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高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学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月考检测2019.11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_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_________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
试题预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学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月考检测
                                                            2019.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_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_________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直接_____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美轮美奂     蜿蜒曲折     感悟
B.琳琅满目     蜿蜒曲折     感触
C.琳琅满目     笔走龙蛇     感触          
D.美轮美奂     笔走龙蛇     感悟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诗善醉,艺术需要这醉意,不光因为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引着我们“人人自远”,从凡俗中腾挪开去。
①这样的心灵“下笔如有绳”
②我们为“常”所包围,所以我们需要醉意
③“常”是一个被理智、欲望、习惯包裹的心灵
④处处有束缚,点点凭心机
⑤所以,在艺术这“花间”我们需要这“一壶酒”
⑥玩的是技巧,走的是前人的熟门熟路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⑤③④⑥①②         D.⑤②③⑥①④
3.下面对联各吟咏一相关的人和事,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甲: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
乙: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丙: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丁: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A. 李清照、王安石、苏轼、杜甫
B. 陆游、范仲淹、李白、诸葛亮
C. 柳永、王安石、高适、诸葛亮
D. 陆游、范仲淹、陈子昂、杜甫
4. 对下面的公益广告意思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①矣。“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①刓: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陈述                               
B. 心所蓄者                 蓄:积存
C. 微及豚鱼                 微:小
D. 尽工尽善                 工:擅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 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 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9. 请说明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标题《忆昔》来写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前出师表》)
(7)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_,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美食家
陆文夫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好吃还能成家!可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
我认识朱自冶的时候,他已经快到三十岁。别以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对,朱自冶那时瘦得像根柳条枝儿似的。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吃够,真正胖得不能动弹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这话却有点道理。尽管朱自冶有足够的钱来顾嘴又顾身,可他对穿着一事毫无兴趣。整年穿着半新不旧的长袍大褂,都是从估衣店里买来的,买来以后便穿上身,脱下来的脏衣服却“忘记”在澡堂里。
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这句话需要作一点讲解。否则的话只有苏州人,或者是只有苏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诱惑力。 
那时候,苏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鸿兴,如今还开设在怡园的对面。至于朱鸿兴都有哪许多花式面点,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待了,食谱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待几笔。吃还有什么吃法吗?有的。同样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对此是颇有研究的。比如说你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XX面。”跑堂伙计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XX面一碗。”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做法的: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交(面多些,交头少点),重交轻面(交头多,面少点),过桥(交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挟过来,好象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鸿兴的店堂里一坐,你就会听见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来哉,清炒虾仁一碗,要宽汤、重青,重交要过桥,硬点!” 
一碗面的吃法已经叫人眼花缭乱了,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象奥勃洛摩夫①那样躺着不起来,必须摸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它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朱自冶揉着眼睛出大门的时候,那个拉包月的阿二已经把黄包车拖到了门口。朱自冶大模大样地向车上一坐,头这么一歪,脚这么一踩,叮当一阵铃响,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吃罢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黄包车,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 
那爿大茶楼上有几个和一般茶客隔开的房间,摆着红木桌、大藤椅,自成一个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叶是直接从洞庭东山买来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里。朱自冶登上茶楼之后,他的吃友们使陆续到齐。美食家们除掉早点之外,决不能单独行动,最少不能少于四个,最多不得超过八人,美食家们必须集体行动。先坐在茶楼上回味昨天的美食,评论得失。第一阶段是个漫谈会。会议一结束便要转入正题,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是到新聚丰、义昌福,还是到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他们结伴远行,每人雇上一辆黄包车,或者是四人合乘一辆马车,浩浩荡荡,马蹄声碎,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                       
 (选自古吴轩出版社《美食家》一书,有删改)
【注】奥勃洛摩夫: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这一形象整天在计划着人生,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奥勃洛摩夫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之一。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先说“美食家”这一称谓“很好听”、“有点美味”,后又说“不妙了”,看似矛盾,效果却极佳,留下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
