让娘子把别人送的金子化掉:又做成原来的东西.是为了揭示县太爷董其已经知晓了蒯金匠偷梁换柱的秘密。为后文写离职时向蒯金匠要金子治水及蒯金匠也愿意出钱治水等情节做铺垫。    
9. 蒯金匠是小说的主人公因为:①小说的标题是蒯金匠,文章绝大篇幅都是描写蒯金匠的,写县令,主要起陪衬作用:②小说主要围绕蒯金匠的故事展开情节。叙述了蒯金匠碾箔贴金,蒯金近开店常常偷梁换柱,蒯金匠愿意出钱治水等故事:③蒯金匠是小说要重点刻画的对象,描写了一个头脑灵活,愿意出钱治水的金匠,小说主题主要是赞美这一美好形象的。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说明了蒯金匠竟然在客人的眼皮底下以假乱真行为的贪婪和卑劣”分析错误。从全文看。蒯金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与县令形成了默契。是为了筹集治水所需资金,不能说蒯金匠行为贪婪和卑劣。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改情节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改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本题,题目是“县太爷董其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将别人送的金子还做成原来的东西。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过后又退还了金器。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先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一情节,抓住情节关键之处分析改情节本身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该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文章写老蒯做县太爷的生意——将别人送的金子还做成原来的东西,把刚打好的金器送到县太爷手里,通过县太爷的口介绍了县太爷特殊的癖好“好东西呀!我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我就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第三十段写“一会儿,金器冷了。县太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