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
试题预览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二语文  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D.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C.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D.《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塌鼻子
韩少功
①山那边有一郎中,塌鼻子,读书不多,每天上午不做事,只是咕嘟咕嘟吸水烟,直到铜烟筒烧红了才熄火。午饭后睡觉,睡到一个大哈欠起床才开始门诊,但限定人数,只看三四十个号子——他晚上要去喝茶,从来不可耽误。
②没有人看见他采药,但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药丸,据说那是他半夜里采集和泡制的,几乎包治百病,神效十分了得。这种药丸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其中区别只有他自己知道,连贴身的帮手也不大明白。
③不光是药,他还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有个病人高烧不退,见郎中来了就大喊大叫,跳起来朝门外跑。塌鼻子追上去一拳就把病人打倒在地,再把对方拖入水塘,不论对方如何惨叫,不论病人的亲属如何哀求,他死死揪住病人的头发,一次次把脑袋按入水中。直到没有什么动静了,才把几乎半死的病人拖上岸。人们遵他的指示,用好几重茧棉包裹病人,抬到床上去发汗。不到一个时辰,病人果然发出汗来,高烧渐退,神志恢复,亲属们无不欢天喜地。
④更奇特的是,某家的一匹马右腿折断,村里人都等着吃马肉。塌鼻子走到屠夫前一举手说不可。他仔细看看腿伤,要马主人找来铜钱一枚,放在火里烧红,再下醋淬火,如是三番,用刀背将铜钱研为粉末,和着谷酒,灌入马口。五六天之后,马腿竟然奇迹般地复原如初。更奇怪的是,几年后这匹马死了,屠马者割开皮肉,还发现有一铜圈箍在当年的骨折之处。
⑤塌鼻子的故事越传越多,最神的事莫过有些人曾偷偷地看他采药——他们后来大惊失色地说,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塌鼻子晚上出门,驾船过湖的时候根本不用桨,只拿一根草在水里扰两下,船就走得飞快!
⑥他的门前常常求医者如云。我大姐的晕眩症发作时,我曾经开车拉她去过那里,但发现路边停了好几台汽车,屋里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踮起脚来,也只看见一排背影那边的一顶破呢帽,也算是一瞥他的尊容。当天的号子已经发放完了,没给我们留下机会。
⑦人们说他门诊的一大规矩,就是任何人都得排号,谁也没有优先权。那一次是来了一辆小轿车,是县里某大人物的太太求诊,陪同前来的乡干部笑脸求情,连塌鼻子自己的侄儿也来拉衣袖,想让官太太破例优先。塌鼻子不答应,说官有大小,病无贵贱,他这里是铁规矩。
⑧但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打击非法游医的时候,县卫生局说他既无执照,更无文凭,有时还搞迷信,江湖游医的黑诊所必须马上关闭。这一禁令是不是出于仇人暗算,不得而知。他从那以后就放鸭子,把一大群鸭子放得肥大无比。人们说,他在湖边睡足了,只消拍三下巴掌,鸭子就会乖乖地跟着他回家。他又想睡觉了,只消把鸭铲立在稻田边上,鸭子就不敢越过鸭铲去吃别人田里的谷。
⑨他站在门槛前,两只脚简直就是两棵树,在地上生了根,四个男子也休想把他推动。但他这一身武功不传子,其理由是他儿子性子邪,有了神功可能挑惹是非,祸国殃民。有人说:“政府把你的诊所都关了,你还想着国家社稷,难得。”他笑着说:“医道就是仁道,仁者以德报怨,不同卫生局计较。”
⑩他后来又获准行医,大概是一些忠实的客户帮忙,或者是卫生局没法管死,虽然没给他执照,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对邻居们说,他猫肉吃得太多,食德太差,活不长了。六月乃淫厉之时,他将来一定病在六月,死在八月,这个日子是越来越近了。他预言过很多事情,有过误,也有过验,只是不知这一次会不会说对。
                       (节选自2015年第15期《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塌鼻子既有武功在身,又有行医绝技,但他对卫生局关闭诊所并不计较,而是怀有仁者之心,治病救人,因而赢得群众口碑。
B.塌鼻子读书不多,自学成才,采药、制药从不示人,所研制的黑药丸能包治百病,于是门前常常云集着求医者。
C.坊间流传的关于塌鼻子的故事都很神奇,比如他驾船不用桨而用一根草,又如他放养的鸭子,令行禁止,颇通人性。
D.小说叙事娓娓道来,张弛适度,情节前后呼应,自然协调,选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典型生动,颇有意趣。
5.“塌鼻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第6段运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48分)
(一)课内文言文(16分)
7.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B.鼓枻而去。                      枻:桨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微:朴实无华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赞成
8.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因:介词,凭借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则:连词,就        
C.思垂空文以自见。                以:连词,来
D.顷之,持一象笏至。              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9.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分)
(2)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5分)

(二)课外文言文(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遂 初 堂 记
