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每日小练:名篇名句默写+诗歌赏析+语用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三每日小练:名篇名句默写+诗歌赏析+语用(高一必修三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名篇名句默写(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蜀山上高触星辰,人们面对蜀道感慨叹息。(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
试题预览
(一)名篇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 ________  ”,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 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蜀山上高触星辰,人们面对蜀道感慨叹息。
(3)李白的《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2分)
(二)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足以 ________ 起读者的购买欲望。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蜂拥而至,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
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________ 。况且,如今读纸书,无论读的是什么,似乎都比读电子书显得更有格调一些。而好书之所以没人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每年出版图书50多万种,即便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好书,也被________ 在茫茫书海之中了。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好比________,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    )。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足(3分)    (  )
A.激发  无可厚非  湮没  海底捞针
B.激发  无可非议  消失  海底捞月
C.引发  无可厚非  消失  海底捞针
D.引发  无可非议  湮没  海底捞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足(3分)(  )
A.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而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会导致一些负而的效应
B.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必然导致一些负而的效应
C.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产生一些负而的效应
D.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就怕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因而产生一些负而的效应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即使书店而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
B.书店即使而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
C.而积再大,书架再多的书店,也不可能承载
D.实在难以承载,因为书店的而积有限、书架不够











答案
(一)
(1)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二)
14.D【解析】“全无萧瑟悲凉之态”表述错误。诗歌后半部分陡然转人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入无人继之的伤感、失落。
15.①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蜒,清波浩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②通感。诗人南望鹿门,望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馀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人品与诗风的追寻。③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每点2分)
(三)17.A(解析:激发:刺激使奋发;引发:引起、触发。“引起”与“欲望”不搭配,选“激发”。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从语境来看,此做法有缺点,但可以谅解,故选“无可厚非”。湮没:埋没;消失:(人与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依据语境,“好书”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只是被“平庸的书”“埋没”而已,故选“湮没”。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海底捞月:比喻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海底捞针”更符合语境。)
18.C(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导致”与“效应”不搭配;二是“如果”位置不当,且缺乏与之照应的词语“就”。A项,搭配不当,“导致”与“效应”不搭配;“如果”缺乏照应的词语“就”。B项,搭配不当.“导致”与“效应”不搭配;“必然”与“如果”不搭配,且太绝对。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前后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19.B(解析:A项,“难以承载”的主体不应是“书店面积”“书架”;C项,说法绝对,不合逻辑;D项,与前文“图书”无法衔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0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试』  下一个『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