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宁波市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有过体育报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最终,他将对祖国的热忱结(jié)成一串串稻穗,鲐(tái)背之年仍坚守科研一线,初心不改。B.学术不端事件时有曝(ào)光,一些论文剽(p
试题预览
宁波市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袁隆平有过体育报国的梦想,也曾打算参军,最终,他将对祖国的热忱结(jié)成一串串稻穗,鲐(tái)背之年仍坚守科研一线,初心不改。
B. 学术不端事件时有曝(bào)光,一些论文剽(piáo)窃、抄袭之举令人震惊。加强科研作风建设,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已成为当务之急。
C. 宁波底蕴深厚,书声琅(1áng)琅,政通人和,在由新华社《瞭(1iào)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再一次榜上有名。
D. 如果岩茶的香气是武夷山文化的味道,那么朱子理学就是武夷山文化的灵魂。这里山青水秀,孕育了他无尽的才思,他又反哺(bǔ)了这片魅(mèi)力无穷的山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和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A项,“结”意为“长出(果实或种子)”时,读音是jiē。
B项,“剽”应读piāo。
D项,“山青水秀”应改成“山清水秀”。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其成功原因主要在于人物个性的设定,不认命就是这部爆款动画的人物个性。票房代表了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年、十数年的人们的心声。【乙】有人提出“中国需要多一些哪吒这样的叛逆少年”,微博上马上有人反驳:“中国也需要李靖夫妇这样的父母。”是啊,李靖就像现实中千千万万的父亲,爱孩子但也顺天命。而哪吒们对父母的做法不以为然。叛逆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
叛逆就是创造力,创新中国最需要批判精神。中国如何锻造一批哪吒这样的少年?这不止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还需要摆脱应试教育思维。【丙】哪吒们自己则需要足够强大、坚持得足够久。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横空出世 B. 摸爬滚打 C. 不以为然 D. 不止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此处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使用正确。
B项,摸爬滚打,指经受各种各样的艰难磨练。此处指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使用正确。
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指叛逆少年们不认为父母的做法对,轻视父母的做法,使用正确。
D项,“不止”改为“不只”。“不止”后面跟数量词,“不只”意思是不但、不仅,与“还”等搭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C项,“足够强大”“坚持得足够久”是分句间的并列,顿号应该改成逗号。
故选C。
【点睛】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里看上去一切正常,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在摄影师皮耶保罗待在切尔诺贝利的那些年里,这种“正常”的感觉让他震惊,他开始用镜头记录切尔诺贝利的日常生活。
B.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正面软着陆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探月团队长期以来的拼搏与创新。
C.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梁寨镇周楼小学位于丰县东南端,距离丰县50余公里,服务区域内人口7000人,教职工只有16人,其中本科学历仅6人。
D.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继续保持外贸竞争力,创新产品不仅敲开了新市场的大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中诞生的新兴绿色产业也同样市场广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语序不对,“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改成“市容市貌与乌克兰的其他城镇并无二致”。
C项,成分赘余,“根据”和“显示”二者保留其一。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创新产品”前面。
故选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雁”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文人们或绘雁行,或摹雁声,或写孤雁,展现共独有的生存我态,①________。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②________。迁客骚人在遭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于是,③________。总之,“雁”这一具有张力的意象,以其深邃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负载着诗人思乡、失意的情怀,是读者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答案】    (1). ①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    (2). ②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    (3). ③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第一处,前半句写文人们写“雁”,此处当写文人写“雁”的目的,根据后面“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可知,文人写“雁”是“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
