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诗歌语言中的“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在这里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木”字。首先我们研究一下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试题预览
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诗歌语言中的“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在这里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而自屈原开始“木叶”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林庚《说“木叶”》,有删改)
1.下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可以作为“树”的概念,但是它却较“树”单纯,“木”的疏朗的形象将“叶”排斥在外,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B.“树”与“叶”的形象十分一致,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诗人们出于文字洗练的追求,就可以将“树叶”简化为“树”。
C.“木”本身暗示了它的颜色和触感,于是“木叶”就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的是整个舒朗而清秋的气息。
D.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深层意、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潜藏的、确定的,需要我们细心留意。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并在最后做了小结。
B.文章在论证“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时,将“高树”和“高木”做了对比分析,从不同中发现相同。
C. 文章第二段探寻“木叶”用于秋景中时蕴含有落叶的因素,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D.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树”与“木”、 “木叶”与“落木”造成的诗歌意境差别作了辨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有“树”和“木头”的双重印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树干而不是树叶。
B.“木叶”的“木”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C. 古代诗歌中同一意象表达的感情却不尽一致,这正是诗歌语言暗示性引发了不同联想的结果。
D. 艺术形象领域,一字之差就相去千里。写作和鉴赏中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展现当时学生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号啕大哭。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③。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醮:jiào古冠礼、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③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B.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门人方之游夏 方:相比,和……齐等    
B.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阕:事情结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出:出任、出仕
D.自以失分怀怨 以:因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李密认为安乐公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安乐公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C.李密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与人写信袒露心迹,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于末章表明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官职。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2)《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共9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暖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前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话中有“话”,其深层含意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12.从炼字角度来说,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三)理解性默写(8分)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两句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前往郊野的人备粮的情况是:“                 ,
              ,            ”。
(3)王勃《滕王阁序》中写自己“               ”,于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4)李密《陈情表中向晋武帝说明自己在前朝任职的目,表达自己“           ,
              ”的荣幸,进而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三、语言文字运用与常识(共3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6题。(共9分)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      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曰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      ,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      :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      到了近代。3500年来,( ),不断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14. 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分布 大同小异 证明 保留
B.蔓延 大同小异 阐明 保留
C.分布 大相径庭 证明 沿袭
D.蔓延 大相径庭 阐明 沿袭
15.下列对划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
B.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C.中国的建筑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D.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16.下列补到空格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完善了这个体系。
B.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挥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C.世世代代的中国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D.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17.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18.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赍(jī)发 恁(nèn) 地 戗(qiàng)兽   尺牍 不落于言筌
B.央浼(miăn) 鳟(zūn)鱼  氽(gŭn)水 夭阏 泠然善也
C.糍(cí)粑 潦(lăo)水 坍(tā)缩 坳堂 六气之辩
D.盘桓(huán) 剜(wā)出   墁(màn)地 付梓  逸兴传飞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疏,也称“奏疏”,与“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自己意见的文书。
C.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成为古代隐士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20.下面是某校学生处下发的一则通知,有三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指出并修改。(6分)
关于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的通知
各年级组长、班主任:
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今年如约相见。请各年级提前部署,到时候统一组织晚自习在校学生共同观看直播。对不在校的学生,请班主任通知其监护人陪同观看。
2019年开学第一课开播时间:9月1日晚20:00
开播频道:CCTV-1(综合频道)
学生处
2019年8月31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____①____,大致说来能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通过堆放或填埋处理垃圾,即使垃圾处理地远离生活场所并采用相应的隔离技术,____②____,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____③____,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丢弃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童话里的灰姑娘穿着一双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艳惊四座。然而,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灰姑娘的体重为50公斤,当她的鞋跟儿高度超过1.3厘米时,她一旦走路,水晶鞋就会被踩碎。学生们在论文里给灰姑娘建议:“如果想获得王子的心,一定不要穿水晶高跟儿鞋。”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 D.“确定的”说法错误,需要对“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的正确理解。
2. B.从相同中发现了不同
3. C.解析:A.混淆事实,不是双重印象影响得我们更多想起树干
B.张冠李戴,木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D.表述绝对,几乎一字千金
4.B; 
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而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旨;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
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劣、无耻;
④“鸡毛”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以“鸡毛”为题,反映出人生的苦难。
6.①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反衬出金昌焕的自私、卑鄙、丑恶。
②运用了讽刺手法。作者漫画般地描写了金昌焕的怪癖,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③细节描写。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以偏概全,“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文中除了金先生外,其他学生并未表现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从标题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 (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小说先塑造人物——文嫂与金昌焕,并未提到鸡毛,以“鸡毛”为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与阅读兴趣;
“鸡毛”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从而揭示主题,引起人们对文嫂的同情与对金昌焕自私性格的鄙视;
这堆鸡毛也进一步深化了金昌焕的形象,突出了他的自私、卑劣、无耻;
而文嫂为这件事痛哭,仿佛要哭出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与不幸,则更令人深思,反映了其人生的苦难与琐碎。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作者分别塑造了文嫂穷苦但有操守和金昌煥“念书做大事”却卑鄙无耻的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罗列其怪异特点,如“挂东西”“不买纸”“每天吃一块肉” 等,语言极具讽刺性,刻画了其丑恶形象;
其中对“不买纸”和“吃肉” 这两个行为描写得极为细致,“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用一根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将其吝啬可憎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7.C 
断句标志,可以看动词,之等
8.C
答案:出,由后面内转可知,此处特指“到朝廷外去做官”,例如“出为河间相”
9.B 次,和……同列
10. (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皇帝看了文章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重点落实的字词:第二个之取独;哉,感叹语气;乃;召,征召(老师可以根据实际作答采分点)
(2)《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对话的人,(水平)不能对等自己,(孔明和他对话的人水平不相当)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
重点落实字词:言,说给……听;无己敌(宾语前置),敌,对等,相当,本句要适度意译;是以,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实际作答采分点)

11. B
“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12.“摇”“滴”二字用得极好。(2分)
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2分)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的。(2分)
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1)
解析:第一步,确定哪两个字用得好,往往皆选动词或形容词。第二步,点明手法,“摇”“滴”化静为动,让静景有了动感。第三步,描绘景象,即把这两个动词所在的句子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最后一步,分析这两个字所展现的景物的特点,即让寻常景物呈现不同寻常的情态。 
13.
(1)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4.A
15.B
注意搭配和语序
16. D
17.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传媒中冷清的相声回到群众、回归生活,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这使得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A项文段中并没有说相声创作。B项文段中没有提到相声的表演形式。C项周末相声俱乐部火爆只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一个引子,怎样使相声获得新生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内容。
18.A
19.C是隐士住处的代称
20.参考答案:
(1)如约相见,成分残缺 ——和全国中小学生如约相见或者如约而至
(2)到时候表述口语化——届时或者明晚
(3)统一组织和共同观看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21.参考答案:
①垃圾分类(它的)好处很多;
②也阻止不了有害物质渗透;
③垃圾分类还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