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评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评(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说到
试题预览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足见王国维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艺术语言方面。明初无名氏的《贫富兴衰》第一折【点绛唇】以下三曲,起手不凡:“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将雪景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融成一片,用语精练,比喻恰切,真可与《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的描写相媲美。
“自然”之誉当然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意境”说也与戏剧情境、人物命运以及矛盾冲突相联系,语言文字自然是情感与思想自然的外化,而深层的东西当然是思想感情和内容。
(摘编自王星琦《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元以后,戏曲小说取代诗文而占据文坛统治地位,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元明杂剧表现出的“诗的戏剧”的特点,是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
C.诗、词、曲一脉相承却又各有特点,但曲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又具有特殊性。
D.元杂剧的“自然”特指语言文字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即奔放、朴野的艺术风格。
解析A项,“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错,原文第一段只是说戏曲小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诗文占统治地位的状态;B项,“诗的戏剧”的特点对应原文第二段,强调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D项,元杂剧的“自然”在原文中涉及最后两段,不仅指本质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还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讨论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B.文章分析了杂剧与诗词的联系与区别,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杂剧特殊性的表现。
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论据使观点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D.对于杂剧的分析,文章兼及艺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
解析D项,“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有误,选文侧重介绍元杂剧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其中主要分析了“自然”与“意境”两方面。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何良俊的观点,《倩女离魂》的曲词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
B.元明杂剧必须与表演艺术相互交融,这既是一种约束限制,也为其发展带来机遇。
C.只有真正读懂、读透元曲的人,才能体会到杂剧曲词的“稳称之难”,进而欣赏其美。
D.《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发下三桩誓愿,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评价元曲时所谈的意境。
解析A项,“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有误,没有体现对诗歌传统的超越,且这一论据主要论证的观点是:元杂剧是诗的戏剧。
答案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AI(人工智能)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他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处理数据,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
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器人新闻源于西方国家,极为广泛地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
解析A项,“极为广泛地运用”有误,原文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
答案A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解析C项,“它”应指AI,而不是“奇点”。
答案C
6.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有关信息的筛选概括。主要涉及优点、局限两个角度。先确定答题区域,再对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即可。
参考答案优点: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在地震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
局限: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口欧!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接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接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
[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 (接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接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接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接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忠义救国军”司令。
7.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解析C项,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答案C
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3分)
(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3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戏剧的舞台说明。这两处画线的语句都是交代人物动作、展示人物心理的,可以从这些动作反映的人物心理分析。
参考答案(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多疑。(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智果敢。
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智斗》作为节选部分的题目,体现在刁德一和阿庆嫂两个人物身上,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围绕两人之间的斗争智慧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这是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找出不同之处,对比分析可知D项断句较为合理。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期功。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始置。“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解析A项,“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其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以待人。他虽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之事上,皇帝因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解析B项,“家财丰厚”错误。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参考答案(1)县里有十多个轻刑犯人,正赶上春末适时降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这些囚犯(归家抢种),县令不允许。(关键词“轻囚”“会”“白”)
(2)近来有关部门多推行严酷之法,论功一味刻薄,定罪务求重判。(关键词“比来”“叙勋”“论罪”)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都长安人。武德初年,外任万泉县丞。县里有十多个轻刑犯人,正赶上春末适时降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这些囚犯(归家抢种),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明公如有所疑虑,我请求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时代理县令一职,唐临召集这些囚犯并放他们归家耕种,并和他们约定,命令他们按时返回监狱。囚犯们都很感激唐临的恩惠和宽大,到了约定的时间全都回狱,唐临因此而知名。多次转任黄门侍郎,唐临节俭寡欲,不修建宅第,服装和器用也都简单朴素,待人接物非常宽厚。曾经要去吊丧,叫家僮回家取白衫,家僮误将其他衣服拿来,害怕而不敢送上。唐临察觉,派人叫来家僮对他说:“今天天气反常,不适合哀哭,刚才让你取白衫,现在暂时不用拿了。”又曾经让人煮药而那人没按煮药程序煎(出了错),他暗中知道原委,对煮药人说:“天气阴暗不宜服药,应该马上倒掉。”最终没有对外宣称煮药者的过失,其性情宽恕就是如此。
高宗登帝位,唐临被任命检校吏部侍郎。这一年,他又升迁大理卿。高宗曾询问唐临在狱的囚犯数目,唐临答复时符合旨意,高宗很高兴地说:“朕过去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卿就侍奉我,现在朕继承帝位,卿又居近要之职,因为过去我就很信任你,所以才授给你这一重任。然而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于严酷则百姓受到残害,刑法过于宽松就容易控制不住犯罪,务必要宽严适中,符合朕的心意。”高宗曾经亲自复查被判了死刑的囚犯,前任大理卿裁断的犯人有叫冤的,唯独唐临负责断的案无人叫冤。高宗感到奇怪就问囚犯是什么缘故,囚犯说:“自己确实犯了罪,唐临的裁断,并不冤枉滥用刑,所以断绝了喊冤的念头。”高宗叹息良久说:“治理狱案的人不应该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为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萧龄之因先前任广州都督时的贪赃之事被揭发,高宗命令交付群官共同议罪。等将议定结果上奏,高宗很生气,命令在朝堂上处死萧龄之。唐临上奏道:臣知道国家大典,在于赏罚,古代的圣王,用刑力求宽大。天下太平,应当用尧、舜的法典。近来有关部门多推行严酷之法,论功一味刻薄,定罪务求重判。他们并不是憎恨前人,只是想为自身打算。因为萧龄之受任大州,贪赃之罪声名狼藉,根据所犯罪行,死有余辜。然而既然要群臣详议其罪,终要依法处理。今既然准许议罪,却加重处罚,这是与尧、舜的主张相违背的,不可作为万代的法则。高宗听从他的奏议,萧龄之最终得以流放岭外。显庆四年,唐临因事获罪贬为潮州刺史。死于任上,享年六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4~15题。
石 鼻 城①
苏 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颔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的《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解析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指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A项。
答案A
15.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6分)
解析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是说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此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出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了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①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修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出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②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评』  下一个『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评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