第二处,由“因此”可知此处是写“雁的春秋迁徒,常常唤起人们羁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的结果,因此可填写“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
第三处,由“于是”可知此处是写“迁客骚人在遭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的结果,因此可填写“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6.下图是某位同学画的用来解读传统小说的思维导图,请认真阅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请根据上图,用文字表述这位同学解读传统小说的一般方法。(不超过50字)
(2)高中阶段我们接触了很多传统小说,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围城》《简˙爱》等。对这位同学的小说解读方法你是否赞同,请从上面四部小说中任选一部进行说明。
是否赞同:        。选择的是:《        》中的主要人物        。理由:                    。(不超过80字)
【答案】(1)解读传统小说可从梳理情节入手,通过分析正面、侧面描写,再结合人物活动背景来把握主要人物形象,进而探究小说的主题。
(2)赞同。《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卡西莫多。理由: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他最终为救人而失去生命。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美丑对比,热情歌颂了下层劳动者的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具体考查思维导图。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找出主要说明对象,按照板块分出不同层次,按照思路梳理其顺序,再用简洁流畅 语言概括出来。本题是关于“解读传统小说”的,可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表达。表述时注意“故事情节”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背景交代”是并列的,从这几方面分析可达到“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然后由“把握主要人物形象”达到“探究主题”的目的。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和个性化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有充分的了解,解答时选择一部较为熟悉的来写;可先表明自己的选择,再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一定要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题。比如本题,可选择《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卡西莫多,首先概括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救艾丝美拉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外貌丑陋心地善良;再通过这个人物探究主题,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美丑对比,热情歌颂了下层劳动者的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关于名著阅读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②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红,全称网络红人,是指网络平台或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个举动或事件而被广大网友知晓、关注且因此走红的人、漫画形象或其他生命体。而网红经济,正是利用网红知名度广、进入门槛低等特点,以网红为核心,通过各类社交软件、视频播放软件及购物推荐APP等开台,展示网红在时尚搭配、美食探索或制作,美妆及游戏竞技等领域的技能、个性或者智慧来吸引粉丝关注,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盈利方式将关注流量变现的经济模式。随着网红经济的火爆,逐利性强的资本开始注入网红经济,网红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摘编自彭妍、李星星《浅析网红经济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些年来,网店制假售假问题可谓是越来越严重。美妆产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美妆网红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同红店铺售假同题也让大众担优。近年来,不断有网红店铺被消费者爆出售假问题,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数果,经历风波之后网红店铺还在继续经营,消费者的权益被严重践踏。“美妆博主”的出现在消费者和美妆产品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以沟通的中介,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情况之下,消费者可以在“美妆博主”的介绍之下获取精准的以及和自身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某些网红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会对美妆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有可能因为对“美妆博主”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妆网红”,而是整个网红群体的通病。