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检测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昆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语文试卷命题人:杨琍田茂香赵露罗怡汪越华古少华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本试題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
试题预览
昆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杨琍  田茂香  赵露  罗怡  汪越华  古少华
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
本试題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塑造与传播大国形象、诠释中华文明,离不开设计。如果说国家形象是通过可感可知的具体形象、事物体现的国家的文化传统、发展理念和综合国力,那么诉诸视觉形象的设计往往是国家形象的表征,是展示、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过去,瓷器、漆器、丝织品等传统的工艺设计诠释并传播了华夏文明,而现在,新时代的设计则更注重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拓展与更新,并在技术进步中达到新高度,形成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
体现国家形象的设计,首先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和认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征。在荣典制度进一步健全的今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和证书,其设计以图案和工艺表现相应荣誉内容,象征光辉史实、杰出贡献和可贵精神。如颁给外国人的“友谊勋章”,章体以金色、蓝色为主色调,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万年青、牡丹花、玉璧、兰草等元素,整体采用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设计制作象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友谊长存,祝愿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彰显国家形象的设计,也是发展理念和文明视野的生动诠释,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影响深远。在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中,相关艺术设计通过世界共通的视觉意象阐释国家立场,传播智慧理念,以鲜明的标识性承载深远的文化内涵,富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杭州G20峰会会标以“桥”为设计意象,寓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体现同命运、共患难,携手前行的中国智慧和国际视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宴会迎宾大厅背景画《花开盛世》,不仅展现了盛世繁荣之景,也寓意百花齐放才能姹紫嫣红,传递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另外,以艺术为基础,并与科学技术革新紧密结合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例如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既是可观可感的形象设计,也是开创了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设计,还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富有奋斗精神的国家形象,勇创世界一流的国家形象,互联互通、同心自信的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在工业设计领域,国产大型客机C919、“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等“中国智造”,也展现了富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形象,展现了在通往未来道路上行稳致远、追求卓越的国家形象。
我们要更加自觉把握设计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民生活,融会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以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独创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好设计服务人民,贡献人类社会,为新时代的国家形象代言。
(摘编自潘鲁生《为传播国家形象而设计》,《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形象包含国家的文化传统、发展理念和综合国力,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和事物体现。
B.“友谊勋章”的各元素浅显直观地传递了友谊和平的基本观念,凝结着中国的美好祝。
C.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是富有奋斗精神、勇创世界一流、互联互通、同心自信的国家形象的表征。
D.我们应该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独创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让好设计为新时代的国家形象代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作为国家形象符号系统的新时代设计对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B.文章第二段由传统工艺设计对华夏文明的诠释和传播,过渡到新时代设计的特征,引出了下文。
C文章以“友谊勋章”、G20峰会会标“桥”、《花开盛世》等例,论证了新时代的设计在外交活动中的影响。
D.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详尽地论述了设计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国家形象符号系统的设计,既要能展现中国的历史底蕴,也要能呈现中国的新时代风貌。
B.“友谊勋章”是颁发给为中外友好交流作出努力,有爱好和平精神的外国人的一种国家最高荣誉。
C.《花开盛世》中盛放的百花能展现盛世繁荣之景,也能传递“尊重文明多样、携手共同发展”
的理念。
D.C919客机、“复兴号”动车等“中国智造”展现了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里具有的创新创造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80岁以上
 60岁以上
 15到59岁
 0到14岁
 
2050年世界人口年龄分布预测
(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
注:某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总人口数量的10%,则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100个中国60岁以上老人画像
