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一模高三3月线上自检测语文试题(PDF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一模高三3月线上自检测语文试题(PDF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线上自我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试题预览
高三线上自我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 mm 黑
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
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
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
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
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
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
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 893 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
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 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
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 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
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
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
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
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
“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
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
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
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
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
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
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
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
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
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
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
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
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
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
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
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
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
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 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
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
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
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
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
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
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
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
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
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
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
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
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
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
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 3 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 1 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
流行速度更快。
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
决了这一问题。
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
大范围的传播。
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
长的发展理念。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
C.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
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
5.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
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 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
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
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
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
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
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
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
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
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
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
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
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
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
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
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
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
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
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
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
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
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
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
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
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
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
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
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
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
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
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
漂白粉和生石灰。
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
的供应。
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
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
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
达的处境和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B.“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语无伦
次中透露出急切,从侧面显现出闻达的重要。
C.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
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
D.听了闻达的安排,祈站长开玩笑,大家开心地笑,这表明从领导到群众都对闻达的工
作安排十分满意,对他的专业水平高度信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
发生之夜特有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
B.当闻达到单位后,文中接连用了四个“闻主任来了!”,这种重复,艺术地表现了大家
内心对闻达的期待和听到他来后的极度喜悦。
C.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极力写闻达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为后文表现他在
疫情到来时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作了很好的铺垫。
D.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
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
8.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4 分)
9.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
一个人‘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
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
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
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
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
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
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
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
敢吐气。乡饮酒之礼 .....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
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
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
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
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
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
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 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
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
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
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
数千尺得不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
社混在一起,蜕变为为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了儒家尊贤养
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
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
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赞美性的评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
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
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
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
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4 分)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4 分)
14.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听话丛台①
【唐】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注: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
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
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
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
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
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6.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
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而又不
敢欺侮的句子是“ ▲ , ▲ ”。
(2)《将进酒》中“ ▲ , ▲ ”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
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而你我只是“ ▲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永远热爱太阳,我的光明之源。没有太阳,不会有我,不会有你,不会有他,不会有
山青青、水青青的人间。然而,天顶的太阳只有一个,而地上却有无数太阳,像星星一样繁
多,一样灿烂。
太阳有时从我打开的书页里升起,有时从我爱着的心灵里升起;有时从老师粉笔的芬芳
里升起,有时从朋友辉煌的思想中升起;有时从远方珍重的祝福里升起,有时从身旁温热的
语言中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到处都有太阳,时时都有迷人的日出,到处都有希望的火光。因为人间有无数太阳,
诚实与善良的生命才不断繁衍。自然的丽日照不进的心灵,才有不会凋零的春天。
我未曾在漫天的风雪中彷徨绝望,也未曾在歧路的暗影里落入深渊,因为我相信地上有
无数的太阳。
18.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借代 拟人 排比 B.比喻 拟物 反复
C.比喻 拟物 排比 D.借代 拟人 反复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因为我相信人间有光明,所以我在人生路上未曾绝望,
也未曾堕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各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使与上下文文意贯通,句式协调辞一致。(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4 分)
①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众多旅游景区开始探索开展线上业务。②一些景区试图借助线上直
播这一新营销形式,③进一步拉近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距离。④有的景区线上直播还配备带
货功能,⑤比如给予观看直播用户的某些景区福利,如折扣门票、免费礼品等,⑥或者附带
销售景区的文创商品、手工艺品等。⑦疫情还倒逼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速度,⑧游客自主扫码
进门将使景区管理效率得到提升,⑨路线语音导览、人群智能分流、自动导航停车场等功能,
也会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览体验。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5 分)
“2020 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 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 年实
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 4%,特别是连锁书店规模迅速扩
张,其中位居榜首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已拥有 1327 家门店,渔书则以 275 家门店在民营书
店中排名第一。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
不断推进,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 2019 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
据介绍,河北省乡镇以下新华书店 2018 年不超过 10 家,而截至 2019 年 10 月已超 100 家。
不过,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
利润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生存都是问题。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考试有很多种,既有高考、中考这样的学业考试,也有生活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
试。如何在考试中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爆发于 2020 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非同寻常的考试。上到国家,下到每一个
中国人,都是这场考试的参与者。考场设在医院,也设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
社区和每一个家庭。考试中,很多人交出了满分的答卷,有些人也许可以勉强及格,也有少
数人只能得零分甚至负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面对考试”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
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山西省芮城市2020届高三3月网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