这一话题也不断地被社会各阶层提起,网红的迅猛发展扭曲了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羡慕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纷纷放弃学业上的追求,转而投向网络世界。而且某些网红在价值观的传递上也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青少年的攀比心理。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辨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引导。
(摘编自展梦硕、张帆《浅析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材料三
大学生对网红的关注度较高,有64.39%的大学生关注网红。其中,内容网红和微博网红是大学生主要关注的对象,分别占35.61%和32.68%。
■大学生对网红产品的购买情况         ■大学生购买网红产品的原因
 
(摘编自李诗莹、杨菂、李响、丁浩然《大学生网红消费调查研究》)
材料四
在资本的助推之下,中国网红经济近几年呈井喷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中国网红粉丝总数达到5.88亿,2018年网红经济的规模突破2万亿元。
三年来,早期的秀场和游戏直播式微,电商直播却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淘宝直播月增速达350%,快手、抖音、腾讯等相继进军电商市场。2019年,直播成为电商流量枯竭后的最大风口,“电商之都”杭州,最早、也最为深刻地感受着这个新风口带来的变化。
像薇娅一样的主播从全国各地赶来,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孵化机构、直播机构和工作室在这里扎堆,寻找下一个藏娅或李佳琦。传统服装市场也在快速改造和转型,新建直播间成了标配。
所有人都在迫不及待地抱紧这趟高速的“流量快车”,不敢停靠,也不问终点。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8月《网红经济野蛮生长》)
7. 下列对材料中“网红经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红经济以网红为核心,通过各类社交软件、视频播放软件及购物推荐APP等平台,在线上展示网红的技能、个性或智慧来吸引粉丝关注,从而实现盈利的经济模式。
B. 对网红的关注人群中有64.39%是大学生,他们是带动网红经济的主要人群,而他们购买网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推荐的商品物美价廉、朋友推荐试试看。
C. 网红经济主要利用网红知名度广、进入门槛低等特点,利用粉丝对网红的关注将流量变现从而实现品利,在资本的助推之下,中国网红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经济产生影响。
D. 网红大部分是年轻的女孩,她们在网络平台或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个举动或事件而被广大网友知晓、关注且因此走红,有些人直接被孵化机构、直播机构和工作室找到,迅速成为流量明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红可以是年轻的女孩,也可以是走红的漫画形象或其他生命体,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拥有大量粉丝,能够获取大的关注流量。
B. “方便、快捷、时尚、现代”是大学生购买网红产品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可以在网红博主的介绍下获取精准的以及和自身相关的信息,在信息高度碎片化情况下总能更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C. 近几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逐利性强的资本大量注入。在逐利意识的支配下,大批年轻网红投身其中。所有人不敢停留,甚至不辨是非。
D. 在大学生购买的网红产品中,服装类产品占据首位。近年来,电商直播迎来爆发式增长,很多年轻的主播从全国各地赶到“电商之都”杭州,传统服装市场也在快速改造和转型,纷纷建立直播间。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危害。
【答案】7. C    8. B    
9. (1)假冒伪劣产品横行。(2)容易出现虚假宣传。(3)对社会价值观有不良影响。(4)诱导人们一味逐利,不敢停靠,不问终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只提到线上而忽略了线下,原文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盈利方式将关注流量变现的经济模式”。
B项,“对网红的关注人群中有64.39%是大学生”错,材料三指出“有64.39%的大学生关注网红”,另外,说大学生是“是带动网红经济的主要人群”在材料中也缺乏依据。
D项,讨论对象是“网红”而不是“网红经济”,属于答非所问。
从材料一、材料四可知答案应该是C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根据材料二可知,某些网红可能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可能因为对网红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所以并不是“总能更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危害。
