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十一中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9年第十一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流寓①民歌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
试题预览
2019年第十一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1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流寓①民歌
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对于社会流寓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在茶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于是,此类文人人们便纵情山水,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   ①流寓:流落他乡居住。 (作者李雄飞,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经过一系列变化被当成了民歌。
B.流寓民歌风格多样,其创作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然而流寓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的寄托这一特点始终不变。
C.民众短距离流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
D.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
  B.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的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    
C.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作“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
  D.本文借助于俗曲到民歌的转变,论证了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并非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  
B.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C.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
  D.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8分,第4题3分,第5题 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5题。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原本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还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了伏笔。
B.第②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古朴的环境,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树的议论,侧面烘托出他对茶树的深情。
C.第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甚至蘸着茶水在茶几上书写。这一细节有点像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使其清高迂腐的性格展露无遗。
D.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作者借助“喝茶”这一关键情节,将小说的主旨表现得愈加深刻和丰厚。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透过“喝茶”分别表现了怎样深刻的主题思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伸展,扩张
7.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3分)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点绛唇 素香丁香  
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11.简析词中“萧萧”一词的精妙之处。(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修辞手法和情感角度赏析“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一句。(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再别康桥》中,写诗人乘舟放歌的两句是:“         ,        。”
(3)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四、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10分,每题2分)
1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ɡē)    颓圮(pǐ)    青荇(xìnɡ)   泪下沾襟( jīn) 
B.火钵(bō)    团箕(qī )   漫溯(sù)     长歌当哭(dàng)
C.莅临(wèi)   瞋目(chēn)  创伤(chuàng) 妄自菲薄(fěi)
D.遏制(yè)    刀俎(zǔ)    匕首(bǐ)     忸怩不安(niǔ)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屠戮    陨身不恤    长蒿    肆无忌惮
B. 款待    绿草如荫    租赁    毛骨悚然
C. 精悍    引吭高歌    脉搏    博闻强记
D. 婆娑    相濡以沫    欧打    宵衣旰食
1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B.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C.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D.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 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②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③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   ④   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   ⑤   会看到你,   ⑥   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或者 因为 /    还   并且
B 虽然 但是 除非 如果 /   并且
C 即使 就算 除非 /    也   并且
D 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五、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在你走过的十五六年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让你驻足回首,虽时空阻隔,却仍然能感受到永不褪色的温度。
   请以“记忆的温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 A歌伎的俗曲本身可能是民歌,原文只是说“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C.“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错误,根据文中第四段“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知。D“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因果不当,文中第一段有“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的信息,可知各地民歌存在差异与文字出现无关。
2、答案:D.  “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错误,“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并非文中的论点;两者之间也不存在论证关系。
3、答案:A. “这是因为战乱频仍”以偏概全。文中第二段有“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的信息,说明战争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
4、答案:C.  只是表现出庹其五的书卷气,而非表现其“清高迂腐”的性格特点。
5、答案:①庹其五及其茶客们把“喝茶”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表现出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人们对淡泊、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②透过“喝茶”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应保持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③透过“喝茶”叙述庹其五的故事,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个人的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自我的痛苦里。
6、答案:B,已经。
7、答案:B,判断句。其它均为倒装句。
8、答案:D。
9、答案:B,编年体,《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10、答案:(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11.答案:“萧萧”一词写出了树木稀落的景象(1分),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气氛(1分),也与后面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形成对比,突出丁香的美(1分)。
12.答案: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丁香与世无争的品性以及遭梅蕊相妒时,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感(2分),这其中也蕴含了词人难以与世无争的心情(1分)。
13、(1)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2)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4)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14、解答:D 解析A 百舸gě  B团箕(jī ) C莅临(lì)
15、C解析:A. 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B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D. 欧打应为殴打
16、答案:B
解析: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的谈论或演讲。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以上为使用正确的成语。
曲尽其妙: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现的手法非常高妙。此处用来形容歌曲望文生义。
17、答案: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B项,中途易辙,将“自从”移至句首。C项,搭配不当,“素养”是“工具”错。
18、答案:D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