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


璺�闁插秶顥婇幒銊ㄥ礃閿涙艾顦幋锟�2021閿涘矂鐝懓鍐х鏉烆喖顦叉稊鐘侯嚔閺傚洩鐦0妯哄瀻缁绗呮潪锟�      璺�2021妤傛ǹ鈧啩绔存潪顔碱槻娑旂姴鎮曠敮鍫n唹鎼囱冨帳鐠愮鐦崥顒婄礉缂冩垹缍忛幍鈧張澶愬櫢闂呭墽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一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命题人:程雅琴审题人:莫崇芳请注意: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
试题预览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命题人:程雅琴     审题人:莫崇芳
请注意: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C.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D.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D.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4-6小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尔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息,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一家旅馆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钓台去。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④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正在这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⑤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得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过脸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⑥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渐渐儿的镇静下去了,便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东西两石垒,高各有二三百尺,离江面约两里来远,东西台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间却夹着一条深谷。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谢氏的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我虽则没有到过瑞士,但到了西台,朝西一看,立时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见过的威廉退儿的祠堂。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⑦从钓台下来,回到严先生的祠堂,手拿着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签,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过路高官的手笔。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尧夫而又略带感慨的诗句。夏灵峰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支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⑧走回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同时在门外面歇着的船家,也走进了院门,高声的对我说:“先生,我们回去罢。”
(选自《郁达夫全集》,有删改)
[注]本文创作于一九三二年。一九三O年,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鲁迅、郁达夫等人被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的命令追捕,为躲避追捕,郁达夫来到故乡富阳。本文记述郁达夫一九三一年暮春,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严子陵钓台等地的一次旅行。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作者善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山水与历史化为一炉,景中含情,情融于景。
B.第③④段中,作者记叙在游玩途中与友人共同饮酒吟诗的情景,即渲染了悠闲自在的意境,又巧妙表达了当时复杂的心情,诗文并茂,和谐一体。
C.作者登临的钓台,有东西两垒,虽相去不远,却有深谷相隔,两台的景色也颇为不同,一处散漫,一处清幽。虽显芜杂,却恰能呈现出颓废荒凉的美。
D.在严子陵祠前对夏先生的评论,实际上也是郁达夫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以自己崇尚清流来抨击时政的昏暗。

5.作者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这些原因有什么作用。(6分)


6.在第⑤⑥段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钓台的山水,请说说钓台的山水景物有何特色,并请简要分析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呈现这一特色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本题共4小题,共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正襟危坐:端正                      B.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
C.举匏樽以相属:嘱托                   D.下江陵:攻占

8.下列选项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方其破荆州 
A.其至又加少                          B.其孰能讥之乎
C.既其出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今安在哉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何为其然也                          D.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

10.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文献中,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望指农历十五。
B.“岁在癸丑”,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壬戌之秋”使用的也是干支纪年法,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C.《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成年以后取字,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庐陵萧君圭君玉,“君圭”是他的字,可供他人称呼。
D.《游褒禅山记》里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狄仁傑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傑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傑坚坐读书。吏责之,仁傑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傑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傑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傑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傑,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傑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傑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嘱仁傑令出,仁傑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供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居数日,授仁傑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傑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傑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傑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傑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卷:书籍;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道书或佛经。本文中的“黄卷”指的就是道书。
B.明经:通晓经术,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科举的科目之一,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C.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本文中的“高宗”指的是唐高宗李治。
D.象魏:古代宫廷外的一对高建筑,用以悬示法令,又称“阙”“观”或“魏阙”。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傑友爱同仁。并州同府法曹郑崇质将出使远地,但其母亲年迈且身有疾病,狄仁傑便请求代他出使。
B.狄仁傑直言劝谏。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柏树,高宗要诛杀他,狄仁傑认为他罪不至死,直言劝谏,终使权善才免去死罪。
C.狄仁傑刚正不阿。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权,朝廷慑惧,狄仁傑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狄仁傑体恤百姓。皇帝要去汾阳宫,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发百姓另辟道路,狄仁傑听说后立即下令停止这件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5分)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D.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16.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当一个人被委以重任来挽救即将失败危亡的局面时,可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言“                    ,                         ”来形容他。
(2)《兰亭集序》中直接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是:                              ,                         。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历,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 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C.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0.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A.⑤③①②⑥④  B.⑤③②①⑥④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②①③⑤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国内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食盐中的碘浓度符合人体对碘的生理需要量,不会造成人群碘摄入过量。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不会对健康有什么不利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      ①     ,因为如果碘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健康;增加50倍、100倍,则肯定有损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生活在高碘地区的总人口在3000—5000万人,尚未发现有下一代的脑发育障碍。但     ②     要比碘过量大得多,不同程度的缺碘肯定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因此人群的补碘要世世代代进行下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碘地区的人群及医生认为不宜服用碘盐的某些病人,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应当     ③    。



22.《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涉及“命运共同体、锦鲤、佛系、杠精、官宣、巨婴”等热词。请从上述流行语中任选一个,简评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不超过12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步入高中,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们,想必已经经历了不少人生故事,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眼前这个五彩斑斓而又纷繁复杂的世界有自己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比如“生命”“美丽”“远方”“热爱”“自由”“病痛”“暴力”“危险”“孤独”“死亡”……
    请从以上词语中选择触动你心灵的2—3个词语,找到其中的联系,结合你的独特生活感悟和体验,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800字以上。要求独立创作,不得套作抄袭。

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 C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
2.C (3分)C项,“层层递进”不正确,文章是并列式结构。
3.D(3分) A 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C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4.B,“记叙在游玩途中与友人共同饮酒吟诗的情景”分析错误,与友饮酒是梦中的场景。
5.原因:(1)作者回乡避难,寂寞倦怠,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2) 严子陵钓台是作者故乡的名胜,二十多年来总是记着却没有游过。作用:交代了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感伤、悲愤之情产生的社会背景,引出下文, 奠定了全文感伤的情感基调。
6.特色:清幽颓废荒凉,河水浅窄清幽,群山峻峭寂静,草木荒芜。
手法:(1)以动衬静:“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 (2)比较(对比)手法:与瑞土风景比,与珂罗版面比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3)多角度写景:作者从视觉“山容峻削”、听觉“钩的一声过后, 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触觉“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等角度写景,表现钓台山水荒芜静谧的特点。
7.C 属:劝酒
8.D 代词,他,他们;A.那些 B.表反问 C.助词,无实义 
9.B   ACD都是宾语前置句,B是被动句
10.C “君圭”是他的名,供父母和长辈称呼。
11.C
12.A
13.C
14.(1)“这就是我不敢接受命令诛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意稍稍缓解,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
(2)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令(的威严)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特殊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流放到无人之地,(以此)作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告诫。
【解析】
1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陛下作法”意为“陛下制定法令”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法既无常”意为“法令既然没有准则”,意思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C。
1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涟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缁狅紕鎮婇崨妤篞閿涳拷8487054 瀵邦喕淇婇敍锟�13958889955 閻絻鐦介敍锟�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