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
试题预览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立场。
B.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C.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D.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
B.第二段引用某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
C.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D.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
B.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
C.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
D.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走向“高峰”,创造出新境界,就需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
答案:1.C; 2.C; 3.B
解析:1.A项,“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错误,原文“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B项,“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错误,原文“它仍然需要延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除网络外,还要有“文学传统”这一条件;D项,“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错误,原文“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未然和已然混淆。
2.题中C项,“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错误,它们是相同的,不具有对比的关系。
3.B项,“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错误,原文“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选项以偏概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 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 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 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轻微的否定。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 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6分)

答案:4.B; 5.D; 3.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
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
③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 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解析:1.A 项,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错误, 从材料一来看, 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
C 项, “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D 项,从材料三来看, “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
2.D 项,“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也没有强调读书的有用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1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上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8.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答案:7.C; 8①面对生活,顽强不屈,与邻里和睦相处;②勤劳;③善良。
9.第一次流泪表现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表达了马兰花对麻婶去世的伤心和对丈夫责骂的委屈。第二次流泪表现是“眼里含着泪”, 表达了马兰花对丈夫不断抱怨的气愤和委屈。第三次流泪表现是“读出满眼的泪水”,表达了马兰花对麻婶女儿善意的感动。效果:①结构上, 前后呼应,使文章更紧凑;②情感表现上,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马兰花的勤劳善良,也衬托出他人的形象;④思想内容上,以马兰花的流泪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项, 说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误,三孬得知麻婶重病住院, 劝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且只是对马兰花进行劝说,“鼓励”的说法不准确。B项,“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 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 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 D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于文无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赵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B.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C.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D.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旧帝主动把帝位让给新皇帝,此指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B.大理正原为廷尉正,北齐以大理寺为署名,廷尉正亦改称大理正,管理天下刑狱。
C.厌蛊厌胜和巫蛊的总称。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D.恶钱是对流通功能极差、铸造工艺粗糙、质量低劣、变轻变薄的钱币的笼统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性格正直刚毅。在北周为官时赵绰就恭敬勤恳,做了隋朝的大理丞后,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接连排名第一,被提升为大理正。
B.赵绰受帝器重赏识。赵绰给皇上送案件时,严肃的态度和刚直的性格得到高祖的赏识,因而受到亲近和器重,因此被提升为大理少卿。
C.赵绰断案执法严明。隋文帝执意要杀辛亶时,赵绰认为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仍坚持己见,最终皇帝不得不退让。
D.赵绰对朝忠诚正直。面对皇帝的责问,赵绰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答案:10.B; 11A; 12B; 131)世略年龄不到二十岁,又能干什么事?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所逼迫而已。 (2)陛下不因臣愚昧无知,安置在司法刑狱官署,皇上要随便杀人,怎能和臣无关!;
解析:10.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11.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禅让不一定都是旧帝主动让位。
12.“提升为大理少卿”与上文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4.参考译文:
赵绰是河东人,品性正直刚毅。在北周,开始做天官府史,因恭敬勤恳,被提拔做夏官府下士。
杨坚接受北周皇帝禅位,建立隋朝,授与赵绰大理丞,赵绰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连接排名第一,提升做大理正。很快升迁为尚书都官侍郎,不久转为刑部侍郎。因处理梁士彦等案件(有功),赐给物品三百段、十个奴婢、二十匹马。每当向皇上送上需议罪案件时,表情端庄严肃、刚毅正直,皇上赞美他,逐渐亲近、器重他。
皇上因盗贼不能禁止,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陛下推行尧、舜的王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况且法律是天下最大的凭证,难道可以失掉吗?”皇上高兴地采纳了赵绰的劝谏,于是告诉赵绰说:“如果还有见解,应多多陈述说明。”(接着)提升(赵绰)为大理少卿。原南朝陈国将军萧摩诃,他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萧摩诃应当因牵连定罪。皇上说:“世略年龄不到二十岁,又能干什么事?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所逼迫而已。”于是要赦免萧摩诃。赵绰坚决劝谏不能赦免,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想在赵绰走后赦免萧摩诃,坚持让赵绰退下去吃饭。赵绰说:“臣上奏的案件未作决断,不敢退朝。”皇上只得说:“大理,还是为朕特赦萧摩诃吧!”于是命左右的人释放了萧摩诃。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过红裤子,世俗说法认为这样做对做官有好处,皇上认为这是用邪术致灾祸于人,将要杀辛亶。赵绰说:“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臣不敢按皇上的命令办理。”皇上大怒,对赵绰说:“卿爱惜辛亶却不爱惜自己吗?”命令左仆射高熲把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臣,也不能杀辛亶。”到朝堂,脱去朝衣判罪斩首,皇上派人对赵绰说:“究竟怎么办?”赵绰说:“一心按法律办事,不敢舍不得死。”皇上气得抖抖衣服走到里面去了,过了很长时间才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问鼓励他,赐给物品三百段。
当时,皇上禁止质料薄劣的私人铸造的钱流行,有两个人在市场用劣钱换好钱,武侯抓住了他们向皇上报告,皇上命令全杀掉。赵绰进谏说:“这个人应当受杖刑罪,杀掉他们不合法律规定。”皇上说:“这事和你无关。”赵绰说:“陛下不因臣愚昧无知,安置在司法刑狱官署,皇上要随便杀人,怎能和臣无关!”皇上又说:“摇撼大树不动的话,就应当退去。”赵绰回答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又说:“喝汤时,太热了就先放在一边,天子的威严,你要凌辱它吗?”赵绰拜而向前,皇上大声呵斥他,也不肯退。皇上于是回到宫中去。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疏直言劝谏,皇上才打消这种念头。
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坐在一起,(皇上)就招呼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政治得失。总共赏赐赵绰上万的钱物。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14.B;      15.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 
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14.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15. 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因此要结合关键诗句,分点回答即可。从“故园今日海棠开”“一年过社燕方回”可知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从“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可知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从“万物皆春人独老”可知诗人对时光流 逝,年华老去的伤感。
四、默写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