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云南省宣威市第九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
试题预览
云南省宣威市第九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                            
诗歌的特点是在韵律中运行,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这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流传得越是久远。反之,再好的诗如果没有韵律,也难以广泛地流传。这正如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根据这个道理,反思我国近百年的自由体新诗,之所以缺少传诵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韵律。
在新诗刚刚兴起正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之时,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确提出诗必须有韵,坚决反对那种认为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出好诗的说法。他在给曹聚仁的信中说:“必谓依韵成章,束缚情性,不得自如,故厌而去之;则不知樵歌小曲,亦无无有韵者,此正触口而出,何尝自寻束缚耶?”
新诗的推出,不可否认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是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从它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反思来看,当时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在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从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诗歌(从《诗经》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种格式都是有韵有律的,这些韵律的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诗歌才得以流传。而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在他们刚刚走出国门,初见外国诗歌,在外语不太精深、未能熟谙外语中音节长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语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内在规律时,会不会仅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便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体诗呢?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去到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的人,则更是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充分自由体,就是分行的散文。
应当说,新诗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历程,但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历史上,每种新的诗体出现,由《诗经》到《乐府》再到格律诗、词、曲,每一次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对。他说:“诗要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鲁迅的话在五四时期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时是正确的;今天,在推进新诗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仍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诗一定要有形式,这形式就是韵律。至于这形式、这韵律如何铸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锻铸与完善。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和外国的诗歌都一样,流传得越是久远的诗歌越具有韵律严谨的特点,因为韵律严谨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基本要素。
B. 放弃了诗歌的韵律这个基本要素,导致了我国近百年来的自由体新诗缺少传诵的耐力,不能流传下好的作品。
C. 新诗也要有韵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诗刚刚兴起并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时,就反对那种只有摆脱韵律束缚才能写好诗的说法。
D.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诗歌,诗要讲求韵律,保持韵律严谨的好诗,才流传得久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倡导新诗的先驱们,具有打破统治了千百年的格律诗束缚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他们推出的新诗,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B.“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是倡导新诗的先驱慎思不足得出的认识,这样他们在打破千百年的格律诗的束缚之时,不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C.倡导自由体新诗的先驱们初见外国诗歌,有可能从书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长短不齐和语尾的有韵无韵,就误以为外国诗歌一律是没有任何格律的自由诗体。
D.鲁迅认为诗歌要有形式,要讲格式,但不必讲究用韵律的观点,在当时有推动诗歌革命,促进新诗产生的积极作用。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章太炎认为“樵歌小曲”不是没有韵律,只是这些民间小调无须刻意讲求韵律,“自寻束缚”,韵律已是触口而出。
B. 虽然已经历经百年,但新诗至今仍然处于探索与寻求更适合于自己表现形式的阶段,这表明新诗这种文学形式缺乏强劲的发展潜力。
C. 以为外国诗歌天生便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体诗歌的错误理解,或是因为刚出国,未能谙熟外语中的语音规律,或是因为没有到过外国只凭译文了解外国诗歌。
D.中国诗歌的韵律格式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才形成的,从《诗经》到元曲,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韵律才得以流传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丑槐
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态臃肿,衣衫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枝碎叶。
它是树中的侏儒,标准的畸形儿。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在丑槐下已很有一些年头了。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只有大宝的的鞋摊。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趴在一架黑乎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看不见他的腿,腿被木箱遮住了。不过,也看到过他的腿。那是在闲时,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和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聊天。他的裤子和正常人的裤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裤管里的内容,那里没有一双有血有肉的腿。一双空空的裤管在风里荡来荡去。
   她叫菊花,是这个小城的清洁工。每次走过大宝的摊前,大宝离着老远就笑眯眯地招呼过来了。他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一个一生不能用双脚走路的人,却偏偏操持着替人修鞋的活计,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助跑,而自己却寸步难行。
  菊花常来他这补鞋,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自己的鞋没得补了,她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老实说,大宝的手艺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粗糙,和他人一样,怎么看都算不上精致。大宝开始补鞋还算认真,后来,生意越做越精了,开始偷工减料,甚至开始用劣质皮。
   菊花每次接过针工粗糙,掌皮劣质的鞋子,只是笑笑。大宝粗黑的大脸上依旧堆着虚虚的笑,说着口不对心的话:“大姐,你放心,给你补的绝对是上好的皮。钱嘛,你看着给好了,都是熟人,讲钱生分嘛。”
起初,他要多少,菊花给多少,明知贵了,也不还价,大宝觉得她这生意好做。
   渐渐地,大宝有了想法。他想,补一双鞋,我要她4元,她给,如果我跟她要6元,估计她也会给的。我怎这么傻呢,何不要6元?
   再来补鞋时,涨价了,一双鞋从4元涨到了6元。说出6元时,大宝斜眼偷看了菊花的脸色,出乎意料的是,菊花只是笑笑,竟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说:“不要找零。”转身走了。
   “嘿,这女人看穿着不咋的,出手倒挺阔绰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大宝惊喜之后莫名了好一阵。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大宝的脑袋越来越活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照得人打瞌睡,头顶的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朦胧。丑槐下的大宝身着老式中山装,胸系油腻腻的蓝色大围布,正拢着手,眯着眼,朝着大街上呆望。
   菊花来了,手里拎着一双垃圾筒旁捡来的童鞋。大宝的眼睛倏地一亮,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
   “大姐来啦!快请坐,请坐。”“大姐稍等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菊花笑笑,默默地坐在旁边等着。菊花发现大宝的木箱里新进了一些万能胶。而这些万能胶全是假的。
鞋子修好了,菊花接过鞋,依旧递过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大宝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提找零。
“师傅,卖我两瓶万能胶吧?”菊花说。
  “行行行,当然行,大姐要,我给全城最低……”大宝的话还没说完,菊花再次递过一张皱巴破旧的10元人民币,转身走了。
   菊花转过一条街道,把那两瓶面浆做的万能胶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筒。
   看着菊花远去的背影,大宝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的两张人民币,自言道:“人要走运,山也挡不住哩。多亏咱这脑瓜灵!”