归有光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匾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B.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C.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D.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记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兴公尝隐会稽       按:追究,查办
B.汝明勖偶王               勖:辅佐
C.违其夙好                 夙:早年
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孔道:大路,要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初堂建在无锡,书斋的名字取自孙兴公的《遂初赋》,宋光宗赵惇(葬于永崇陵)曾为其书写匾额相赐,尤文简的后代在没有找到书斋遗址的情况下重新修建了一个遂初堂。
B.“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为年老辞去职务,与“致仕”“乞骸骨”意思相近。
C.归有光说,“后之君子”虽已显贵但仍“不安其位”,不免产生退隐之思。欧阳修“位登两府”,而有“‘思颍’之诗”“‘归田’之录”,便属于这一类情况。
D.归有光由遂初堂这一书斋的名字,引发了自己对古人是隐居还是入仕的抉择的见解,虽是受人之托作记,但是却对书斋主人尤文简做了直接而严厉的批评。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5分)

(三)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悲伤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   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  ▲  描绘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2)杜甫《蜀相》中“  ▲  ,  ▲  。”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  。”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创作《史记》的目的  ▲  ,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我将  ▲  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②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  至于泣下。
③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  ▲  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赞叹。
A.深味     潸然     百折不回
B.体会     黯然      坚韧不拔
C.深味     黯然      百折不回
D.体会     潸然      坚韧不拔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彼时,  ▲  ,  ▲   。  ▲  。  ▲  。     ▲  ,隐没在西天尽头的朝云里。
①鹅在河岸上吃草,伸头一啄,露水簌簌而下
②露水濡湿了瓦檐和瓦檐下的蛛网
③它自己,微淡微淡的影子
④月亮的那一点黄,那一点红,都化作露水洒给了大地万物
⑤也濡湿了篱笆上朝颜花的叶和花蕾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①⑤②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19.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绝,以制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怜取眼前人”,以她为念。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与李商隐《无题》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的情感一致。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20.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21.下面是四种应用文,根据各自的特点,其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校学生会决定4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B.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龙城游览红梅公园。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C.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对外开放。(广播稿)
D.高二(1)班一位同学于3月17日上午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望失主前往学校学生处找赵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22.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希望与会代表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体”这个主题开展活动。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际遇和使命,作为中国当代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与套作。
 

   常州市“教学研究合作联盟”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3分)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并不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而是文学一般都不被当作史料看待。)
2.(3分)D(根据第二段可进行判断,“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是对怀疑的态度表示肯定,但同时也表达“需要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观点。)