(数据来源《南方周末》)
材料二
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约1/4。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这不仅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也深刻影响着我国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并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目前,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约为3人,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一代户”家庭在所有家庭中的占比超过1/3。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子女没有充分的时间照顾父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重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
值得指出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即将步入老年的“新一代”老年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同时,积累了一定财富,具有较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与实力,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自理状态和预期寿命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减轻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部力量的依赖。
(摘编自《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人民日报》2017年8月20日)
材料三
依托问诊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为老人远程看病;无需繁琐操作,老人躺着就能享受洗澡机自动淋浴;穿戴式护理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清洁老人大小便;24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在本届SIC老博会上,参展的养老产品科技感十足,新技术、新应用亮眼吸睛。据了解,仅“养老智能化”展区即汇聚30余家智能化企业参展,展示产品中不乏养老院呼叫系统、养老陪护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
开幕当日,主题为“促进消费,挖掘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新动能”的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展会期间将举办20余场专业会议,话题涵盖养老消费、养老地产、医养结合、社区居家服务、养老专业人才培训、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智能化养老、适老化设计与选材等领域。来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探讨现状,展望前景。
未来养老产业如何发展?在不少专家看来,从养老到大健康的延伸,已逐渐成为养老业的重要趋势。
(摘编自《发展智能养老做大银发经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
材料四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一治一养”一体化防治模式。与传统健康产业不同,大健康产业力求使人们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其发展理念和方向更具前瞻性。为此,大健康产业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功能性日用品、智能性服务产品为主的保健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体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让庞大的老龄人口变成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新引擎。
(摘编自《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人民日报》2013年09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以6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的标准,那么人口老龄化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30年以后,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占比将在25%左右。
B.预计2050年,以日本、意大利、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英、法、美及瑞典老龄化程度略低。
C.中国老年人建康状况堪忧,慢性病成为老年人的最大杀手,正是慢性病的折磨,17%的老人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D.高血压严重威胁老人的健康,但并非所有的老人都清楚自己的建康状况,从指标中可看出中国老年人还需加强健康意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至2015年末,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约1/4,老龄化程度居世界第一,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B.面对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趋势,创新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力提高也成为当务之急。
C较之当前的老年人,二三十年后的“新一代”老年人在受教育水平、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消费实力等各方面都将有所提升。
D.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的规律与特征对发展老龄事业、应对老龄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6.不少专家认为养老产业呈现出从养老到大健康延伸的趋势,其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小半袋米
陈应松
比如说,你到了傍晚才走到空无一人的乡政府;又比如说,你骑的那匹马你怎么唤,它还在坡下的水沟里饮水和吃草,对你不理不睬,像一个大机关的门卫,还挑衅地打着响鼻,你难道不想骂一句什么吗?
李细鸹站在乡政府的走廊里,暮色渐暗。乡政府前面,有广阔的高山草甸,满眼荒凉,摇晃着高高的开着白花的飞蓬、紫色的醉鱼草花和青蒿,没一个人影,就像这儿被世界忘掉了似的。
李细鸹开始拆乡政府的院墙。这当然不对,简直是恶棍行为,但他劝不住自己,谁叫你不给我换那十几斤米的?乡长就是这么当的?几天不打照面,你不上班啊?面对内心的诘问,李细鸹慷慨激昂,正义凛然,拆墙就有了正当的、坚定的理由。继续抠了十几块,就装进蛇皮袋子里。弄回去垫菜园子后头的泥巴路不正好么?再比如,修猪圈、厕所等等不也用得上吗?
