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祭四叔父文(明末清初)张煌言呜呼!叔父其死狱中矣!其得疾而殒耶?抑感愤引决耶?侄自丁国难,倡义辞家,迄今十有七载。吾父见背,路隔华夷,奔丧无所,至今抱恨终天。嗣是门表祚薄,犹幸叔父支持。岁时伏腊,祖宗血食,不绝如线,今则已
试题预览
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祭四叔父文
(明末清初) 张煌言
呜呼!叔父其死狱中矣!其得疾而殒耶?抑感愤引决耶?侄自丁国难,倡义辞家,迄今十有七载。吾父见背,路隔华夷,奔丧无所,至今抱恨终天。嗣是门表祚薄,犹幸叔父支持。岁时伏腊,祖宗血食,不绝如线,今则已矣。
春仲侄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浣,被虏拘絷,业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迁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吾弟昌言,以虏网四张,幸而得脱。潜鳞戢羽,将母芦中,既不能橐饘①相救,亦不能含敛躬亲,故叔父易箦②之期,竟不可闻。而讣音亦得之友朋之书。及六月三日弟来,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始敢为位而哭。
叔父年已逾耋,因侄抗节,退以瘐死。是叔父因侄而亡,侄宁不痛心乎!古来教子弟者,动以忠义为训,岂意忠义可为而不可为耶!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今逆虏弃天经,斁人彝,株连波累,致叔父毕命圜扉,侄独无心,能不肝肠寸裂耶?
侄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啮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故新妇与祺儿,锢狱已经十载,侄义不返顾。自分为刘琨、为卞壶矣。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及已亥侄入长江,连下名城数十,虏遂恨侄畏侄且忌侄,而诛求不遗余力。即我姊与姊夫及二三故交,亦在不免,而况叔父乎?呜呼痛哉!
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止生侄一人。二叔早亡无嗣。三叔以考终,生从兄弟三人。长嘉言,次昌言,次德言。叔父无所出,昌言遂为承祧。然初无家人产,今叔父既逝,侄与嘉言皆在军次,归里无期,德言尚稚弱,恐不任箕裘,则高曾之不祀忽诸,是侄未能报国,先已亡家矣。呜呼痛哉!
近者闱共主蒙尘,而侄且重遘家难,天道其果有知耶?其果无知耶?岂春秋大义,徒虚语耶?侄不能为复楚申胥,必须为奔鬲臣靡矣。但既无秦庭可哭,又鲜有鬲可奔,恐终当为伏柱豫让耳。呜呼,归榇何时,拊棺莫望,徒有泣血而已。呜呼痛哉!
(选自《张忠烈公集》,有删减)
[注]①橐饘(tuó zhān) :指衣食。②易箦(zé) :指病危将死。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嗣是门衰祚薄                      祚:愧怍。
B.被虏拘絷,业赴省狱矣              业:已经。
C.叔父雁行有四人                    雁行:兄弟。
D.而侄且重遘家难                    遘:遭遇。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虏招之不应                        不知东方之既白
C.侄与嘉言皆在军次                  鸟兽不可与同群
D.其果无知耶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煌言“倡义辞家”坚持抗清斗争,“屡蹶屡奋”,清廷“招之”又“购之”,然而无论怎样都无法动摇他报国的忠义之心。
B.张煌言“义不返顾”的斗争,“连下名城数十”之后,清廷对他“恨” “畏”“忌’却又无奈,便将其四叔、妻儿等拘捕。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江山易主而自己“未能报国”的“愤”,以及“因侄抗节”使亲人遭受“株连波累”的“亡家”之“痛”
D.本文情感真挚,“肝肠寸裂”“泣血”等词表达了作者对四叔因己而逝的痛心;“呜呼哀哉”的反复使用,令人唏嘘不已。
17.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 (4分)
(2)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 (4分)
14.A(福)
15.D(连词,表选择。A.介词,在/介词,到。B.代词,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和/介词,跟)
16.B(“妻儿”被“拘捕”是在“连下名城数十”之前)
17.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 // 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 // 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  ( 3分。对2处得1分,对5处满分;“//”可不断)
18.(1)想到叔父年老体衰,老态龙钟,怎么能承受得长久呢!不久,果然听到了叔父去世的消息。(4分。“计”“其”“未几”,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哪里想到又会加祸于叔父了啊!此前叔父能够幸免于难,是清虏看我还不很重要。( 4分。“何期”“轻重”,各1分;判断句、句意正确,各1分)
义乌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1)正鹄:靶心。    (2)准的:标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审            审:仔细
B.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渝:说明
D.援笔书所欲言              援:持,执持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          不拘于时,学于余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志 苟 不 立 虽 细 微 之 事 犹 无 可 成 之 理 况 为 学 之 大 乎 昔 者 夫 子以 生 知 天 纵 之 资 其 始 学 也 犹 必 曰 志 况 各 党 小 子 之 至 愚 极 困 者 乎 其 不 可 不 以 尚 志 为 至 要 至 急 也 审 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2)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5分)
14.  C 【解析】渝:改变。
