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上市,让人们翘首以待的新年高潮到了——元宵节。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皓月当空。春节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一副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男男女女都踏月、看灯,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人们每每_______地制成各样的冰灯,______,煞是好看。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用来供养神佛,神佛歆享之后再留给人们。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兴奋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________。一样的九洲同庆,以前,人们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要靠大家自己开创。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一副(fù) 火炽(chì) 翘(qiào)首以待 B. 煞是(shà) 供(gōng)养 皓(hào)月当空 C. 歆(xīn)享 馄饨(tun) 张灯结彩(cǎi) D. 兴(xīng)奋 庇佑(bì) 九洲(zhōu)同庆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出心裁 巧夺天工 熏陶 B. 标新立异 玲珑剔透 熏染 C. 独出心裁 玲珑剔透 熏染 D. 标新立异 巧夺天工 熏陶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这是一道字音和字形综合考核的题目,字音的考核集中在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考核,注意以义辨音,重点注意《异读词审音表》中列出的内容。字形注意同音词和形近字的写法。 A项,翘(qiáo)首以待。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 B项,供(gòng)养; D项,九州同庆。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B. 今年7月,天津市出台了爱心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的规定,受惠对象包括天津市和外省来津居住满一年的60岁以上老人,都可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 C.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正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D. 现代生活产生了许多文明病,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因为我们过度使用生命,不懂得节制与生生不息的道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B项,结构混乱,把最后半句去掉,或者改为“包括天津市和外省来津居住满一年的60岁以上老人都可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 C项,不合逻辑,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D项,成分残缺,句末加“造成的”。 故选A。
4.为弘扬中国传统诗词,耀华中学朴风诗社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凌绝泰山,一览天下②旅食京华,针砭朱门③渔阳鼙鼓,国破春望④避乱入蜀,草堂闲情⑤缘江出蜀,夔门秋兴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 无题顿挫,接武诗圣 B. 绣口一吐,圣唐气象 C. 忠君爱国,香草流芳 D. 漂泊西南,老病孤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分析题干所提供的板块标题,找到这些标题的共性,然后再进行选择。题干说这是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考生可以借助提供的板块标题判断出该人物是谁,然后再进行选择。分析所提供的五个标题来看,应是与“杜甫”有关。①出自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关,也是杜甫初到京城时所作,暗合“旅食京华”;③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关;④中的“避乱入蜀”“草堂”明显指杜甫;⑤中的“出蜀”“夔门秋兴”指杜甫的《秋兴八首》。可见,这位作家应是杜甫。 A项,“无题”“接武诗圣”指李商隐; B项,“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李白; C项,“忠君爱国”“香草”指屈原; D项,“飘泊西南,老病孤舟”,暗指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5.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5. C 6. C 7. D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C。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D。
三、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邠州建学记 [宋]范仲淹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秀而贤者,独有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庠序可不兴乎?庠序者,俊义所由出焉。三王有天下各数百年,并用此道,以长养人才。才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斯明著之效矣。 庆历甲申岁,予参二国政。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才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以兵马监押刘保、节度推官杨承用,共掌役事。博士朝夕视之。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以树其德业哉!” 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予尝观《易》之“大象”,在《小畜》曰:“君子以懿文德。”谓其道未通,则畜乎文德,俟时而行也。在《兑》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谓相说之道,以利乎正,莫大于讲习也。