根据材料二“近些年来,网店制假售假问题可谓是越来越严重”可概括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根据材料二“某些网红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会对美妆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有可能因为对‘美妆博主’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妆网红’,而是整个网红群体的通病”,可概括出 “容易出现虚假宣传”;
根据材料二“网红的迅猛发展扭曲了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羡慕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纷纷放弃学业上的追求,转而投向网络世界。而且某些网红在价值观的传递上也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青少年的攀比心理。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辨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引导”,可概括出“对社会价值观有不良影响”;
根据材料四“所有人都在迫不及待地抱紧这趟高速的‘流量快车’,不敢停靠,也不问终点”,可概括出“诱导人们一味逐利,不敢停靠,不问终点”。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灯
谢耀忠
①瘦小狭长的火门水库孤独地夹在巍峨阴森的两山之间。
②深夜,瓢泼的雨在持续,水库上头入水口的水闸在“砰、砰、砰……”的锤打声中渐渐下降闭合,拦住了滚滚而来的山洪。昏暗的马灯照着一双赤脚,离开水闸,又匆匆往水库坝头赶去。裤管缩到膝盖上,腿上沾满泥浆,菱衣、雨帽、马灯在风雨中颤抖,在黑夜里潜行。马灯放在坝头的一块石头上,顶端两层的排水孔一个一个地被打开,预备排水。风卷着雨哗哗地响彻山谷,人弯着腰,低着头,马灯几乎碰到地面,昏黄的灯光与黑暗搏杀,脚尖一前一后,在长长的石坝上,慢慢地走了两个来回,似乎在努力发现什么而最终什么都没发现,才慢慢离去。
③回到“家”,东边天已泛白。所谓的“家”是水库旁边乱石山中一块巨大的石帽(上面突出空中,下面有避雨空间)下面,床是两扇旧门板,两头顶在几块叠加的石头上,上面垫着一张粗糙的竹席。熄掉马灯,燃起灶火,一根竹竿横架在灶旁,晾在上面的衣服徐徐地冒着水气。浓重的烟味在“家”里弥漫,一张铜色的满面皱纹的老脸,平静安然,若无其事。“家”的周围一片乱石,在乱石缝里有蓬勃生长的辣椒、茄子、西红柿,南瓜爬到宽大的石头上,绿叶丛中托出金黄的花。
④丰水期,晚上不用巡渠护水,马灯闲在“家”里,白天每逢集日老人就在山下的路边卖粥。水库边这段崎岖的山路连接着唯一通往山外的道路,山民赶集出山进山都习惯在这里歌脚,饿的渴的就花一分钱买碗粥充饥解渴。在背阳的阴凉处,一块平展宽阔的石头上面放着一大盆粥,两碗切碎的辣椒混点姜末,红、青、黄掺杂,有色有味。碗接装在一只敞口的簸箕里,吃粥的人自己动手,吃几碗心中有数,老人只顾烧火煮粥,他相信谁也不会吃多给少。有的实在太饿了又没钱,吃完后就悄悄对老人说下回再给,老人没说二话,只是微笑着频频点头。
⑤一个初秋的深夜,冷月朦胧,山野静悄悄。老人手提马灯,肩扛铁铲,巡渠护水刚刚返回到山脚,突然听到前方有女人隐隐的哭声传来。他用力甩甩头,以为耳朵有毛病引起错觉,可哭声越来越清晰,哭声中好像还夹杂着凌乱的脚步声。他想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鬼吗?虽然他从来不相信鬼神,但这时他的确有些慌乱,想跑又怎能跑得过鬼呢?哭声和凌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那种哭声阴阴的沉沉的,忽高忽低,一吸一顿。难道真是碰鬼了?如果不是鬼是真人在哭呢,那就惨了,是什么人要害一个弱女子?这个女人一定凶多吉少。想到这他害怕得直冒冷汗,全身颤抖,比遇到鬼还害怕百倍。他本能地按了按胸口内衣口袋,里面是半年来卖粥积累的钱,准备给老伴买风湿药。他想用钱救人,可那区区四块钱够吗?如果那贼是谋财害命的,那不白白送死?哭声更近了,听那凌乱的脚步声至少有三人以上,他救人无望心又不甘,故意把马灯放在路边,他躲到路对面远一点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想看个究竟。“哒哒、哒哒”的脚步声接近了灯光,“马灯,看水库的。”突然的话声像一把尖刀刺到心窝,“本地贼!”他咬牙切齿,心都要炸开了。随后又听到:“大哥,大哥,我们是公冯洞的心竹兄弟。”亲切的呼唤声以及那熟悉的地名人名立刻又把他从崩溃绝望之中拉了回来。“天啊,够吓人呀!”他一边惊叹一边从石头后面冲出来。原来是公冯洞上一位老妇人突发急病,四个青壮年轮换抬着连夜赶往公社医院,一个女孩跟在后面悉悉索索地抽泣。于是,马灯在前面照路,大家都不说话,女孩的哭声也咽到肚里,大家的脚步更快了。从此,马灯既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又成了老人的代名词。
⑥一个同村的中年男子,刚吃完粥,“马灯,我真佩服你,晚上睡在荒山野岭,鬼哭狼嚎之地,除了你没第二人了。”老人卷了一简“喇叭”递给他,又卷一筒自己点着,“有第二人就轮不到我啦,我得感谢这鬼哭狼嚎之地。”中年人眼神发亮,久久地照在老人的身上,不停地微微点头。
⑦老人六十有余,一头硬发,黑白参差,一脸褐皱,忧乐杂呈,一身硬骨,步履轻盈。老人真正的家在山里最大的那个百户村庄里,家里有老伴有儿女有孙子。
⑧马灯陪伴着老人没日没夜地游走在几十里长的弯弯曲曲的水沟上疏通、堵漏,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虽然他常常回家,但今夜的心情特别慌乱。知道老伴发病,老人赶了将近一个钟头的夜路到了十多里远的油莱岭老中医家。从来没有头疼发热的老伴怎么突然就起不来床了呢?老中医读懂了老人的心病,只好紧跟马灯一路小跑。
⑨马灯把屋里照得亮堂,老人端着一碗老中医刚磨成的药水来到床头轻轻地扶起老伴说:“药很苦,喝下就好了。”天刚亮,老人送别了老中医,又对儿子说了煎药的事,就匆匆地赶去巡沟护水了。谁也没有想到老人这一去竟成了亲人永远的悲痛,永远的思念!
⑩七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老人死在水库坝头的排水沟上。是溺水?他水性很好。是病?是中署?是意外?是其他?谁都想不通。
 从此,马灯只在山民的回忆里闪亮!
(本文有删节)
10. 你觉得第⑥段插入的吃粥男子与老人对话这段描述可否删去?请说说理由。
1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12.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人的形象。
13. 本文的主角是守水库的人,若把文章标题“马灯”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