15.  B 【解析】A.介词,因为  B. 助词,表示判断;助词,句中停顿。C. 连词,表示转折,但是。D. 介词,向。
16.  C 【解析】强调“尚志”的重要性。
17. 
(断对1处,不给分;断对2-3处,1分;断对4-6处,2分;断对7-9处,3分。错断1处不扣分,错2-3处扣1分,错断4-6分,2分;错断7-9处,扣3分。)
18. ① 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
(既:已经,......以后;所以:用来......的方法;)
②0  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
③0 (“受业于予”,状语后置句;注意虚词“也”“以”的用法;“因为”,因此,替)

  【译文】你们见过射箭吗?箭靶的中心,是射箭的人的目标。于是要选择好的弓,直的箭,蓄养体气,积攒力量,站好姿势,遵守射箭的方法,走到箭靶之前。拉弓一定要拉圆,眼睛一定要集中,射出箭一定要果断,就会射中箭靶的中心了。如果不设置靶心,就没有专一的趣味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要怎么施展呢?至于那些松弛的拉开弓来游戏,随意的把箭发射出去,开始没有固定的目标,也不期望会射中,这事君子不会做,这种人君子不会和他结交,因为它没有目标。
善于治学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稍微有所警戒了吗?学者的理想就是能做到圣人那样,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以圣贤为标准而学习的人,就和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在海洋里前行,没有固定的去处,最终不沦为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
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到达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拜师、交友,读书、研究事理,都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怠慢;待人接物的时候,对待理想也不要乱了方寸;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要丧失;患难忧虑的时候,志向也不妥协,一定要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才行。这就要立下志向始终不变。
所以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圣人也可以实现。古人说过:“有志者,事竟成。”又说:“立志不变,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以天才的资质,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更何况我们愚昧至极的人呢?一定要把立志作为紧迫的事情来对待,确实是这样啊。
如今大司寇的上客开封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限制,严格但没隔阂。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有一天他暂时回到家乡,又来我这里请求教会,我挥笔写出我想说的话,没觉得黄济的行为很烦琐。黄济还处在立志的阶段!
杭州市建人高复12月月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答苏武书(节选)
[汉]李陵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边声四起。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陵虽辜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荣问休畅               通假字,同“闻”,名声
B.希当大任               希望
C.刭身绝域之表           外,与“里”相对
D.谁复能屈身稽颡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行礼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汉与功臣不薄                      则与一生彘肩
B.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夫仁、义、智辩,三者非所以持国也
C.男儿生以不成名                    挟飞仙以遨游
D.时因北风                          不如因而厚遇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李陵给苏武的这一封信中,他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投降匈奴之不得已,渲染了战场的悲壮,及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惨相,两方兵力悬殊,援兵不至,导致兵败被俘。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投降不死只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再为汉朝建功,但武帝不加明查而诛其家族,使得他常常想要用死来洗刷羞辱。
C李陵批评汉帝负德,表示自己此生无法建功扬名,不如死埋没在蛮夷之地,他不愿意再回到大汉朝廷,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
D此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处异域而念故土,兵寡而入众敌心脏,苏武持节荣归而己却寄人篱下,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获得了更多同情和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
辄复苟活。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2)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4分)
14.B   希,同稀,少。
15.A   A给。B原因;用来……的。C而,如果;修饰 D,凭借、依靠;趁机
16.B   用死来洗刷耻辱,不对,原文中认为死只会增加自己的羞辱。
17.断对两处的一分,错一处,扣一分,少断不扣分。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 ,刎颈以见志 。顾国家于我已矣 ,杀身无益, 适足增羞, 故每攘臂忍辱, 辄复苟活。
18.