天接近黑下来,李细鸹还伸长脖子看最后一眼,指望乡长从路的那边过来。光线越来越暗,他大声咳嗽,又进到院子里,在退耕还林办公室的背后往窗户里瞧,里面堆满了一袋袋的大米。窗户不紧,所谓不锈钢的窗齿,就跟篾片一样,一扳即弯,再用点力就能钻进去,然后背两袋米出来,就可以把两袋砖头丢了,甚至可以让它们物归原主,码到墙上去。但是那么多的大米,李细鸹没有动心思。
李细鸹并不缺粮,不是来要粮的,只是,他家退耕还林补助的粮食,一亩地给三百斤,分几次领。这一次领的两袋米中,拿回去,有一袋的袋子底下,因为潮湿,有小半袋米发了霉,还结了壳,变黑了。他就寻思着有时间到乡里来办事,顺便看把这小半袋米能不能换?这是第三次了。
刚开始,退耕还林办的陶主任倒是很奭快的,说这得换。称了一下,十三斤半,就算十三斤吧。李细鸹与陶主任吃了一支烟,陶主任说:我不是反悔,现在都要讲纪律讲规矩,你这米暂不能给你换,得乡长签个字,到时被人告到领导那儿,说我和村民一起合伙骗国家的粮食呢,你说得清楚?今天乡长不在,十三斤,我记住了,不就是十三斤吗,但你得写个三言两语的申请即可,米潮湿发霉,申请调换,行了。就从抽屉拿出了一张纸,让李细鸹写了。说乡长批两个字同意,这事就有个凭据,不然,现在非常严,要处分的,干什么事都得讲纪律讲规矩。为了陶主任不受处分,这事就按他说的来,虽然就十几斤米。
就等乡长的字,等了几回了,问题是,乡长总不在。这天又等到快天黑,还是不在,陶主任说他也不知道乡长会来还是不来,现在脱贫攻坚战,各管一村,哪个晓得领导去哪儿了。拿着自己写的张调换大米的申请,找谁都没有用。
正当他踌躇不定的时候,天已经麻黑了,陶主任出来在野外小解,见到木桩一样竖着的李细鸹,这么树一样站着一定是个老实人,就喊他到苏老鹳家弄口酒喝。说到李细鸹换米的这事,扶贫办的胡主任就说,老陶、你给人家换了,不就十三斤米么?土地局的王局长也附和说换了换了让人家回去。哪知陶主任说,你们这是不负责任的话,现在讲纪律讲规矩,你敢?你也不敢,我也不敢,我可不能擅自做主啊!就随便给你一个处分,你也担待不起,你们也是晓得的,现在管得多严。说到底,这不是十几斤米,上升到讲纪律讲规矩的政治高度,几斤米将你当典型,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衬衣领口也扣成铁箍的陶主任,讲话时上气不接下气,李细鸹担心他会因为领口的扣子把他勒死,他就不能解颗扣子么?爱插嘴的苏老鹳也给陶主任帮腔说,陶主任好心肠,但形势比人强,不能怪陶主任。
这么一说,李细鸹没了台阶下,也就拼了命,一个人一杯敬大家。这一圈下来,七八杯酒下去,肚子里全是酒精,没吃一口菜,烧得胃生疼。米没换着,胃喝坏了。按着肚子上马,天黑得像锅底了,风大得像老虎了。
李细鸹在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霉米给他换好了,让他去拿,结果他打开蛇皮袋子,是些砖。
这梦怪,米抵了砖,砖抵了米,都不是个事,咋就进了梦里呢?一块多钱一斤的米,总共二十来块钱,换三斤苞谷酒还不够,几次摸夜路回来,还费了几对大电池。但米终究是米,山里也不种稻子,种苞谷洋芋,十几斤米,咱这坡耕地,永远种不出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天色的变化贯穿始终,写出了时间的变化,用顺序的方式,讲述了李细鸹先后三次到乡政府换米的故事
B.陶主任在谈话中不断强调“讲纪律讲规矩”,这里采用反讽的方式写出他是一个怕担责任,不愿意帮百姓办实事的官员。
C.小说结尾为我们解释了李细鸹不缺米却三次去乡政府换米的缘由,和前面写换米时官员们的态度形成反差,意味深长。
D.小说以小见大,虽然只写李细鸹换小半袋米,我们却能从中看出补助粮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官员们对待百姓诉求的态度。
8.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李细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矛盾性,请结合文章对此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伏波将军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拔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将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暝目。”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援前在交趾,还书诚兄子曰:“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季良者,越骑司马杜保也。会保仇人上书,讼“保为行浮薄,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与之交结,败乱诸夏。”书奏,帝召责松以讼书及援诫书示之,松叩头流血而得不罪,松由是恨援。二十二年,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入,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衰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书曰:“今壶头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得书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初,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能轻身,胜障气。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稿葬城西,宾客故人,莫敢吊会。前云阳令朱勃上书曰:“故伏波将军马援,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飞矢贯胫;出征交趾,与妻子生诀。间复南讨,师已有业,未竟而死。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家属杜门,葬不归墓,宗亲怖粟。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愿下公卿,平援功罪,以厌海内之望。”帝意稍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九•汉纪三十六•世祖光武帝下》)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B.会暑/甚土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C.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D.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波将军,古代武将的一种封号,伏波意为降伏波涛,历代有多位被授予此职的人。
B.诸夏,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后指中原地区。夏即华夏,古代汉民族自称,后泛指中国。
C奏,下级向上级、臣下向国君进言、上书。上书的文章有很多种,例如“表”、“疏”等。