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 8.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昔醇而今漓 漓:浅薄 B. 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归:回家 C. 被二帝三王之风 被:遍布 D. 则畜乎文德 畜:积聚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下治而王室安 襟三江而带五湖 B. 予得请为邠城守 乃令秦武阳为副 C. 并其庙迁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 其吾君之大赐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B. 庆历甲申岁,是一种纪年方式,“庆历”是君王庙号,“甲申”是干支纪年法。 C. 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D. 《易》是五经之一,其他四部是诗、书礼、春秋,再加上“乐”,则为六艺。 11. 文中画波浪线 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B.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C.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D.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才的重要而引出兴学,以庆历兴学引出邠州建学,最后以作者任南阳为邠州建学做记收笔,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B. 作者在邠城任上第三日,视察夫子庙,他认为夫子庙太过狭小,学子无安身求学之地,于是着手修建新的学府。 C. 本文中间描写到改建一新的邠州庙学的规模布局及邠州士人的喜悦心情,还写道改建的庙学必会推动当地的教育发展。 D. 本文是作者为邡州建学写的一篇记述性文章,行文中借记为论,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 (2)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 (3)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 【答案】8. D 9. B 10. B 11. A 12. B 13. (1)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人才没有造就而形成的吧? (2)我改任南阳郡后,王博士写信请我为邠州建学作篇记述文章。 (3)诸位生员如果能懂得我朝国君兴建学堂以及圣人在《易经》中的主旨,那就差不多了,所以记下这件事。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D项,则畜乎文德,意思是“君子应当蓄养和完善自己的美德”,其中“畜”,应解释为“蓄养”。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而,分别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B项,为,都是动词,担任; C项,焉,分别为,兼词,于此;代词,代老师; D项,其,分别为,语气助词,表反问;代词,它,指大鹏鸟。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庆历’是君王庙号”错,“庆历”是年号。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正确断句为: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其中“厥功告毕”意思是“该工程宣告完毕”,主谓宾都全,其前断开;“增其庙度”,意思是“增大庙的尺度”,“庙度”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重师礼也”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广其学宫”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优生员”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他认为夫子庙太过狭小,学子无安身求学之地”理解错误,原文是“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才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可见不是作者认为夫子庙太过狭小,学子无安身求学之地,而是王博士稷说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诚,实在;教,教化;格,达到标准;器,人才;就,造就;然,这样。(2)既,已经;移书,写信;为,替;记,作记述文章。(3)其,如果;知,懂得;建学,兴建学堂;旨,主旨;庶几,差不多;故,所以;书,写、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人才为何会缺乏呢?天地之间的灵光精气分配给万物,并非对昔日厚今日薄,我观察万物有比同类茂盛的,曾经不比古代减少,难道优秀而贤明的人才,却比古代少吗?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人才没有造就而形成的,学校怎么能不兴建呢?学校是优秀人才产生的地方。夏商周三代享有天下,各自几百年,全都采用这种办法来增加培养人才。人才不缺乏天下就会大治,天下大治王室就会安定,这就是明显的效果。 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第二年春天,我请求担任邠州知州。处理公事第三天拜谒了孔夫子庙,邠州通判负责祭祀的博士王稷告诉我说:“奉圣旨兴建学堂,才俊从诸位士子中产生,已经齐备了,如今孔夫子庙太狭小,读书人无安身之处。”于是商议改动(庙址),选择在州府的东南角,地势高光线明的地方用来建学堂,连同夫子庙一块迁移到这儿。任用兵马监押刘保、节度推官杨承用,共同掌管这项工程,王博士早晚视察工程。 第二年夏天,该工程宣告完毕。增大庙的尺度,这是推重师礼;扩大学宫,这是优待生员。在大堂谈论经书,在书库珍藏书籍。长廊迂回曲折,环绕学舍四周,总计一百四十个柱子。宽广的厦房高高的窗户,置身其中感觉光线明亮。众位学子高高兴兴来到如同回到家中,都说:“我们这些人居住在后稷、公刘创业的地方,沐浴唐尧、虞舜、夏商周三王的醇厚风俗,岂不是我圣君的赐福,我文道的盛大节日吗?怎么敢不铭刻于心不忘,来树立其厚德大业啊!” 我改任南阳郡后,王博士捎来书信,请我为邠州建学作篇记述文章。我曾经看《易经》的大象,《小畜》卦上说:“君子应当蓄养和完善自己的美德。”认为世道不通达,就积聚文德,等待时机而行事。《兑》卦上说:“君子在朋友之间讲习学问,交流知识。”认为相互喜欢的途径,一定有利于正道,没有大于讲习经书。诸位生员岂能懂得我朝国君兴建学堂与圣人在《易经》中的主旨差不多啊!所以,记下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