(1)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已经被处以极刑,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2)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
浙江省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
曾巩
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已。故敌虽万变,途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所保者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又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算多也。不善弈者,置棋虽密,取数必寡,不得其要而已。故敌有他变,途有他出,而形势不得相援,攻守不能相赴,所保者非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得算少也。守边之臣知其要者所保者必其地故立城不多则兵不分兵不分则用士少所应者又能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算多犹之善弃也。不得其要者,所保非必其地,故立城必多,立城多则兵分,兵分则用士众,所应者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得算少,犹之不善弈也。
昔张仁愿度河筑三受降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首尾相应,由是朔方以安,减镇兵数万。此则能得其要,立城虽疏,所保者必其地也。仁愿之建三城,皆不为守备,曰:“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域,犹须斩之,何用守备?”自是突厥遂不敢度山,可谓所应者合其变也。
今五路新立之城,十数岁中,至于再倍,则兵安得不分?士安得不众?殆疆场之吏,谋利害者不得其要也。以弈棋况之,则立城不必多。臣言不为无据也。以他路况之,则北边之备胡,以遵誓约之故,数十年间,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则立城不必多,又已事之明验也。臣以此窃意,城多则兵分,故谓西北之兵已多,而殆恐守边之臣,未有称其任者也。况由其所保者未得其要,所应者未合其变,顾使西北之兵独多,而东南不足。
夫公选天下之材,而属之以三军之任,以陛下之明,圣虑之绪余,足以周此。臣历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宋兴太祖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故能拨唐季、五代数百年之乱,使天下大定,四夷轨道,可谓千岁以来不世出之盛美。以陛下之聪明睿圣,有非常之大略,同符太祖。则能任天下之材以定乱,莫如太祖;能继太祖之志以经武,莫如陛下。臣诚不自揆,得太祖任将之一二,窃尝见于斯文,敢缮写以献。万分之一,或有以上当天心,使西北守边之臣,用众少而得算多,不益兵而东南之备足,有助圣虑之纤芥,以终臣前日之议,惟陛下之所裁择。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他路况之    况:情形。
B.未有称其任者也    称:配得上。
C.四夷轨道      轨道:遵循法度。
D.臣诚不自揆    揆:估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用力少而得算多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仁愿之建三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以遵誓约之故    以勇气闻于诸侯
D.窃尝见于斯文    予之及于死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下棋作比方,说明城堡设置贵在占据战略要点,而非单纯追求数量;如果城堡设置不当,就会导致立城多而士兵分散,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B.曾巩以张仁愿渡过黄河只修筑了三座受降城而安定北方为正面事例,充分证明了城堡设置要有战略眼光,守住战略要地,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C.面对西北驻军过多,而东南驻军不足的局面,曾巩建议省西北之兵以补东南,这个设想既不增加军费负担,又能增强国家防务能力,可谓两全其美。
D.本文属于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用于向皇帝进言议事,曾巩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揭露了西北将领们拥兵自重的野心。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守 边 之 臣 知 其 要 者 所 保 者 必 其 地 故 立 城 不 多 则 兵 不 分 兵 不 分 则 用 士 少 所 应 者 又 能 合 其 变 故 用 力 少 而 得 算 多 犹 之 善 弈 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
