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试题预览
2018~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城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评价《史记》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还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徳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即: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或天下为公,任贤使能;或领导方法,察纳雅言;或关爱民生,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或居官理民,依法断案;或为官清廉,当官自律;或治理积弊,救民水火。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冶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徳伦理观念。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是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治国宝典》,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
B. 赵武灵王改革历时二十年,而商鞅改革十年大见功效,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
C. 主张贤人治国,国君要圣明,臣子要贤良,是《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层次的内容。
D. 《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提及《史记》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史记》的思想体系。
B. 文章论述《史记》是“治国之宝典”时,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几段分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在文学与史学领域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所以被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所以我们仅评价其艺术成就是不够的。
C. 《史记》重视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
D.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颂扬明主贤君、忠臣义士,无情批判暴君昏主、权奸污吏,警示后世“惩恶劝善”。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项,“更是一部道德伦理典籍”中“更是”一说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从文中来看,“历史典籍”和“道德伦理典籍”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史记》做出的评价,二者不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更”明显强调《史记》道德伦理典籍的程度更深,这是错误的;“浓缩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思想”错误,文中说的是“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选项曲解了文本的意思,故A项错误;
B项,“所以商鞅改革的效果更好”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第三段说赵武灵王属于渐进改革,商鞅变法属于急进改革,这两种改革“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两种模式供后世借鉴”,作者只是比较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无法看出哪个效果更好,故B项错误;
D项,“《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所以被称作‘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错误,选项中因果关系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由此可知,选项“珍贵经验”和“历史巨著”之间是递进关系“《史记》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应该是其“还是一部治国宝典”的原因,故D项错误;
C项,该项是对文章第三、四段内容的概括,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该项重点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正确;
B项,该项重在考查文本的论证思路,正确;C项,该项是对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
D项,“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一段只是阐述《史记》的艺术成就,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内容,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故D项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一段,正确;
B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二段,正确;
D项,该项信息源自第四段,正确;
C项,“《史记》……追求君明臣贤,这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错误,该项信息源自第四段,由第四段内容可知,“追求君明臣贤”不是“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历史观的表现”,而是人伦方面的,故C项错误。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图1  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方面的信息?
外部
影响 朋友影响
家人影响
党建要求
公司要求 14.67%
9.33%
7.11%
11.11%
利社会 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传递正能量,通过身体力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 81.78%
60.89%
利自己 为家人树立好的榜样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结交新的朋友
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32.89%
39.56%
61.7%
38.32%
55.11%
利企业 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更健康的企业文化
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互动
促进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融洽 52.67%
50.89%
49,11%
47.33%

图2  你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领域;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志愿服务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B. 我们对志愿服务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多种渠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网络方式得到的。
C. 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需要转型。
D. 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占比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通过激励手段吸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成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重要力量。
B. 人们参加志愿服务事业的原因各种各样,但离不开外部影响、有利社会,有利自我,有利企业几方面。
C. 我国志愿服务平台众多,但各平台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D.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既不平衡,也不充分,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6.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案】4. D    5. B    
6. ①国家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②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被更多人认识。③我回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④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多,团体多,时效长,志愿者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文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占比更高,经济条件也更好”分析错误,混淆了“志愿者”与“活跃志愿者”的概念,材料四第一段原文是“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A项,“政府通过激励手段吸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成为我国慈善领域的重要力量”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一段指出“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第二段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C项,“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于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指出“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并没有信息说“我国志愿服务平台众多,但各平台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D项,“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阅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可以筛选出“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怎样的优势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
鲁迅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踞在他脑里了。他自从发现了这一句平凡的警句以后,虽然引起了不少的新感慨,同时却也得到许多新安慰。譬如看见老辈威压青年,在先是要愤愤地,但现在却就转念道,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的罢,便再没有什么不平了。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这其实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也就释然了。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居然倒也发了一点薪水,方玄绰不费举手之劳领了钱,酌还些旧债,却还缺一大笔款。
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后来竟不理无关痛痒的官吏,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化为索薪骁将了。他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
阴历五月初四午前,他一回来,方太太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
“一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方太太说。
“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又说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
“我想,还不如去亲领罢,这算什么呢。”方太太看着他的脸说,“孩子们说那学费,学校里催过好几次了,说是倘若再不缴……”
“胡说!做老子的办事教书都不给钱,儿子去念几句书倒要钱?”他想了一会,又懊恼地出照旧例,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递给方太太一叠簇新的中交票,脸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谁知道初四这一天他不到七点钟便回家来。
“怎么了?……这样早?……”方太太看了他说。
“发不及了,大约到初八就准有钱……我午后去寻金永生,待到知道我想要向他通融五十元。即刻将我支使出来了。”
“这样紧急的节根,谁还肯借出钱去呢。”方太太说。
方玄绰低下头来了,接着就记起去年年关的事来,那时有一个同乡来借十块钱,他其时收到了衙门的领款凭单的了。因为怕这人将来未必会还钱,便说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
然而不多久,他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莲花白竟赊来了,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支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他又要看《尝试集》了。方太太怕失了机会。连忙吞吞吐吐地说: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出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那时他惘惘地看见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竟也走远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节)
[注]《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语言简洁,“盘踞”一词点明了“差不多”心态在方玄绰心中根深蒂固。
B. 方玄绰在“索薪”事件中,一直不积极参与,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
C. 方玄绰向金永生借钱以及同乡年关向方玄绰借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与人情关系。
D. 小说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了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其表现令读者发笑沉思。
8. 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 试分析方玄绰“差不多”思想的本质特征,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探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7. B    8. ①自私自利。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的,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②表而上进步,骨子里落后。他混身于教育,喜欢发奇谈怪论,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他总捧着《尝试集》咿咿唔略,显示着自己的进步。其实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9. ①方玄绰的“差不多”是指在现实中不敢面对现实。用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来掩锥自己懦弱的心理状态。②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容易产生一种郁闷的心情。运用自我解嘲这种方法可以让人们缓解生活中的压力,不至于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失去理智。从而以更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使社会更加和谐。③但是我们若是一味沉浸在其中,它就会腐蚀我们的思想,对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不能挺身而出并与之抗争,让我们丧失生活的激情,成为生活的奴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本质上是因为他的身份既是教员又是官僚”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索薪的人员中既有教员,也有官员。因此。方玄绰不参与索薪应与身份无关。而是由他的思想所决定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方玄绰是个什么样的人,方玄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根据文章中方玄绰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2020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素质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