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测试语文试卷(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近些年文艺市场有诸多佳作。从《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到《大江大河》等优秀电视剧作,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②一部作品“燃
试题预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①近些年文艺市场有诸多佳作。从《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到《大江大河》等优秀电视剧作,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②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③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横空出世》等影视剧作,总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④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在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但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求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⑤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林海雪原》若没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杨子荣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⑥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使得正能量成了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B.近些年来,“燃作”因为题材不同,形式多样,而为人称道,传播甚广。
C.正能量作品带给人们精神养分,帮助人们提升自我,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主题先行的作品没有“走心”,虽然故事扎实,终究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现象写起,然后归纳其特点,再阐述形成原因,逐步推进,由浅入深。
B.第3段列举众多艺术作品,是为了证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创作成就突出。
C.第4段论述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决定了正能量文艺必然成为“刚需”。
D.用“柴好方能火旺”来证明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很重要,生动形象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进取、勇敢、专注等精神气质,是成就“燃作”的捷径。
B.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作品,创作者没有完成引领呼应的使命。
C.随着“燃作”的流行,以颓废为美和以恶搞为能事的作品会逐步改变创作风格。
D.5G时代,文化形态丰富、文艺样式多样,成功推动了众多 “燃作”火热流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 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来说亲情更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 或“株连”制度,一人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们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 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家庭利益。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 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国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方独立生活。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 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在封建社会,女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 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
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因而,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
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们都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失衡。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4.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槪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
B. 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独立。
C.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
D. 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密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B.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制度。
C.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 单身青年出现的主要原因。
D.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朱先生退兵(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鸣鸣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待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
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宜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
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语言多为书面语,文雅而古朴;张总督语言多为口语,直白且随意。
B. 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C. 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将他放在典型环境中,主要采用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来凸显其性格。
D. 小说最后“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8. 咸阳桥送行,张、朱二人分别吟诵了两首古诗,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6分)
9. 文中的朱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况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至顿首,呜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乱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彻①傅城②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集聚,民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新唐书•贾至传》,有删改)
[注]①彻:拆毁,毁坏。②傅城:靠近城垣。傅:靠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经,科举科目之一,考中者必须明习经学,与进士科同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东宫代指太子。
C.举孝廉,唐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D.赠,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即朝廷给已故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以示褒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撰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抵御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平息了民怨。
C.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的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很多大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丞相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官员的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议论的人赞同他的观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
(2)“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寺斋①睡起二首 (黄庭坚) 
其一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②。退食③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其二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匆匆。人言九事八为律④,傥有江船吾欲东。
[注]①寺斋:指黄庭坚在汴京时的寓所,当时朝中党争尤为激烈。②夔(kuí):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蚿(xián):有百条腿的虫子。③退食:公事办完回家吃饭。④律:指律令。《汉书•主父偃传》:“所言九事,其八为律。”此处借用,“谓世途狭隘,动触法令,宁自放于江海也”。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首化用了“螳螂捕蝉”和“夔怜蚿”的故事,说明黠与痴、有余与不足都是相对的。
B.第一首后两句动静结合,既有作者卧于北窗之下的静景,也有乘船欣赏一江风月的动景。
C.第二首用桃李、春风、黄鹂等意象,描绘花事褪去、绿树成荫之景,凸显时光流逝之感。
D.这两首诗处于同一题目之下,均为琐事杂感,而且主题相近,都流露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15.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                     __,_                             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     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予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     ),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     的,     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创造出来的。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同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信仰的道路以希望之光照亮,让希望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B.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也都可以在现实中为我们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C.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今天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D.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现实中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竖立   大体    一帆风顺   难免    B.树立    总体   风平浪静    未免
C.树立   总体    一帆风顺    难免   D.竖立    大体   风平浪静    未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让希望之光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
B.让希望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以信仰之光点燃信仰的火炬。
C.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让希望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火炬。
D.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无论推荐哪种花,只有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            。一是起源于中国且分布广泛,②            ,也不能受地域限制,具有国家的标志特性;二是花姿圆润且花色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意蕴丰富,③            ;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了以上条件的花,还需经过评选和国家确认才能成为国花。
21.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兴民之业,以民为本是伟大复兴的康庄道。
材料:里程碑  生力军  宣言书
咬定青山不放松    绝知此事要躬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才做锋芒      学为底蕴      遇水架桥 
继续前进      逢山开路      不忘初心
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      青年才俊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C(A项“使得”错误。B项错,根据第三段,建国70年来文艺佳作为人称道、传播甚广是因为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D项中,“没有‘走心’”错。“走心”是指作品能感染受众,满足他们对真善美的需求。主题先行的作品是具备正能量的,能满足这一需求。“虽然故事扎实”也错,主题先行的作品具有正能量但不能真正打动受众,就是因为没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
2.B(B项第3段列举众多作品是为了证明,虽然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因为具备正能量,所以得到受众持久的肯定。)
3.B(A项错,原文无“捷径”一说。C项“逐步改变创作风格”没有依据。D项“成功推动了”错。)
4.D (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密切”与原文不符,材料三中说,“多数亲代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5.A(B项,强加因果关系。C项,“主要原因”于文无据。D项.“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错误。对传统的家庭观念要辩证地分析.不能全盘肯定.如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
6.利: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和父母住一起. 也可以选择自立门户,甚至独立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
弊:家庭的小塑化给独居老人和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