B. 小说有意交待了朱自冶猎食的每处地点的具体名称,同时还安插了跑堂的、车夫等小角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极有生活气息。
C. 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展示了姑苏城里特有的风味美食,人们从细节中可以捕捉特有的风俗人情。
D. 小说最后写朱自冶和吃友们集体行动,意在体现这帮食客的富足、悠闲,也体现了我对他们生活情趣的欣羡和肯定。
13.“美食家”在朱自冶身上有哪些体现,请作简要概括。(6分)
                                                                        
14. 小说第四段围绕跑堂伙计的“稍许一顿”,作者花了较多笔墨给以说明,请对此说说你的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讽喻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意味的是与它所描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这和昆提连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的描述大致是吻合的。但叔本华不赞成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尤其是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使人离开“直观的表象而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非直观的、完全外在于艺术的东西上去。”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诗歌使用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读者必须借助自己的想象才能使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讽喻就可以发挥积极的功用。“在一首诗的结构中,可能有些概念和抽象的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它们自身直接地全无直观看到的可能,这就要用一个隶属于这个概念的例子使它可以直观地看到。”讽喻就属于这种隶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
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中介绍叔本华的上述观点时,把“比兴”翻译为“讽喻”,他确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如二者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都呈现出某种“文本与意义的双重结构”。于是,西方的“讽喻”借助中国的“比兴”从客方语言进入主方语言,完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符号意义的交换。
在叔本华的美学里,“讽喻”惟一合理的功用是赋予某种抽象的观念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讽喻的喻意和喻旨之间,一端是某一抽象和普遍的观念,另一端则是体现这种观念的个别的具体的形象。西方讽喻的“双重结构”主要是由这种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构成的,所以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就依据这种关系来区分象征和讽喻。他指出:象征的特征是“从实际事物的意义开始并向外部的观念和命题发展”,而讽喻则相反,它“从观念开始,然后努力去找到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表现它”。
王国维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认为在某一具体的意象背后必定寓含着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在中国古代也有批评家企图把某种物象和它的意义固定下来,构成某种物象类型,但是这类书籍通常为诗人所不屑。在“比兴”中,物象与意义的关系既存在某种规范又是灵活多变的,如施补华便指出:“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首诗都是借蝉托兴,但所托之意却是判然不同的。而要辨别同一物象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则只能通过对诗人特殊的历史语境和人生际遇的细心探求才能有所体察。王国维所理解的“比兴”,是一种“讽喻”式的比兴,这种“比兴”是一种强化诗歌形象性的艺术手法,但是这种理解却最终使王国维与中国诗歌中一些重要的传统和价值擦肩而过。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时候,“讽喻”并不能取代“比兴”。
15.下列对“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须借助读者的想象使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对此“讽喻”可发挥积极的功用。
B.诗的结构中某些不可缺少的概念和抽象的思想,可以借“讽喻”使其直观地看到。
C.“讽喻”用个别、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可强化诗歌的形象性。
D.“讽喻”呈现出一种“双重意义的结构”,有利于诗人寄寓复杂的人生际遇之感。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叔本华不赞成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会影响其直观的真实性。
B.因为“比兴”和“讽喻”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所以王国维认为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
C.“讽喻”是从观念开始去寻找表现它的具体意象,而“象征”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去发展其外部的观念。
D.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忽略了诗人写作时特殊的历史语境,难以对诗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作出历史性的理解。
17.结合全文,概括“讽喻”不能取代“比兴”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记忆虽然看起来神秘莫测、难以触及,但它其实也有着坚实的生理基础。神经科学的教科书是这样说的:两个相邻的脑细胞通过连结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时,记忆就形成了。当大脑再次回忆时,这些连接就会被重新激活,并得到加强。一个多世纪以来,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很可能会颠覆这一看法。
新的研究认为,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
如果这个结论正确,将会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会不断遭受痛苦回忆带来的侵扰。
十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研究用一种叫做普萘洛尔的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普萘洛尔可以阻碍一些蛋白的合成,而这些蛋白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因此这种药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可惜,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不能解决问题——除非痛苦的事件发生后立即服用该药物,否则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
近来,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有研究表明,当人回想一段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不仅增强了,而且会暂时变得更容易改变——这个过程叫“记忆重固化”。在此时使用普萘洛尔(或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或使用其他药物)可以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这种减少重固化的机制,吸引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戴维•格兰茨曼的注意,他开始用海兔(一种像鼻涕虫的软体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来开展研究。他和同事先对海兔施以轻微的电刺激,使海兔形成关于该事件的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突触。然后,再将海兔的神经元转移到培养皿中,并用化学方法触发这段记忆,紧接着施用普萘洛尔。
和早前的研究一样,普萘洛尔清除了这段记忆相关的突触。但是,当再次触发这些细胞的记忆后,这段记忆在48小时之内完全恢复了。格兰茨曼说:“记忆完全恢复了,所以我猜测,记忆并非完全存储于突触中。” 
如果记忆不是存储于突触中,那又被存在哪了呢?