   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扔过话来:“大宝,知道你的运气哪来的吗?你的运气来源于你那双空空的裤管!知道吗?这女人以前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她就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
   大宝的笑容凝固了,凝固在那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借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没有精湛手艺、安分的本心却有着偷工减料的精明与售假欺诈的得意的人物形象。
B.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对人物直接表明态度,以“大宝的笑容凝固了”作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C.菊花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因为是老顾客,大宝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
D.菊花竭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大宝完成精神救赎。这正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批判丑陋的人性,更重要的是褒扬精神救赎的人性。
5、文中对丑槐进行了三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广东一所高校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针对518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   
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成瘾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巨大杀伤力有两大主因,一是复合成瘾难以断根,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二是游戏构建的虚拟世界,以粗暴甚至错误的规则冲击误导了未成年人三观,埋下严重社会隐患。
(摘编自《低龄化边缘化:成瘾性电子游戏正摧毁我们的新生代》2018年6月6日新华网)    
材料二 
从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并且通知世界各国将这个病症纳入医疗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正式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其典型症状是:无法控制地玩游戏、越来越经常将电子游戏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要认定为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下列条件:首先要表现出对游戏的自控力不足,其次是将游戏的优先级放在其他兴趣与日常活动之前,就算有身体或精神上的负面情况也要继续玩游戏甚至增加游戏时间,然后病患因为游戏已造成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重大损害,最后需要至少十二个月才能确诊。
WHO称,对于游戏是否成瘾,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摘编自环球网科技 2018年6月19日)    
材料三 
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羸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正如工厂不能只顾盈利而肆意排污,游戏开发运营商有责任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切向钱看。日前,不少游戏开发商采用实名认证等措施,推出防沉迷系统;有的游戏公司还上线“数字契约”功能,引导家长和孩子订立使用契约……这些主动作为,展现出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业界也逐步认识到,应当努力从“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可以说,积极承担责任,主动转型升级,游戏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近年来,有的游戏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各类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手段频出,还有一些网络游戏传播低俗色情、渲染凶杀暴力,甚至扭曲历史、传播不良观念……这些顽疾,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显然难以消除。治理游戏市场乱象,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除了事后下线封禁涉黄涉暴的网络游戏,能否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将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可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用户,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潜藏着风险和挑战。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反成瘾”的自觉、共同维护“数字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美好生活。
(摘编自姜赟《美好生活需要“数字健康”》2018年06月20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对于专业选手,低龄群体由于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更容易受游戏的连续性刺激的影响而上瘾。
B.对于某人游戏是否成瘾,WHO认为相关行为的表现要持续至少12个月,否则不能诊断为“游戏成瘾”。
C.游戏成瘾给少数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如何防止参与者游戏成瘾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D.游戏产业要健康发展,开发商就必须有责任意识,有行业伦理,能积极创新,同时还要接受外界的监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势必会引起很多争议,但其判断的标准为  卫生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参考依据。
B.那些家庭关怀缺失、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青少年,比较容易成为沉溺于网游的玩家。
C.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表述各有侧重,但都论及游戏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措施。
D.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游戏成瘾有别于我们平时认识中的网瘾,着迷甚至沉迷不能                               轻易地论定为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
9.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参赵括     
南宋 洪迈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如何?”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 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B.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C. 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D.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惠,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死后,会依其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
B. 百岁,这里指死亡,因为风俗有所顾忌而不明说。
C. 薨,古代称帝王、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D.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高祖临终前,吕后曾问他,萧何去世以后,谁能够接替萧何之职。
B. 萧何侍奉惠帝,在惠帝临终前,萧何问惠帝将来谁能够接替惠王的王位。
C. 秦应侯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只惧怕赵括,所以赵王最终让赵括代替廉颇。
D. 包括赵括的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赵括不适合领兵打仗,只有赵王认为他合适 。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5分) 

(2)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 ,遂胜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卧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①朝天②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③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诗歌氛围凄凉、情感哀伤,使用了“灯”“月” “窗”等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病不能回家的无奈之情。
B.“凋”原意凋零,这里指早晨的露珠凋零,青青柳枝枯萎,诗人借露珠和柳枝,突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悲伤之感。
C.“空”原意徒然地,白白地。这里指薇蕨在诗人家乡白白地生长,因为自己却无法看到,借此表明诗人内心的惆怅。
D.颈联描写出生活环境的清冷,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忧伤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归的苦闷无奈之情.
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                              ,                    ”。
  (2)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可以用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                    ”来自勉。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忽然又有转机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        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
   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        ,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给人们也带来了温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                               )。
人们常说,        易,        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我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生死存亡     气冲霄汉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B.生死攸关     气冲霄汉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C.生死攸关     义薄云天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D.生死存亡     义薄云天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也给社会带来了正气。
B.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C.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温度,也给人们带来了正气。
D.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写一封感谢信、作一次回访,也不能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B.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C.虽然只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却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D.即使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应当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20、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李明
                                                                x年x月x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在参与某个活动中找到了快乐,有人在亲近自然中找到了快乐,有人投身于自己的爱好乐此不疲,也有人在孤独中找到了快乐……,你在什么中找到了快乐呢?
  请为“我在___之中找到了快乐”补上一词,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3、内容充实具体,有真情实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