3.(3分)C根据最后一段的文意“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可知,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但不能把整部作品都当成真史。
4.(3分)B“自学成才”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介绍塌鼻子的本事从何而来;“包治百病”说法绝对,原文是“几乎包治百病”。
5.(6分)①其貌不扬,是塌鼻子;②医术神奇,远近闻名;③心系国家,以德报怨;④生活有规律,行医有规矩;⑤身怀武功,不轻易传人。⑥读书不多聪明而又有些迷信。(能谈到其中三个主要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简要说明即可。每点2分)
6.(6分)第6段中以“我”的眼光来观察塌鼻子,描写了患者如云、水泄不通的场面。(1分)这样写,既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真实性;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唤醒读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3分)也从侧面烘托了“塌鼻子”的人物形象,突出其医术高明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塌鼻子”的好奇乃至钦佩之情。(2分)
7.C(3分)(微,含蓄精深)
8.B(3分)(则,连词,却)
9.(5分)(1)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2)(5分)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10.(3分)C
11.(3分)A(按,考察。)
12.(3分) D(“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表述有误,首先这篇文章是尤文简的后人请作者为遂初堂写的记,所以作者只是提出委婉的批评。另外由文中“文简公历仕三朝……不相当者”可以看出作者的批评是委婉的。包括后文举了欧阳修的例子,说尤文简有隐退之念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批评时对语言分寸的把握。)
13.(5分) 那么他们超脱世俗、远离尘世的志向,只能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参考译文】
南宋诗人尤袤(谥号“文简”)曾经很喜爱东晋孙绰写的《遂初赋》,就用“遂初”给书斋命名,宋光宗赵惇(死后葬在永崇陵)书写匾额相赐,在今无锡九龙山下。孙兴公(孙绰)的十四世孙质,字叔野,寻找遂初堂遗址而没有人知道在哪里。按照自己的猜测应当在九龙山的南面,于是新建了书堂,仍以“遂初”为匾额,写信来求我作记。
据考察,孙绰曾隐居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的志向,所以才作此赋。然而他后来经历尘世,违背了他的夙愿喜好,被桓温讥讽。尤袤三朝为官,身受皇帝的知遇之恩,到老也不让离开朝廷,就以“遂初赋”为比照,感觉有很多不能相比之处。古时候的伊尹(商代名相)、傅说(商代名相)、姜子牙一类人,出身于一无所有的奴隶、农人、钓鱼人,来辅佐商、周的君主,终其一生没有生发过隐居的念头。古代那些志向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的人,原本就如此。只有周朝的召公姬奭告老还乡时,周公挽留他说:“你睿智地辅佐大王,正是顺应了这个天命,只有文王有德,很好地继承了不分疆土的关爱。”当时的君臣关系可以想见了。后来的君子,再没有古人那样的际遇,而道义上也不允许他们不出仕做官。等到他们已经登上高位,居显要之职,也许还没有才尽其用,而形势又不能马上离去。然而其中的所谓坚定不移的人,终究不肯随着世俗而改变,即使高居三公之位,万钟之禄,而他的心一天也不能安稳。那么他们超脱世俗、远离尘世的志向,只能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当宋皇祐、治平年间,欧阳修登上了两府的官位,际遇不能说不好了,现在再读他的《思颍》诗,《归田》录,就知道他不安于这些官位的真实思想。况且南渡(建立南宋)之后,虽然有孝宗的英毅,光宗的总揽全局,都远不能与盛宋之治时期相比。而光宗末年,疾病恍惚,后宫和外戚,都来干预朝政,当时的这些事说不完了。虽然,尤袤等人的观点已在朝廷被熟知,皇帝不能说不知道,然而总不能因此而默默自安。大概君子的志趣就是这样的。
尤袤去世至今四百年,而民间能够恢复遂初堂的旧貌,宛然还是老样子。无锡,是南方的士大夫们入都的通道,经过的人进入遂初堂,还可以想见他当年的典范遗貌。而读了我的这些文字,他们也不能在内心没有感慨吧。
14.(3分)C “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5. (6分)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②挂帆还乡却不是今夜而为悲,③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④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16.(9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7.C (3分)
18.B (3分)(从结尾一句可确定与之衔接的是③句;从前面几句的逻辑顺序看,应该先说露水再引出后面的句子,②⑤两句由“也”字连接,④③两句由指代词“它”连接。)
19.C (3分)文中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痛苦悲伤,李商隐诗句表达的是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20.D (3分)省试,应为会试。
21.D (3分)( A. “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来临。B. “尊称”为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 “全部”作为广播稿用语,容易误听为“全不”。)
22.B (3分)(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A项中的“有心”“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项中的“嫌”字可以看出,从D项中的“护”“送”可以看出。)
23.(60分)写作时,要围绕“科技”与“人类共同命运”两个方面思考,只写一个方面视为偏题。科技的范围是广义的,可以是军事、生活、艺术或者学习等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