D.驿,古代指传递公文或消息用的车马,也指供传递之人中途休息或换马之地。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援拳拳之心,忠君爱国。武陵蛮人攻打临沅,他不顾年迈主动请缨;也曾向友人表明自己“心甘情愿为国而死”的心愿。
B.马援注重家教,管束后辈。即使身在外地他也会写信告诚子侄不要效仿为人豪侠仗义的人,以免变成行为轻浮的子弟。
C.马援作战勇猛,舍身忘死。讨伐先零时飞箭射穿他的小腿;出征交趾时又抱着必死的决心诀别家人,取得了赫赫战功。
D.马援一心为国,蒙受冤屈。他病死之后,因生前得罪梁松,被梁松诬告大军从交趾班师时,载回的薏苡仁全是珍珠和犀角。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5分)
(2)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稿葬城西,宾客故人,莫敢吊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望江道中①
陆游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後,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注:①望江:即望江县,在今安徽安庆市。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诗人由镇江通判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离开抗金前线,溯江西上。这首诗是船经望江道中时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从眼前的旷野、江涛写起,由景及情,流露出诗人胸中的苦闷与忧愤。
B.本诗颔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意在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红树青山”点明诗人到望江一带已是秋天,诗人看到红树青山的秋景,吟诗以自遣。
D.本诗是诗人羁旅行役之作,以对自身行为遭遇的疑问探寻开篇,语言简练生动。
15.颈联“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穷奢极欲,对珍宝极不珍惜。
(2)在《赤壁赋》中,表达作者欲与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了一心向学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些年以网络文学为蓝本,以人气偶像、A华丽场景、A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偶像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每年都有大量此类作品投放到各种播放平台或软件,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对如此趋之若鹜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的偶像剧做一些理性反思。B“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B电视剧亦然,(    )。近年来这些在电视剧制作中注重外在包装的做法包括,C特效制作考究,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主创因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可图可点。然而,能让观众获得视听欢愉,还能有情感共振和精神涤荡的作品却少之又少。电视剧应该成为润物无声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布景……D等等,都可以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作中,但切不可因此屏蔽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7.下列文中横线上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立意明朗、积极,才称得上好作品。
B.好的作品必然立意明朗、积极
C.立意不明朗、不积极,称不上好作品。
D.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朗、不积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屏蔽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消除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秋冬季节,市场上的山楂令不少人垂涎欲滴。   ①   ,如红果、山里红等,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薔薇科山楂属植物。食用山楂对人体有诸多益处。首先,   ②   ,但是山楂中的黄酮类物质成分可以提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化瘀”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缓解高血脂的一些表现,所以食用山楂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虽然山楂具有诸多益处,    ③   。对于血脂过低的朋友而言,过多食用山楂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影响健康,所以应尽量减少食用。另外,对于胃功能不全的朋友而言,过多以及空腹食用山楂均可能导致胃部的不适症状。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不安全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定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
①单凭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被发现。此后,代代中国学者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世界古文字体系中的其他几种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未中断,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严密的构型体系、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汉字。看到中国汉宇的根脉与发展,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安    贝     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楚雄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