科学家仔细检查神经元后发现,虽然突触已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另一种可能是,记忆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编码在细胞的DNA中,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格兰茨曼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都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埃里克•R•坎德尔因对记忆的研究,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新的研究,他谨慎地注意到,实验结果是在施加药物后48小时之内获得的,而在这段时间内,记忆的固化过程并不稳定。
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新研究确实表明,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格兰茨曼说:“如果你两年前问我,用药物能否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很可能会回答可以,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不过,他补充道,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新发现,应该有助于治疗另一种与记忆有关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摘编自《大脑把记忆存在哪》,《环球科学》2016年09月26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突触是两个相邻的脑细胞的连结部分。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B. 普萘洛尔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是因为它可以阻碍一些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的蛋白的合成。
C. 减少记忆重固化就是使用普萘洛尔或其他手段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D. 突触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记忆并非存储于突触中。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痛苦的事件发生后未立即服用普萘洛尔,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应该是由“记忆重固化”造成的,因为当人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增强了。
B.电刺激可以使动物形成记忆,在大脑中形成新突触,从而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C. 格兰茨曼认为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新希望的主要依据都是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推断。
D. 科学家格兰茨曼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说“我猜测”以及坎德尔对于新的研究“谨慎地注意到”,都体现了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审慎态度。
20. 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研究人员推断“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这一结论的依据和研究步骤。(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学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月考检测答案  2019.11

1. C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蜿蜒曲折:迂回弯曲的意思。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感触:作为名词意思是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是动词,感觉和接触的意思。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
2.B    (第一个空②最合适,上句说“不光因为酒”,所以下句说“常”中我们缺少“醉意”,需要“醉意”;③接上句的“常”,①接上句“心灵”,④束缚接上句“绳”,⑤句总结上文,并连接下句“它引着我们……”)
3.B     (甲陆游有《钗头凤》《蝶恋花》词。乙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丙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在开封古吹台相遇,一同登台,饮酒赋诗,慷慨怀古。丁羽扇纶巾,辅佐季汉,诸葛武侯祠堂,都说的是诸葛亮。)
4.A   (图中背景是黑色,点亮的灯泡中有一个人搀扶着拄拐杖的人,行为体现传统美德。)
5.D    (“工”应解释为“精巧,精致”)
6.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意在批评六朝以来绮靡颓废的文风)
7.(1)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愤悱”、“志”、“勉”、“省”各1分,句子顺畅1分)
(2)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孕”、“洞”、“通”、“熙”各1分,句子顺畅1分)
8.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每点1分,共4分)
9.首联回忆往事,共五陵年少,月夜听歌(2分);颔联忆盛时光景,火树银花,乐而忘时(2分);颈联忆游宴之人,公子佳人,借以讽刺(2分)。
10.尾联回到现实,追昔抚今,照应文题(2分)诗句以写景作结,景中含情,意味无穷。(2分)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哀叹之意。(1分)
11.(1)鹏之徙于南冥也(2)肇锡予以嘉名(3)奈何取之尽锱铢(4)畏途巉岩不可攀(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以咨诹善道(7)小人穷斯滥矣(8)看似寻常最奇崛
12.D     (“欣羡和肯定”的说法在文中并无根据)
13.(1)从他对穿着的马虎敷衍可见他为专注美食而忽略其他生活细节;(2分)从他准时去“朱鸿兴”吃头汤面可见他吃得有讲究;(2分)从他蹲茶楼与吃友探讨吃的去处可见他已“吃”作为生活日常,乐此不疲。(2分)
14.对“稍许一顿”的解释正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朱自冶对吃面的讲究,有铺垫作用;(2分)“稍许一顿”正表现出这家面馆待客的热情、周到,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2分);这一描写看似写跑堂伙计,实际指向地域文化,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2分)
15. D   (错在“有利于诗人寄寓复杂的人生际遇之感”。“讽喻”表现普遍的情感,不寄寓诗人特定人生际遇下的个人特殊的情感。)
16. B   (强加因果)
17.①西方的“讽喻”用个别、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形象背后的观念和情感是固定的;②而中国诗歌中的“比兴”,物象与意义的关系既存在某种规范,又是灵活多变的,同一物象可以表达境遇不同的个体复杂的情感。③虽然两者都呈现出“文本与意义的双重结构”,但在具体的物象与意义的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差异。用“讽喻”来取代“比兴”,不利于我们观察、研究中国文学特有的现象。(每点2分)
18.D    (“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 但原文“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这只是一种“可能”,不能作为绝对的证据得出结论。)(3分)    
19.B    (表述中“从而”前后的逻辑关系在原文无依据。)(3分)
20. 依据:清除相关的突触后,触发相关细胞,记忆还能恢复。(2分)
步骤:(1)刺激海兔形成记忆后触发这段记忆(1分)并用药物等手段清除相关记忆的突触(1分);(2)再次触发脑细胞记忆回复后(1分),检查神经元依据两种可能做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