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所有答案请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个文明系统都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明系统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其实,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全然自创的无本之木。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文明程度较高的商朝,被文明程度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
试题预览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所有答案请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文明系统都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明系统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其实,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全然自创的无本之木。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文明程度较高的商朝,被文明程度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定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反省。他们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中国北方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天命”的提出,可以说是第一次使得道德的意义超越了客观的力量。
“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合法化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自己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是一本占ト书,似乎是在商周之际完成的。《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
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的自信,不再有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也必须重新解释。孔子似乎是对天命意义做新解释的人。我们不知道孔子是不是真正撰写了《易经》里面一部分传,可是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人的个人使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我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完成的使命。
后来孔子思想变成中国正统的思想体系时,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中庸》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而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郭店文书的时代,当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比《礼记》成书的时代早很多,因此《礼记•中庸》的那段话,可能正是从郭店文书中延伸出来的。
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是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便都具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在孔子之前,并不是没有“仁”字,但其一种意义是“有知觉”,另外一个意义是“美好”。《诗经》中形容一个俊美的男子驾车而来,是“洵美且仁”,也就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景象。但孔子赋予了“仁”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个命题,应当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每个人有一种禀赋,这个禀赋是人性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人性是天生的,是上天给人类的使命。命、性、仁是连串在一起的三个概念,共同构成孔子思想的根本。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朝被周朝所取代后,知识分子为合法化周人的统治,提出了“天命”的观念。
B.孔子对“天命”的意义做了新解释,他认为“天命”不只是政治天命,还是个人使命。
C.郭店文书《性自命出》中有两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命”与“性”的关系。
D.“仁”这个字是孔子思想的根本,他表示每个人的禀赋,是人性的总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用典籍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语》《中庸》来阐释“天命观”的发展,说服力强。
B.文章以时间顺序展开论证,一些概念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C.《中庸》与郭店文书在此文中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证明“天命”和“性”不是同一概念。
D.文章末段梳理了命、性和仁这三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成为全文论证的落脚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命”说既是对周朝勃兴的理论总结,又反过来稳定了周朝统治。但因其与周朝统治的共生性,最终随西周一同终结。
B.我国传统文化重继承,更重创新。如孔子在《论语》中所陈述的天命观,便与《易经》中天命观有很大的不同。
C.我们每个人既有上天给予的使命,又有个人独特的禀赋。这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D.理清了禀赋、人性和使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孔子学说中,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字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全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可抗8级地震,能抗16级台风。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并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海轮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来往。
(摘编自农文兴《让港珠澳大桥承载起“车同轨”历史意义》,《北斗看见》2018年10月25日)
材料二: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安然无恙,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克非团队对于长期耐久性设计的攻关贡献良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李克非和他的团队的设计成果凝结为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李克非表示。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网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
(摘编自陈儒发《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范本,无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成。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表示,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通车将有力拉动澳门相关产业发展。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则说,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南宁、昆明、成都。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摘编自《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新华网2018年10月2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大桥的长度、创造的世界纪录、涵盖的尖端科技、设计标准等方面,说明了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奇迹的原因。
B.材料二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材料三从艺术构思的角度,介绍了大桥设计方面的文化、环保理念,以及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
D.材料四对港珠澳大桥进行了宏观的评价,并引用了三人的论述说明港珠澳大桥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港珠澳大桥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采取桥、岛、隧结构,大桥的主航道建设了最大体量的沉管隧道,保证了海上交通的便利。
B.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标准是能抗16级台风。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
C.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三座主桥的主塔分别以“中国结”“白海豚”“风帆”的造型,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构思。
D.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认为,港珠澳大桥意义重大,可以起到连接珠三角西部,甚至起到沟通南宁、昆明、成都的作用。
6.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类似的词语还有即位、嗣位、大行、践祚等。
B.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C.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D.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与《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意义相同。
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刚直果敢,勇于进言。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C.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列举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帝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D.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依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床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憸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 ,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 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 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士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各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 •刘元珍传》,有删减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梅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梅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格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枇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 :伯、仲、叔、季。 
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等事。
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 ,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刘元珍治军有方 ,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 ,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13. 翻译下面文言文句子(每句5分,共20分)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5分)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5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在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15.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文言基础知识,请完成16-37题(每题1分,共计22分)
16.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四书》的是()(1分)
A、《论语》B、《大学》C、《荀子》D、《中庸》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1分)
A、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B、千乘之国,指中等国家。乘,一车四马为一乘。
C、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D、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
18.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9.下列各选项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1分)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以吾一日长乎尔B、摄乎大国之间
C、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0.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1分)
A、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为国以礼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1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22.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1分)
A、风乎舞雩 B、三子者出,曾晳后C、且知方也D、鼓瑟希,铿尔
23.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因之以饥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以其无礼于晋D.为国以礼
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5.下列词语翻译正确的是()(1分)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到。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比,相邻。
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赞同。D、非曰能之,愿学焉。能,能够。
2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1分)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因,趁着。
B、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顺承。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为政的才能。
D、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作,演奏。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分)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1分)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2、下列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分)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隐约)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1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过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D.若亡郑而又益于君
34、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6、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3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网红争奇斗艳,令世界多姿多彩。李子柒,一个聪明能干的90后四川女孩,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杷熟了就做枇杷酥,还能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会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从后院挖个芋头,水里捞条鱼,就能做成一顿美食。
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在YouTube拥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国粉丝735万。即使看不懂中文,他们依然不吝于在评论里表达对李子柒的喜爱。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看似唯美,实则是作秀作假,不值得提倡。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李子柒获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祝福》同步检测』  下一个『《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