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杨萌萌一、课内基础知识(24分)(一)字词句辨析(本题共6小题,1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忤视(wǔ) 参乘(shèng) 彘肩(zhì) 殒(yǚn)身不恤B.拜谒(yè) 憎恨(zēng) 骨髓(suǐ) 共(gōng)其乏困C
试题预览
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杨萌萌
一、课内基础知识(24分)
(一)字词句辨析(本题共6小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忤视(wǔ)   参乘 (shèng)    彘肩(zhì)      殒(yǚn)身不恤  
B.拜谒(yè)    憎恨(zēng)     骨髓(suǐ)      共(gōng)其乏困
C.长篙(gāo)    瞋(chēn)目     玉诀(jué)      长歌当(dàng)哭
D.廖(liáo)廓    百舸(kě)       箕(jī)踞         挥斥方遒(qi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行李之往来
B.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倚柱而笑 
C.①君为我呼入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距关,毋内诸侯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⑦秋毫不敢有所近    ⑧拔剑切而啖之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臣怪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刑人如恐不胜  ④函封之  ⑤太子迟之
⑥吾得兄事之  ⑦其人居远未来     ⑧臣活之    ⑨范增数目项王   ⑩常以身翼蔽之 
A.①⑧/②③/④⑥⑨/⑤⑦⑩        B.①⑤/②⑨⑩/④⑥/③⑦⑧         
C.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⑥⑩        D.①⑤/②⑧/④⑥⑩/⑦/③⑨
5.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使毕使于前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大王来何操?     ⑥以其无礼于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毋从俱死也
A.①⑨/②③/④⑦/⑤⑧/⑥/⑩         B.①⑨/②③/④⑥/⑤⑦⑧/⑩ 
C.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⑤⑧/⑦⑨/⑩  
6.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
B.《再别康桥》是浪漫诗人徐志摩在剑桥的浅吟低唱。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旋律和谐。诗节和诗行的排列均匀整齐,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尽显整齐谐美。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
                   。   
(2)同是面对离别,徐志摩想“寻梦?撑一支长篙,                   。”荆轲则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记念刘和珍君》里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
                     。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是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鲁迅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写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9.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鲁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加以概述。(4分)


10.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2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 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宄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1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D.根据调查,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普及垃圾分类方法”等问题,垃圾分类工作会进行的顺利一些。
12.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洗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4分)

(2)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4分)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本题共2小题,共6分)
1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8-19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回环往复,音韵和谐,一唱三叹。每节诗首尾响应,每一个诗节都是一个独立的“乐段”,使主题思想不断深化,产生了荡气回肠的音乐美。
B.“一瓢、一张、一片、一朵”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从而突出思乡之情深,因为只需有一点就能解思乡之愁。
C.诗歌充分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正衬等修辞手法,直接把思念故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D.《乡愁四韵》与《乡愁》在风格上和表现方式上颇多一致,都采用了寄情于物象的手法,都表现了乡愁。
19.结合全诗,试分析诗人为何选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个意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怀?请选择其中的3个意象分别做具体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新时代农村的一名“第一书记”,他声誉颇高,广有羽翼,深受群众爱戴。
B.王力、关锋、戚本禹的诈伪终于图穷匕见,遭到了周总理的批评和毛主席的抛弃。
C.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学生们长歌当哭,用歌声送别恩师,场面十分感人。
D.努力付出者必将收获美梦成真的喜悦;峥嵘岁月者换来的只是时间在脸上留下的悔恨,最终一事无成,一生虚度。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开通前的联调联试运行的最关键时期,动车组司机每个班以近二百多千米的时速,每天往返至少三个来回。
B.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C.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D.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2.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当年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选出上下联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①疆场空有约     ②死难同穴       ③劳燕惜分飞 
④六载订婚成一梦 ⑤白宫溅血泣黄泉 ⑥内除国贼
A.上联:⑥①⑤  下联:②③④         B.上联:②④③ 下联:⑥①⑤
C.上联:③②⑤  下联:⑥①④         D.上联:②③④ 下联:⑥①⑤
23.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3分)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生活中,人们常常赋予“前进”以勇者的赞誉,为它所体现的那种昂扬、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喝彩。
后退:向后退,退回(后面的地方或以往的发展阶段)。其实,很多时候,后退也并非绝不可取。“急流勇退”“退一步海阔天空”就告诉我们有时后退也是一种智慧。
你怎样看待“前进”与“后退”呢?你,或者你周围发生过哪些与此有关的事情?或“前进”与“后退”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项  解析:A殒(yǔn);C玉玦;D寥廓、百舸(gě)
2.B项  解析: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认为。D项,①介词,趁机;②副词,于是。
3.A项     
4.D项    
5.C项    
6.A项
7.(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风萧萧兮易水寒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8.C项  解析:C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
9.答案:(示例)①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在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②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一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文中看,鲁迅的孤独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精神两个方面,作答时,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0.答案: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3分)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3分)【得分点:结合原文谈到“院落单调枯燥、本人孤独寂寞”给3分,后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11.B项  解析:“比对法”。B项,偷换概念。“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中的“垃圾分类”概念错误。从材料一中“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看,应为“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其余三项理解表述正确。
12.答案:①个人:培养个人文明,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②社会:提升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国家: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点2分)
解析:抓住材料三中的表示垃圾分类意义的两个“有利于”、两个“可以”筛选关键词,然后按照垃圾分类“对个人”“对法制”“对社会文明”“对企业”“对生态”的角度分类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13.B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把握大意,注意“明帝”“殷孝祖”“攸之”“薛常宝”等人称变化,依据整句结构特征来判断“内抚将士”“外谐群帅”的句读。加上标点符号为: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14.D项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中的“婚姻”指儿女亲家,类似用法有《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15.C项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听从母亲的劝降”于文无据。
16.(1)人心惊慌恐惧,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担任统帅。(“人情震骇”1分,“谓”认为1分,“宜”应该1分,“为”担任、做1分)
(2)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济”救护1分,“计”1分,“升降”地位的高低1分,句意通畅1分)
17.略 
18.C项  解析:不是正衬,是反衬,如“一瓢、一张、一片、一朵”中“一”,突出的是少,反衬思乡之深。不是“直接”,委婉、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19. 答案:①“长江水”,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母亲的乳汁,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
②“海棠红”,突出了红、鲜艳灿烂。“乡愁的烧痛”,归期无望,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
③“雪花白”,强调白,晶莹剔透,纤尘不染,隐喻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④“腊梅香”,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腊梅”,象征高洁,表达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总之,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的情感载体。表达了思念家乡、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选其3个意象分析)
20.B项
21.D项  解析:A项不合逻辑:近二百多千米,自相矛盾;B项句式杂糅:“其主要原因是……”与“这是……所造成的”两种句式保留一种即可;C项搭配不当:在“文化”前加入“传承”)
22.D项
23.答案: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   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解析:本题所写赠言内容上要要紧扣活动主题,能够体现《论语》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地位,同时还要体现出“读《论语》”和“交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语言要简明得体,庄重,有文采,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24.写作提示:从题干所给材料中可知,“前进”是勇者的表现,代表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后退”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智者表现。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进是值得赞美的,但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或需要“后退”的时候,要敢于、善于“后退”,这样的人生才是智慧的人生。行文时,可以选择议论文,写自己对“前进”或“后退”的看法等,也可以选择记叙文,记叙自己或他人“前进”或“后退”的经历等。

【参考译文】
沈攸之字仲达,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穷。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于是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