(2)殆疆场之吏,谋利害者不得其要也。

14.A
15.A
16.D
17.守边之臣/知其要者/所保者必其地/故立城不多/则兵不分/兵不分/则用士少/所应者又能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多/犹之善弈也
18.(1)敌人来了,就应举全力迎战。(如果有人)迎战时回头看城池,一定必须斩杀了,(这种情况)用什么来守卫呢?(2)这大概就是戍守疆场的官员,在考虑利与弊的时候不得要领的缘故吧。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A项,以他路况之, “况”,后边接了代词作宾语,名次应该活用为动词;而且前面有介宾短语“以他路”作状语,状语应该紧邻谓语,名词不能作谓语。可见“况”在句中不是名词“情形”,而是动词,译为“比较,作比较”。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两个“而”都表转折。
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动词,译为“到,往”。
C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译为“凭借”。
D项,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在”;第二个“于”,介词,引出后边内容,不译。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善于整体把握,筛选、整合相关信息;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
D项,错在“揭露了西北将领们拥兵自重的野心”这个地方,这属于对全文旨意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看不到西北将领拥兵自重的野心,他们只是不懂戍守的要领,只是一味扩大城池和增进兵力,结果是事半功倍,效率低下。
故选D。
17.本题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句中、句末、句首的标志词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词性以及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本题在断句要善于抓对称结构,如:
“故立城不多/则兵不分/兵不分/则用士少/”,这里“则”是句中停顿,其前要断开,而“多”与“少”形成对比,其后也应断开。另外,本题的标志词有“者”,如“知其要者”;还有“故”,表总结,也应该在其前断开。然后结合句意就可正确断句。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结合上下文所在语境,先整体把握大意;然后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或采分点抓住。所谓的采分点主要是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比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翻译的过程中提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句的采分点:“寇”,敌人;“并力”,合力;“回顾”回头看;“何用”宾语前置句,译为“用什么”。第(2)句采分点:“殆”,译为“大概”,表猜测;“谋利害”考虑利弊;“要”,要领。
【点睛】
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译文:
大凡将领带兵打仗,犹如下棋的人对棋子的取用。善于下棋的人,即使把棋子放在比较僻远的角落,也能取得较大的胜算,其关键就是掌握了下棋的要义。因此,敌情虽然千变万化,策略(招数)虽然花样百出,但是整个战场的攻守形势是可以救援和接济的,我们的关键是掌控住不变的地盘(占据战略要点)。不仅仅是如此,当敌方情况的变化,我方也应相应变化,这样取胜的几率就大得多。那些不善于下棋的,即使棋子摆得密密麻麻,也不能取胜,因为他不懂得下棋的要领。因此,敌情如果有变化,策略(招数)有变数,但是整个战场的攻守形势是不可以救援和接济的,那么我们要保护的就不一定是地盘了。非但如此,当敌方情况发生变化,我方却不作相应变化,结果就是花费大力气,却胜算极少。戍守边疆的臣子应明白戍守的要义是保住土地。因此城池不多,士兵就不会分散;士兵不分散,所需的管理者也就不多,而且也能及时应对意外的变故,这样(戍守)就犹如下棋一样,花费虽然少却效果显著。而不明白戍守的要义的人,所极力保住的不一定是土地。因此城池一旦多,士兵就会分散;士兵一分散,所需的管理者也就多。同时,面对意外的变故又能及时应对,这样(戍守)就犹如不善于下棋的人一样,花费虽然多却没有任何效果。
过去,张仁愿渡过黄河修筑了三座受降的城池,而且城池之间相距各四百余里,首尾相应,从此北方安宁下来,而且减少了数万镇守城池的士兵。这就是得到了戍守的精要。虽然城池的布局相距疏远,但是得以保全的正是领地。张仁愿建造三座城池都不特意安排人防守,他的理由是:“如果敌人来了,就应举全力迎战。(如果有人)迎战时回头看城池,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下一个『浙江省各地2020届高三11-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